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连云港市教育现代化创建调研与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96 浏览:47045
论文导读:
摘要:2012年,连云港市所有8个县区全部创建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区)”,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成功创建的在于目标引领真抓实干、督查指导真情实意、保障投入真金白银,创建背后展示了“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显现了“守土有责、恪尽职守”的负责精神、彰显了“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2013年,连云港市又被确立为“省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单位,面对新形势,要关注“人”的现代化建设、“学”的现代化建设、“技”的现代化建设、“特”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连云港;教育现代化创建;调研;深思
1673-9094(2014)02-0012-05
2012年,连云港市所有8个县区全部创建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区)”,成为苏北第一个也是唯一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市,为全省其他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和有益借鉴。2013年,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会议上,基于在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连云港市被确定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单位。
连云港市地处苏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9年以来,连云港市紧紧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教育均衡,着力推动教育公平,全市教育事业快速科学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使连云港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教育改革取得新成绩,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师资队伍综合水平得到新提升。

一、成功创建的

连云港市教育人坚持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科学创建的成功之路;坚持以人为本,走出了一条群众创建的成功之路;坚持上下联动,走出了一条合力创建的成功之路。成功之路的背后,一定有其成功的内在理由。我们通过调研,采取查阅资料、访谈等形式,找到了其成功创建的。

1.目标引领真抓实干

(1)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推进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连云港市要在苏北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调研中,我们看到,从2010年起,市委、市政府就将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内容,明确规定当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现场评估的单位,在目标考核中给予加分。在此目标的引领下,各县(区)政府和教育局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倍增。
(2)创建任务层层分解。各县(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乡镇、街道、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创建中的重大理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并与每个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趁势而上、顺时而动、密切协作,推动全市县(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蓬勃开展。这种真抓实干的精神促使连云港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

2.督查指导真情实意

(1)明确创建思路。市教育局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重要使命,担当起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主力军,成立了“教育现代化建设专业指导办公室”,对县(区)创建工作悉心指导,有序推进。针对全市实际状况,制定了用2~3年时间从城区率先突破、县域分批实施的创建思路。指导办公室从各县(区)的教育实际出发,对教育现代化的16项指标内容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摸底调查,找准强项,看清差距,制订办法,分期突破,把具体目标和任务按创建进度细化、分解、落实,推动各乡镇、学校加快实施进度,提高实施质量。
(2)科学推进创建。在创建期间,各县区科学规划创建路线图,及时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现场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召开各级各类创建工作推进会达130余场次。通过推进会、现场会,加强对各县(区)的创建工作的调研、督促和指导,及时分析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研究解决创建中的实际理由,通过创建工作座谈会、通报会、现场会以及模拟评估等形式,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在全社会真情实意的共同努力下,党委以重教为先、政府以兴教为责、社会以支教为荣、教师以从教为乐的社会风气在全市逐步形成。

3.保障投入真金白银

(1)举全市之力保障创建。全市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教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谋划,教育投入在公共服务中优先保证,教育需求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优先考虑。各县(区)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投入,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投真金白银推动创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据不完全统计,创建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其中新浦区投入2.2亿元,海州区投入3.6亿元,连云区、开发区投入超过5亿元,赣榆县投入11.6亿元,灌南县投入6.2亿元,东海县投入12亿元,灌云县投入10.1亿元,对教育现代化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效、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成功创建的解读

实践证明,只要知难而进,真金白银地投入,就能获得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克服创建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只要守土有责,真抓实干地付出,就能使得恪尽职守落到实处,教育事业就能取得新进展;只要顾全大局,真情实意地协作,就能形成众志成城的创建合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1.创建展示了“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

