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多元录取机制对高中教育影响与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910 浏览:47637
论文导读:
摘要: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五种招生录取方式。它以分类考试为突破口,以统一招考为基本方式,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参照。实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有利于实现减负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有利于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有利于应试教育难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考改革;多元录取机制;高中教育;影响与作用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也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推行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实施招生与考试相分离办法,通过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制度。通过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招生录取办法。此外,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 监督。

一、高考多元录取机制的内涵

所谓的高考多元录取机制,就是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种录取方式。即高考录取除了高考成绩,还以考生的科学发明、学术研究,参加公益慈善、社会志愿服务的情况,以及体育竞赛水平等为依据。对于某些特长显著、符合高校培养要求的学生,可以依据高校组织的面试或者测试的结果进行自主录取;对于某些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进行推荐录取;对于某些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签订协议并实行定向录取;对于某些在实践岗位中贡献突出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通过建立专门程序,可以破格录取。

1.以分类考试为突破口

分类高考能有效引导基础教育进而提升生源质量,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即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当前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两种高考模式向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考生可在高中学习阶段充分认识和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以往在单一分批次招录体系中,高职院校所招录的都是高考分数较低、被贴上高考失败者标签的考生,生源质量极大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分类高考招录技能类考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为不同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个体发展过程中既有侧重理论或是侧重实践的差异,也有先理论后实践或是先实践后理论的差异。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转型,从地方本科院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这些高校今后从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简单来说,是“学中做、做中学”。此外,还要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

2.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

多元录取机制应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统一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部分是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和抗战初期统一招考的启迪,部分是由于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从分散走向联合,以达到高效、公平和具有可比性。
统一入学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方便了考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报考的费用。对于各高校来说,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择优录取,有利于提高命题水平和试卷质量,也便于以高考成绩来比较评估各高校的生源质量。考试是一种公平尺度,将各校招考中的具有共性的工作统一起来进行,可以体现集约化管理的规模效益,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比较能够保证招生的公平性,这便是为什么后来许多国家的高校招考也出现从分散走向联合的理由所在。从高校招考的历史演进来看,实行统一考试已成为许多国家高校招生制度发展的大趋势,只是各国的大学如何采用统考成绩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有所不同而已。

3.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参照

实行多元录取机制必须以实施综合评价为基础。具体评价内容围绕三个层面:一是将统一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之一。目前的高考制度还是保证录取基本公平的有效途径,可以继续保留,但对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要作大幅度改革,通过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方式调整考试内容,使之更为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统一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成为评价标准之一。二是在高考录取中体现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改革现有的高考制度与高中学习过程脱节的弊端,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的综合评价。具体可以实施等级评价制度、实行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三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者服务、课外活动、竞技竞赛、特长手册等方式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有效结合。
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重建的重要内容,是鉴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以考核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因此,它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入学考试,也不同于为认定学分而设置的课程模块考试,其考核结果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照。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有利于对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从而推动学校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年末,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任务,测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也是记录学生在校成长的档案,反映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特长。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这也是高等院校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可忽视。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升学的理由,重要性仅次于考试成绩。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xjylw/lw32588.html上一论文:探讨高职院校诚信教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