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生活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我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05 浏览:11018
论文导读: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达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比如在《平安回家》这课中,我特意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故事。比如《篮球女孩》,通过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女孩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又意味着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将面对着什么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品社课堂生活化呢?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学生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我见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理由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收获甚微。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

二、选取素材要源于并贴近学生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使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如小品、生活情境剧等);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达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比如在《平安回家》这课中,我特意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故事。比如《篮球女孩》,通过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女孩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又意味着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将面对着什么等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车祸带给个人、家庭的伤害,带给社会的沉重负担;懂得道路交通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和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三、品社课堂活动要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生活、情境、理由,适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学习。教学时,应该尽量指导学生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身体验的过程。
比如在《平安回家》这课中,我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认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引,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的学习过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有了真正的收获。这比老师空口说来得具体、实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终身难忘的。

四、 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品社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应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我努力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课程中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研究》(张茂聪著)
[3]《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杨文娟等著)
(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出口洲中学 415602 )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shxlw/lw10248.html上一论文:简论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