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创建之初,对照指标,连云港要想实现苏北领先困难较多,诸如教育投入不足、硬件配置不建全、软件应用不够、环境建设不美、师资队伍欠强、事业发展不均等一系列理由,都是创建工作面前的一道道坎。几年来,教育系统从上到下,从机关到学校,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大家怀着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梦想变成了现实。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创建工作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一是坚持高标准推进,使得学校设施条件以及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仅2013年,全市就改造校舍22万平方米,市区重点推进新海实验中学新海新区论文导读:、分类指导。在创建过程中,市级层面各有关部门和市教育局各职能处室能密切配合,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就教育均衡发展理由、合格学校建设理由、农村教育两项工程推进理由、学校内涵提升理由、规范办学行为理由、重点项目建设理由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开展调研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了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
分校、开发区实验学校等八所中小学校新校区建设。全市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全市中小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室以及学生机、教师机全部按省二类标准配齐配足,新建了塑胶跑道,一大批高标准的标准化学校应运而生。二是坚持区域教育的整体推进,各块教育协调发展,使得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学校布局合理,力量基本均衡”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所在。以赣榆县为例,该县围绕“中心学校规模型,村级学校精品型”的创建思路,坚持“减少布点、扩大规模,优化资源、提高效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创建原则,科学谋划区域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先后撤并了23个教学点、4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中学校,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政策倾斜力度,以投入绝对量的不均衡来实现城乡教育的相对均衡。三是强化教育内涵建设,多头齐抓共管,使得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我市紧紧抓住内涵建设这一核心工作,努力实现每一位学生“上好学”的目标。以新浦区为例,通过创建,该区形成了以“活动为主线、以学校为主体、以特色为主题”的工作体系和“途径多样化、内涵纵深化、效果多元化”的崭新格局。教学工作聚焦课堂,倡导“以学定教”,建设“生本课堂”,设立区学科中心组和学科研训基地,构建“片区联动教研制度”,大面积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如果没有“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超越精神,连云港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2.创建显现了“守土有责、恪尽职守”的负责精神

创建工作是一项立体工程,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学校师生,可以说个个有岗位,人人有责任。正因为全系统上下充分发扬守土有责、恪尽职守的负责精神,才使创建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守土有责、恪尽职守是本分,也是成功的根本。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这样的“本分”和“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市级统筹。连云港市委文件《连云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连发〔2010〕39号)的第一章就明确“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导意见,明确各级政府是教育现代化的责任主体,市教育局作为教育现代化创建的主要责任单位,能全面、科学规划统筹,从教育局一把手局长到分管局长,多次亲临创建一线,确保创建工作时刻处于顺畅运转之中,体现出强烈的“守责”意识。二是部门联动、分类指导。在创建过程中,市级层面各有关部门和市教育局各职能处室能密切配合,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就教育均衡发展理由、合格学校建设理由、农村教育两项工程推进理由、学校内涵提升理由、规范办学行为理由、重点项目建设理由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开展调研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了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营造了浓厚的“恪守”氛围。三是鼓励探索、示范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分层推进。创建之初,我市积极指导、扶持市区、赣榆县的创建工作,推动其中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索了可行路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各学校按“逐级负责”的工作思路,把创建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年级部、每一个学科组直至每一位教职员工,对照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16项主要指标逐级分解,不放过每一个项目,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种强大的责任心构建了“滴水不漏”的创建工作管理链,切实提升了学校创建指标的达成度,也为后续的灌南县、东海县、灌云县的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果没有“守土有责、恪尽职守”的高度负责精神,连云港在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要想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是难上加难的事。

3.创建彰显了“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量大面广,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通过调研,发现创建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得益于连云港教育人具有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创建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三种意识:一是确立“一盘棋”意识。创建工作涵盖面广,指标众多,很多工作需要交叉进行,协作开展,有时甚至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一个项目。而人力资源相对有限,时间紧迫,许多工作经常发生冲突,这给创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连云港教育人迎难而上,从创建工作的核心要点出发,从“创建工作一盘棋”的大局观出发,锁住重点目标,合理安排序时进度,分进合击,灵活整合各种优势资源,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集中、逐个攻坚克难,把一个个难题都变成了满意的现实。二是秉持“一条心”意识。市各有关部门在创建这项工作上,“心往一处想”,通力协作。市教育局推进和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市编办落实机构编制标准,市发改委落实布局的合理调整和结构的优化完善,市经信委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市科技局制定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市财政局依法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投入,市人社局重点落实提升师资水平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等等,其他各部门也都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三是增强“一股绳”意识。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劲往一处使”,抢抓机遇,出色完成各项创建指标。在我市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中,师生员工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节奏高度和谐,拧成一股绳克服重重困难,涌现出一大批为创建工作出谋划策加班加点的“连云港教育人”,可以说人人状态积极,事事成效显著,为我市各县区通过省评估专家组的评估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市政府表彰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功单位10个、先进集体36个、先进个人48名,这些只是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这股绳上的一些“节点”。
如果没有“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的胸襟和视野,连云港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三、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的深思

