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福柯权力思想对青少年教育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12 浏览:45073
论文导读:场所是教室,教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且这个封闭空间和外面的一切没有任何关系。在教室里面,教师站在讲台前,学生按照固定的位置就坐,如此空间安排首先给人一种教师的威严感,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关系状态。学生在教室当中拥有固定的座位,教师可以第一时间确定在场者和缺场者,每时每刻监督着每个人的表现。然而,在开展团体辅导
【摘 要】福柯站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知识权力”“规训权力”等概念,并通过揭示底层日常生活现象,深刻洞察了微观权力在社会空间当中的产生、发展及演进。本文通过考察当代学校场域中权力运作的方式,以福柯“知识权力”“规训权力”为研究视角,尝试对传统教育进行解构与阐释,进而提出该思想对青少年生命成长的启迪与教育倡议。
【关键词】知识权力 规训权力 青少年
权力思想可以说是当代法国著名学者米歇尔·福柯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现代权力关系就像是一张没有中心而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网,每个人都被安置在了这张网中,在不同的点之间变动,这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所谓的权力关系”[1]。福柯通过揭示底层日常生活现象,进而深刻洞察了微观权力在社会空间当中的产生、发展及演进,提出了“知识权力”“规训权力”等权力形式。本文尝试用福柯权力思想来阐释传统学校教育,进而倡导开展真正有助于青少年生命成长的辅导工作。

一、由“知识权力”看当代青少年与传统学校教育

在福柯的著作当中,“知识”经常与“真理”“科学”等词交替出现,同时又与“话语”这一概念紧密相连。“话语”是一个可以为知识提供各种可能性的系统,或是一个用来理解世界的框架。对福柯来说,一套话语作为一系列规则而存在,而这些规则决定人们对外界做出怎样的陈述。在《 知识考古学 》中,福柯把知识定义为“由某种话语实践按其规则构成的,并为某门学科的建立所不可缺少的成分”[2] 。每一门学科都具备独特的知识,且操控人们的话语。人们用这些知识来解读周围的世界,不同的解读方式代表了不同的话语,而话语又支配着各自所代表的权力。相反,权力维护话语,拥护持特定话语体系的群体,而话语又通过某种话语实践来进一步建构与丰富知识。这个从知识到权力,又从权力到知识的循环过程就是知识权力的理论内涵,见图1。
随着学校教育体系边界的不断扩大,多学科的渗透使得学校教育日益复杂化。最早介入教育领域的学科当属医学,经过正规医院检查被认定具有“免体”资格的学生无需参加体育考试。那些经过医院诊断,被认定为各种其他生理缺陷的青少年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被区别对待。随着心理学的介入,学校采用各种权威性心理量表,对在校学生进行测量及区分管理,并尝试采用医学策略对其进行治疗。随着司法体系的介入,一些曾触犯法律的青少年,被相关司法部门及学校备案,定期接受审查。如此,融入教育体系的各门学科都以不同知识作为支撑,然而知识背后潜藏着的是权力对青少年的操控,在福柯看来,这就是一种理性对非理性的操控。当代青少年正是生活在这种多元理性当中,被赋予各种特定的身份,身份背后必定附带着相应权力的制约。传统学校德育就是将青少年置于多元理性之中,以外在社会的要求为发展目标,进而不断地塑造所谓“合格”的青少年。
过去政治权力单一且过于强势,因此学生运动大都带有政治色彩,青少年抵抗的是政治权力。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变迁,个体化权力逐渐凸显,正如福柯所言,“我们今天的政治、、社会理由早已不是将个人从国家体制中解放出来,而是将我们从与国家相关联的个体化类型中解放出来”。因此,福柯认为是权力充斥着整个社会,像毛细血管一般存在着。
福柯认为有权力,就有反抗,权力无处不在,那么抵抗也就随之无处不在。在学校场域当中亦是如此,有些学生在学校当中被多元理性所形塑,按照特定的身份来要求自己,遵从外界施加的权力形式,可以称为“顺从青少年”。然而有些学生一直在抵抗这种多元理性带给他们的特定身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抵抗形式,一种是消极抵抗,另一种则是积极抵抗。无论何种抵抗,抵抗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传统学校德育正是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力量。

二、“规训权力”对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启迪

在《 规训与惩罚 》一书当中,福柯实际上并不是在讲监狱是怎样诞生的,而是以监狱为场域,将权力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完整地呈现出来,并对这种权力机制进行解构分析,提出“规训权力”。福柯接下来又进一步将规训权力推演到其他社会场域中,认为在医院、学校、工厂等都存在这种规训权力,并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这些场所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打造出有用的,驯服的个体。现代学校作为一个典型的规训场所,也具有一定的规训技术,包括“分配艺术”“对活动的制约”和“创生的筹划”。[3] 循着福柯的思路,加之笔者参与学校团体辅导工作过程中的体验,我们发现了规训权力对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具有启迪作用。

1.分配艺术

福柯认为,规训首先要从对人的空间分配入手,纪律有时需要封闭的空间,规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这是贯彻纪律的保护区。我们知道传统学校德育采用的是最基本的授课方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的主要场所是教室,教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且这个封闭空间和外面的一切没有任何关系。在教室里面,教师站在讲台前,学生按照固定的位置就坐,如此空间安排首先给人一种教师的威严感,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关系状态。学生在教室当中拥有固定的座位,教师可以第一时间确定在场者和缺场者,每时每刻监督着每个人的表现。然而,在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固定的座位,导师也不是站在教室前方的讲台前,而是站在学生之中。相对灵活的空间分配使得学生在原本规训的场所中可以自由移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团体辅导的场域当中,你会发现一些学生经常聚坐在一起,共同的“身份”与话题使他们联系在一起。从空间上看,他们将自己与团体其他成员相区隔,使他们无法更好地融入整个团体当中,进而无法形成整个团体动力。因而在活动过程中,导师经常会将自己插入到小团体当中,用自己的身体来实现空间的阻断,或者将小团体的某位成员调换到其他位置,以达到阻断的目的。诸如此类行为都是一种规训技术,通过空间分配来实现对学生的规训。在教室这样一个场域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笔者认为适当的空间分配技术是有必要的,以便凝聚整个团体力量,更好地发挥团体动力,来实现教育目的。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yfxlw/lw27271.html上一论文:阐述品格教育,在家就可以上的8堂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