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过程设计刍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58 浏览:47188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执教经验,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注意要点,其中讨论了课程设置的核心点,然后研究了学前教育课程实施过程设计取向,其中分析了课程的创生取向和儿童能动活动通道,通过对课程内容选择和实施过程的研究,本文将对科学的学前教育体系的形成起到一定贡献性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 内容选择 实施过程

一、、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注意要点

1.课程内容向儿童直接经验靠拢

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是两个互相影响的有机体,内容是对目标的反应,目标是对内容的要求。回归以儿童为主人翁的课程目标必须向儿童生活经验相近的课程内容靠拢,虽然这个要求已经在儿童教育界达成共识,但是在具体的教材编制和课程设计过程中脱离了儿童的现实世界,常常是出现“知识第一”而不是“经验为本”的教育乱象。虽然知识和经验是儿童成长中都必须获取的一项技能,但是幼儿教师需要重视儿童的发展特点,3-6岁儿童的思维能力往往处于直线状态,即使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也不能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反而,他们在“经验为本”的课程中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儿童反复重复自己的经验,温故知新,可以诱发儿童的多向思维,能够促使儿童智力的增长。

2.以儿童“生活实践”圈定课程内容

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自然事实、社会事务和人的生活行为事件,而且这些因素相互交叉,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它为人生奠定了基石。从这句话我们可以领会到,幼儿课程的选择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既自然、社会、自我,虽然传统的幼儿课程也是在很大程度上从这几个方面就行了考虑,但是在选取课程内容是没有基于变化与发展的视角去考虑,内容存在很大的孤立性和约束性。
因此,准确的说,这三个维度应该是“我自己”、“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第一个维度是“我”,关于“我”的丰富与进步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从哪里来?”、“我长什么样?”、“我将来会成为什么”、“我的好朋友是谁?”等等这些一直是困惑儿童的典型理由;第二个维度是“我与自然”,儿童生活在大自然中,趟过河水,吻过花朵,品尝各种蔬菜和水果,认识各种飞禽走兽,探索软与硬、光与影以及快与慢等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大自然不是固定不变的,儿童要去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第三个维度是“我与社会”,儿童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幼儿教育是其向社会化过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教育中需要体现自身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在实际的课程内容确定时,应该站在这三个维度去思量儿童成长所需,要注意三个维度的全面性。

3.避开课程内容的缺失或超载

课程内同缺失或者超载是儿童课程的典型理由,缺失和超载往往存在辩证统一关系,课程内容中如果过度关注某一个维度或者某一个事件将会导致其他事件或者维度的缺失。超载主要是体现在量和种类两个方面,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迫使学生非自愿的去接受不明白或者不感兴趣的知识。为了避开缺失或超载现象的发生,在课程内容选择时我们应该注重课程的全面性、基础性、适宜与发展性和联系性,从综合角度考虑,均衡课程设置。

二、学前教育课程实施过程设计取向

1. 强化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一般认为,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我国较早时前的课程体系受到计划经济和课堂统一化管理的约束,课程内容大同小异,课程的制定过程必须严格按照预定好的内容格式忠实的执行,例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国的幼儿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前苏联的课程模式,教师对儿童的教育仅仅是传递课本的内容和真实性。发展至今,对于幼儿课程的要求,我国没有规划具体的教材,这就为幼儿教育多样化和灵活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按照本文上述意见,幼儿课程内容应该逐步向幼儿的直接经验靠拢,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创生新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模式。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学校为了减免教师的教学压力和避开课程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严重偏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依然是注重课程的忠实性,主要是依靠现成教材和历年教学经验进行执教,忠实取向使课程实施变成了一个技术化、程序化的过程,教师是传授者、儿童是接受者,抹杀了教师以及儿童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所倡导的课程理念。
目前先进的儿童教学观念一致认为儿童是课程的主人翁,是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教师作为第二主人翁,应该配合主人翁的变化,实时的转变和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在这个观念的督导下,教师更应注重创生性的培养,在这里,课程是师生实际体验到、领悟到的教育经验,预先计划的课程方案等只是师生共同创造教育经验、获取独特作用体验的一个资源。然而对于这句话我们不能误解,也就是说儿童教师并不能把以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计划放弃不用,而是结合儿童自身发展所需,观察课程课程内容优缺性,结合现有的资源,借助新媒体来规划和升级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要投身于创造性、研究性、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中。

2.以儿童的能动活动为通道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本能,是儿童基本的生活方式。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儿童自身的能动活动不可分离,儿童的发展一方面是身心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活经验的发展,在儿童的能动活动中,儿童通过接触自然、体验自然、感受自然、认识自然等一系列活动获取儿童直接经验,在身心日渐成熟时,直接经验的积累可促使儿童实现一个健康的发展历程。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儿童才能将他们内在的品质逐渐外显,并通过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来改造生命、丰富心灵,进而不断地建构生命。因此,儿童课程的教学的过程重点不在于教师的“说”,而是儿童的“做”,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做”,去体验事物、感受事物、总结事物,把课堂上所学内容升华为儿童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在积累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达成对所学知识的作用建构。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fxlw/lw41798.html上一论文:谈谈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