在看到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连云港教育人还必须继续弘扬创建精神,立足新起点,论文导读:设,确保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培训。同时,要以《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指南》为指导,打造一批教师自主发展示范校。第三,人才培养要越位。要树立“教育家办学”的追求,鼓励教师走向卓越。培养一批教育领军人才,通过专家引领、实
谋求新目标,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级统筹、分类指导,鼓励探索、示范引领,强化监测、以评促建”为建设思路,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品质推进连云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1.要注重“人”的现代化建设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我们感到“人”的现代化才是教育现代化最关键的要素,设备再先进,没有人去使用,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抓好教师队伍现代化这个根本,真正以一流的队伍将连云港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教师配备要到位。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积极落实上级制定的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配齐配足教师数,确保课程开齐开足。其次,岗位培训要进位。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教科研训“四位一体”的市、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确保5年一周期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培训。同时,要以《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指南》为指导,打造一批教师自主发展示范校。第三,人才培养要越位。要树立“教育家办学”的追求,鼓励教师走向卓越。培养一批教育领军人才,通过专家引领、实践感悟、系统培训等途径,让他们沿着教育家的生成路径前行,确保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有一支“领头雁”。

2.要注重“学”的现代化建设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过程。说到底,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学”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样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和根本归宿。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以质量求存活,抓质量求发展。
首先,准确定位质量目标。我们要充分估量周边地区迅猛发展的竞争态势,充分适应“五严”、“六严”背景下区域教育重新洗牌的新形势,咬定“苏北领先,全省有位”的质量目标追求,“质量好,才是真的好”。其次,准确理解质量价值。要构建绿色质量评价体系,这里所说的绿色质量,就是让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信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质量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今天,更体现在学生的明天。第三,准确把握质量增长。要坚持向高效课堂要质量,全力打造构建式生态课堂升级版,让课堂成为提质增效的主阵地,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要坚持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不断创新教研方式,主动适应网络环境下教育科研方式变革;要坚持向常规管理要质量,继续下移教学管理的重心,细化教学环节的管理,大力推进教学质量高位攀升。

3.要注重“技”的现代化建设

教育现代化,某种作用来说,也是一种技术现代化。要在技术领域居于全省领先地位,能为教育、教学提供新设备、新手段、新材料、新能源等,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就必须努力实现教育全过程信息化,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
首先,加大硬件设施建设。要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建成智慧型校园网络,确保教师有“平台”可用。其次,加强软件资源建设。要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如制作教学微视频)普及共享,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核心任务中的有效应用,以此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三,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前文也谈到,再好的设施设备需要有人去用才显示其价值。为此,在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刻不容缓。

4.要注重“特”的现代化建设

特色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标志,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灵魂,是区域教育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几代连云港教育人的共同努力,全市已经形成了一些在省内外有影响的经验和做法。今后,我们要下大力气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鲜明的区域教育特色,努力以特色优势提升连云港教育的知名度、美誉度。
首先,彰显优质均衡特色。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各类教育的优质均衡。健全区域内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实现师资配置的更加均衡。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均衡义务教育,推动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各类教育齐头并进。科学规划城乡教育布局,加快优质资源的创建力度,努力为连云港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其次,彰显文化管理特色。要组织开展文化管理示范校创建活动,引导更多的学校集聚智慧和勇气,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促使一大批学校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以文化自觉去推动教育转型和学校的自主发展。继续推进“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建设,鼓励学校差异化发展,进行错位竞争。
责任编辑:杨孝如
Survey of and Reflection on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Lianyungang City
SUN Chao-ren & CHEN Jian-xian
(Lianyungang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Lianyungang 222006, China)
Abstract: In 2012, the eight of counties and districts in the city of Lianyungang managed to be ones of the advanced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which took the lead in realizing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Their recipes for success reside in goal orientation and actual action, supervision-guidance and true feelings, investment guarantee and a fund of money.论文导读:istics.Keywords:Lianyungang;education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survey;reflection上一页1234
In 2013, the city of Lianyungang has been appointed again the unit of provincial model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face of new situation, it must focus on the constructing of humans, learning, techn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ianyungang;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survey;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