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凸显学生主体 实现有效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97 浏览:46062
论文导读:系学生实际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研课:课后同组教师就这节课一起研讨,说着本节课的精彩与不足,让我感觉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智慧是可见的,真是春暖花开观者先知。综述这节课精彩之处:其

一、在于放开长度的限制,给了学生很大创造的空间;其二,能及时关注到课堂中生成

摘 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理由自主探究,让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字:以生为本;自主学习;有效教学
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有效教学。下面以“送教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本班试教——春暖花开“观者”先知
片段:动手操作 自主质疑
活动一,拿出三根小棒摆一摆,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兴趣很高,我也满怀自信的巡视每个小组操作的过程,意想不到的生成出现了,每个小组都能用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这一理由我根本没有预设到,为什么会这样呢?情急之下我抛出了“为什么都能围成三角形?”,学生真的很聪明,既然其他小组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他们把“不能”的也变成了“能”。
组1:发现不能时,抓紧换一根小棒使其能围成三角形;
组2:发现怎么换也不能,干脆将所谓“太长”的一根折掉一段,然后再围结果围成了。
组3:既然不能,我“交”上就能了呀!
为了能弥补我的“失误”,我顺势从不同组中拿了3根长度差距较大的小棒质疑到:“你们为什么能围成三角形,而老师就不能呢?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于是我不停的摆弄着小棒演示给孩子们看,此时一位孩子发现了理由,喊到“短的两根拼接起来比另一根短的多”,我听懂了孩子的意思,兴奋的将两根较短的拼接、平摆在一起。追问到:那在什么条件下能围成三角形呢?于是仓推动入活动二。
顿悟:这些不经意的发现让我意识到,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有效教学。
研课:课后同组教师就这节课一起研讨,说着本节课的精彩与不足,让我感觉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智慧是可见的,真是春暖花开观者先知。
综述这节课精彩之处:其一,在于放开长度的限制,给了学生很大创造的空间;其二,能及时关注到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其三,教师适时追问让学生的深思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存在的理由:对生成资源未巧妙利用,导致学生对三边关系理解不到位;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说代替了学生的说。
异班送教——金秋收获“主人”喜悦
针对同组教师所提倡议,我对可能生成的理由做了充分预设,对于学生理解但不能用数学策略概括的规律,我在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理由意识和探究意识。
片段: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学生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工具:四根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7厘米、9厘米的小棒。
活动要求:①每次实验选出3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实验完毕后放回原处,以便下次实验。②4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③小组内同学说一说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全班讨论交流。

(1)[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还有不同的吗?(学生上台选小棒,拼摆出三角形)
摆的情况有:①

3、4、7②4、9③7、9?④4、7、9。

(2)讨论:这四组小棒,有的围成了三角形,有的没有围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呢?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什么有直接的关系?猜想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汇报小结:三角形的三条边,一定要有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比第三条边长,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
……
顿悟:教学不能是仅仅把知识结果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疑问、探究、收获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后反思】
《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一些体验与深思。
1.学具简化意为思维导向。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我们会提前让学生准备足够的学具,放手探究新知时给予足够的时间,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可越是这样的课堂,操作的有效性就越显得重要。学具的准备比较开放,就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因为孩子的天性会认为三根一定能摆成三角形,准备小棒时长度较接近,大多数孩子准备的都能摆成三角形,此时教师抓住身边的“能”,变“能”为“不能”。
2.困惑体验意为深刻感悟。古人云: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让孩子们“取”得活动经验,必须“予”他们方向和目的,没有方向的操作与探索永远是南辕北辙。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为什么围不成”这一困惑,明确探究的方向和目的,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回顾中深思,从而加深感悟。
总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构建充满智慧的综合性、生活化的新课堂,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发挥创造的潜能,使课堂的有效性真正的发挥出来。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3]GHB0177)的成果之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xyjlw/lw47335.html上一论文:简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