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47 浏览:84097
论文导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政治优势和独特方式,其在社会管理中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意识、提升人的道德品格为旨归,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为社会管理提供政治保证、凝聚精神力量、提供规范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管理 政治保证 精神力量 规范保障
[]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45-01
张会静(1988-),女,河南濮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策略。
同志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社会管理需要制度建设保障和长久机制支撑,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感情的人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意识、提升人的道德品格为旨归,决定了社会管理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提供政治保证

我国的社会管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性质、政治方向决定了社会管理的性质及方向,社会管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指明社会主义方向,推动社会管理在社会主义轨道上有序开展。社会管理集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于一体,它不能脱离我国的政治现实,现阶段社会管理的主体中,执政党和政府仍旧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我国面对着各种价值思潮的冲击时,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尤为重要。党和政府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效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正确阐释党的执政意图,正确阐发社会管理的内涵,使之深入人心,进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保证社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提供政治思想基础和政治素质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社会化,提升政治素质的实践活动,必须着力解决诸如人民政治知识匮乏、人民政治素质不高、政治意识淡薄等理由。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普及政治知识。政治知识是社会成员参与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让社会成员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工作制度,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为社会管理提供政治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表现出的心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凝聚精神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价值信念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价值导向,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价值指导,提高人的行为认知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为全民共同奋斗奠定思想基础,为社会管理凝聚精神力量。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提供精神动力,以保证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人是社会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两者结合的切入点。人的思想发展呈现复杂性,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人”进行人性化教育,给予人最本质的人性关怀,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提升社会管理的人文价值。社会管理是一项具有鲜明价值的活动,是一种具有人文智慧的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提供规范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手段,还需要运用道德、宣传、劝说等非规范性手段。在社会管理中,无论有形规范还是无形规范,都是社会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规范保障。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具有“生命线”的地位,要发挥其推动规范认同的作用。单纯的制度规范本身是没有作用的,而依靠外在强制力促成对制度规范的认同更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在个体的内心形成对规范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才能促成个体对社会管理的种种制度规范的认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们对社会制度规范的内化,提高人们对社会制度规范的接受度。社会管理一定作用上可以理解成人和制度规范间的一种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对制度规范的认同、接受、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基于个体的需要,对社会制度规范进行有效选择、高效整合,个体不仅相信、接受、认同制度规范,还愿意将这些制度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个体自觉将社会管理规范外化为行为,保障社会管理的有序进行。现代社会生活复杂化、利益多元化,必须着力提高人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之间的协同性来保障社会管理的有序开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个体把认同和内化的制度规范,自觉转化为良好的社会行为,并把良好的行为转变成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将反映人利益的思想、规范内化为人的习惯和信念,外化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从而能够保障社会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党校出版社,2000.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责任编辑:张丽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shxlw/lw20300.html上一论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存在的理由与应策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