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因材施教时应考虑心理因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54 浏览:94156
论文导读:后,笔者拿了一根跳绳找到他,让他自己带回家去练习,并且和他私下约定,考核时只要跳到及格成绩的一半就给他及格,并要他保守秘密。他很意外,也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约定。我还特意嘱咐和他要好的那个同学,叫他课后多帮助他。事实证明,这样的手段策略是有效的。在考核时,他虽然离及格成绩还差几个,但却远远超出了和他约定的成绩,成
摘要:因材施教是每一位教师都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弱生的心理,因材施教时一定程度上伤害到了这部分学生。本文就因材施教时应该考虑到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类归类研究:均质分组,优劣平等,保全颜面;教法一致,标准分层,迎合心理;表扬跟进,评价得当,激发动力。针对每一个分类,笔者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并用案例进行佐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让老师在因材施教时更多地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因材施教;差生;心理因素
1005-2410(2014)04-0028-02
“差生”都是教师有意无意给学生打上的标记,为了表示对这个称呼的不赞成,笔者在本文阐述中都加以双引号表示个人意见。体育教师在对“差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他们的心理因素,只有充分尊重“差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尊心,才能对其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本文就对“差生”实施因材施教时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希望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对“差生”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一、均质分组,优劣平等,保全颜面

因材施教时,尤其是对“差生”因材施教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在实施因材施教时,有时教师会不自觉对学生进行分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倡议教师尽量不要把“差生”进行特意分组,同质分组在练习时组员之间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完全忽视了差生组学生的感受,这样等于给所有的学生一个提示,在那组里面的学生都是不好的。所以,笔者倡议,在进行因材施教时,尽量不要按质分组,可以按照优劣均分的办法进行分组教学。这样不仅保全了“差生们”的面子,也不会给他们造成负面心理影响。“好、差”学生都在一起,动作好的学生还可以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帮助其他同学更快掌握动作技术,推动大家共同提高。所以,教师在分组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差生”的心理感受,千万不要刻意把他们单独分组,这样才是实施正确因材施教的第一步。
笔者在一年级新生广播体操教学中发现,男生普遍掌握动作比女生速度要慢,质量要差。笔者用两个班进行实验比较。一个班笔者利用因材施教的策略,并未把动作不好的学生单独拉出来进行加强练习。而是把男生按照动作技术掌握程度平均分在女生组里,让他们和女生一起进行练习。女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男生练习动作,提高质量。男生也并未因为分在女生组里感到不快,而是更加愉快地接受女生的帮助,效果十分不错。而另一班则是单独把动作不好的学生拉出来进行加强辅导。由于这样分组,这部分学生不仅在面子上觉得过不去,在练习时还受到其他学生的挤兑和讥笑,使得他们更不愿意进行练习,效率十分低。笔者这个小实验的对比结果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法一致,标准分层,迎合心理

很多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上都是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针对“差生”实施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教法,也是无异于给他们打上了“差”的标签。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针对“差生”要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但在评价标准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既做到了科学合理全面评价学生,又可以保护部分学生的面子和自尊心。如此做法,不仅在教法上不用费更多的精力,而且在评价上也是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毕竟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别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也是符合运动能力评价的原则。即使面对是“差生”的评价标准,也不会有很多学生去考虑这是针对“差生”的评价标准,而认为是正常的运动水平差异,直接保护了“差生”的心理。在这里,笔者还针对部分在课堂上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可以在课后采用“开小灶”的跟进方式对他们进行帮扶。教师可以在课后对个别“困难户”进行特别辅导、特别关心,让他们利用课余、课后时间加强练习,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课外努力跟上班级速度,这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同时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的。
笔者在低年级跳绳教学中,发现有一位很特殊的学生,他身材比较高大,动作很不协调,心里极度不自信,在体育课上总是被其他同学瞧不起,但却很努力地在练习,还是效果不佳。笔者特意留心观察了他一堂课,由于自己跳绳不好,一分钟还跳不到10个,习惯一个人躲在一旁练习。而其他同学总是喜欢看他的笑话,他越是躲在一边练习,其他同学越是围过去看笑话,导致他在课堂上不愿练习。笔者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教育后,把他分在平时和他比较要好的同学一组,让这位同学帮助他。他由于对及格失去了信心,练习效果还是不佳。下课后,笔者拿了一根跳绳找到他,让他自己带回家去练习,并且和他私下约定,考核时只要跳到及格成绩的一半就给他及格,并要他保守秘密。他很意外,也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约定。我还特意嘱咐和他要好的那个同学,叫他课后多帮助他。事实证明,这样的手段策略是有效的。在考核时,他虽然离及格成绩还差几个,但却远远超出了和他约定的成绩,成功的喜悦挂满了他流满汗水的脸庞。实践证明,针对案例中的这位学生,虽然考核标准降低了,对于其他同学看似有点不公平,但却对他来说是十分有效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教师要求的考核标准,这对他的运动心理是一个有利的推动,相信在他今后的运动活动中,这次的成功肯定会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表扬跟进,评价得当,激发动力

表扬永远是一剂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因材施教时应考虑的心理因素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育不能缺少表扬鼓励。针对因材施教时,尤其是“差生”,他们很少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表扬,假如能在他们最需要或最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甚至是一个手势、眼神或动作,都是对他们莫大的鼓励。体育教师们,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不要吝啬你的大拇指,也许正是你一次小小的鼓励,对于“差生们”来说却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无形的精神动力,推动他们今后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参加体育锻炼。但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一点的,对于
“差生”的评价一定要言语适当,不要过分夸大其词。本来一些很小的进步或者长处,被老师过分的放大进论文导读:真正推动学生内心运动动力的有效催化剂。笔者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身材肥胖的学生,虽然他受体型影响,很多体育活动不能顺利完成,但他却总是尽量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无奈现实很残酷,他的体育成绩鲜有进步,这也是他最苦恼和痛苦的。在一次立定跳远测试中,他完成了他的考核,离及格线还有一段距离。考核还在继续着,笔者在
行表扬,有时会适得其反的,让学生,尤其是“差生们”感到反感,反而会打击其积极性的。只有合理合适正确的评价,才是真正推动学生内心运动动力的有效催化剂。
笔者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身材肥胖的学生,虽然他受体型影响,很多体育活动不能顺利完成,但他却总是尽量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无奈现实很残酷,他的体育成绩鲜有进步,这也是他最苦恼和痛苦的。在一次立定跳远测试中,他完成了他的考核,离及格线还有一段距离。考核还在继续着,笔者在课前就和学生说了,测试结束后要是还没下课,没及格的同学还可以再考一次。当考核结束了,还没下课,只见他来到笔者面说要重新考一次,笔者很意外,同意了他的请求。再一次考核下来,成绩没有一点进步,他很丧气,独自走到一边。笔者以为他会就此放弃,没想到,他在一旁认真练习,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技术,每一跳都很尽力在练习。没一会儿他又一次走过来说要再考一次,鉴于他的努力,笔者同意了。吸气、半蹲、蹬地、起跳、落地,一连贯的动作下来,他的成绩仅仅提高了一厘米。但他却很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老师,我提高了一厘米。其他同学不以为然的冷嘲热讽,但他却以期盼的眼光望着笔者。在同学的嘲笑声中,笔者重重地把他提高了一厘米的成绩重新登记了,并拍了拍他的肩膀,期盼的说道:很好,希望下次还能看到你更大的进步!他欢天喜地地离开了,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相信明天他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卢孝飞.高中体育教学因材施教之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7).
[2]陈波,陈琪瑶.大学体育弱势生的成因与策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O3).
[3]师风玉.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
(03).
[4]宋国良.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