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文化革新”视角下教育改革追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63 浏览:11482
论文导读:
教育公平不仅仅指形式平等,还涉及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旨在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策略是适合个人特点的。要完善教育机会均等机制,推动教育公平,就必须正确认识教育的社会功能,处理好教育场域内各种资本之间的关系,确立新的平等观念,从而实现“文化革新”。

一、从“物质决定论”到“文化辩证法”:教育本质的回归

伴随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精英教育似乎退居次位,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教育。然而,大量事实表明,真正的“大众”却越来越被排斥在优质教育之外。精英教育仍然是今天中国教育的一个特点,与这个特点相伴生的一个突出理由是:教育培养的“精英”往往是文化贵族,这背后也往往隐藏着经济贵族、政治贵族,而非精神贵族——而后者恰恰是最重要的。福斯特(E.Forster)这样形容“精神贵族”:他们“不是所谓阶级地位的或有势力作用上的权势贵族,而是由那些生来敏感的、体贴他人的、有勇气的人们构成的精神贵族。它的成员泛属各民族、各阶级、各时代。他们彼此相逢自有一种隐隐的相互理解。他们代表着真正的人类传统,代表人这一奇异的生物种类克服残暴与混沌所取得的永久胜利”。[1]精神贵族的产生与“文化革新”密切相关,“文化革新”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宗旨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文化革新才可能推动教育的“内部公正”,才可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这一教育终极理想,从而办出优质高效的教育。
教育领域是争夺文化资本的主战场,也是文化资本发挥其神奇效用的主战场。如何回归教育本质,充分发挥文化资本的积极作用,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高中建立“学生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团”是浙江学院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先进做法,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体验警营生活、社会实践等,使他们了解院校、文化和工作,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这也是扩大、优化报考院校生源的一项举措,而且“学生团”的成员考入浙江学院后,高中时已选修的上述课程可免修。此“文化革新”视角下的教育改革追求*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外,还在“学生团”中开展夏令营等活动,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一定的警务常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法律意识,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2]
同时,我们也切忌忽视教育场域的特点和文化资本自身的作用,将这种决定性作用简单地理解为“有钱就行”。通过“是否拥有英汉词典和语言复读机等学习用品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3]的调查发现,实际上,英汉词典和语言复读机等学习用品本身对于学习成绩的推动作用绝对没有电视广告中说得那么神奇,重要的是这些用品所起到的标志性作用。是否拥有英汉词典和语言复读机等学习用品,意味着是否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意味着是否具备了在教育场域进行拼杀的本钱。可以说,如同文化标签上体现出的能力不确定性一样,这些物质载体的象征作用大于它们的实用价值。因此,对于那些弱势阶层子女而言,应当从制度、政策层面保证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做到同城待遇相等;从教育机会、教育环境层面让不同阶层学生混合编班,进行同班教学;从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策略层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争取基本相同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同步发展。[4]只有这样,才可能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力,让教育回归其本质。

二、从“资本转换”到“资本转化”:公正秩序的重建

当前“中国化社会资本”中蕴藏着两种特殊的资本——“超社会资本”和“强社会资本”,它们体现出边际模糊性、表里双重性和差距层级性三大特点,对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破坏作用十分巨大,已经而且继续在造成日益严重的后果。正是在“超/强社会资本”的作用下,资本之间不仅存在着“转化”关系,而且也存在着“转换”关系。在现实中,我们能看到“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人,他们当然来自强势阶层,他们自身的优势如果足够强大,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在前进的道路中,如果在正规渠道上存在着明显的障碍,他们就会动用足够的能量,通过超社会资本和强社会资本将这些障碍一一清除。
“超/强社会资本”作用在中学生身上,明显表现为今天人们十分关注的“拼爹”现象。“拼爹”现象不同于人们常说的社会资本作用下的“代际传承”,它已经超越了社会资本本身的含义,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异化,因为社会资本是在一定道德规范、习俗惯例等影响和制约下形成的,“拼爹”现象里的所谓社会资本已经将道德稀释掉了。正如贝克批评的,“许多人把运用社会资本错误地理解为不道德的‘耍手腕’,即建立和运用社会联系是为了用于自私自利的工具性目的,甚至是为了邪恶的用途”。[5]贝克批评的现象正是目前中国社会中“超/强社会资本”的“资本转换”功能使然,这种状况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高考加分的异化。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导致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严重异化,极大地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和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研究结果表明,权力和金钱越来越向高考加分领域渗透。[6]
实际上,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有着各自的特点,经济资本是由生产的不同要素、经济财产、各种收入及各种经济利益所组成的,文化资本是非正式的人际技术、习惯、态度、语言、风格、教育程度、格调与生活方式,而社会资本则通过信任、规范和网络发挥作用。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社会资本以社会声望、社会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而“文化资本”则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态。虽然上述各种资本形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是界定各个概念自身的含义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明确了各类资本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划分彼此的界限,才可能真正理清理由所在。
要杜绝“资本转换”取代“资本转化”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明确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文化资本三者之间的界限,明确不同场域中不同资本的运作逻辑和游戏规则,而不能混淆它们的区别,更不能模糊他们的论文导读:写好论文.上一页12
边界。以高考加分为例,应当改善决策参与形式,增加政策的权威性;确立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政策执行者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行招考信息公开公示制度。[7]最大限度地消除“超/强社会资本”的消极作用,构建公正的秩序,这正是“文化革新”应有之义,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文化革新”视角下的教育改革追求*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