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从现象到规律 从孤立到联系:首师大教育装备系统及发展规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58 浏览:88483
论文导读:点、综合保障性、装备更新决策、系统论与装备管理实践、装备理论研究与研发、装备投入与评价策略等。其中,艾伦等关于教育装备属性、功能、特点的研究成果,以及胡又农教授的教育装备全寿命、全费用理论研究,在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引发了积极反响,回答了装备实务领域关于投入决策、常务管理、优化应用方面的一些模糊、疑虑理由。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育技术装备专业方面自2002年创建以来,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围绕装备建设、管理、配置、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著有成效的系统性研究,有些方面具有开创性。研究范围包括了教育装备的发展特点、综合保障性、装备更新决策、系统论与装备管理实践、装备理论研究与研发、装备投入与评价策略等。其中,艾伦等关于教育装备属性、功能、特点的研究成果,以及胡又农教授的教育装备全寿命、全费用理论研究,在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引发了积极反响,回答了装备实务领域关于投入决策、常务管理、优化应用方面的一些模糊、疑虑理由。
如果说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从多个主要方面反映了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的关系,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内容构成、形态变化以及演进的趋势,那么,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则深入到了教育装备属性、功能、系统联系、特征及管理应用实践的层面,具体探讨了教育装备本身发展规律方面的理由,更为具体地回答了教育装备“是什么,为什么”的理由。首师大有关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一度曾非常活跃并产生出一批学术成果。首都师范大学有关教育技术装备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以其教育技术系教育装备专业为主体来进行的,就研究内容而言,涉及教育装备理论研究,管理、实践发展研究,与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具体装备形态、应用研究等多方面,包括了对装备目前状况、具体装备部门职能、业务构成的调查研究和剖析。但就其主要研究成果分析,多集中于装备基础理论、管理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实际上,艾伦、胡又农等于2000年后便对教育装备的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自2002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教育装备专业方向开始,便将有关教育装备的理论研究列为重点之一,力求通过对教育装备变革现象及行业的整体系统研究,建立起较完备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装备的联系途径与学术体系。胡又农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著述有《教育装备学导论》《教育装备评价简明教程》等。艾伦等多年来亦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1 有关学科建设方面的认识所反映的装备研究理念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方向的设立及其教研活动,无疑推动了教育装备的理论研究,增强了装备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专业性。时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暨“教育技术装备”专业研究学科创建人之一的艾伦教授在阐述“教育装备技术”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时认为:“教育装备技术”是一跨学科的新专业方向,具有交叉性和复合性特点,(当时称为“教育装备技术”)这一学科方向的创建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举措,需要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统筹考虑,要实施新型专业建设的思路。艾伦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方向:教育装备技术》一文中说:教育装备是实施和保障教育活动的所有硬件、软件的统称,是学校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已成为衡量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装备学是关于教育装备的建设、发展、应用、管理、保障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科学。而教育装备技术则以教育装备、学习资源的研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为主要目的,属于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学科领域。在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应按照工科培养模式的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施,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弹性设置”的思想,以期适应教育装备事业发展变化,输送合格人才。
“厚基础”是指学科基础,即一级学科基础课程。
“宽口径”是指专业基础课,即二级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拓宽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涉及更多的相关专业领域,使知识结构更加丰满,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或学历提升中具有更宽的选择余地。教育装备技术的学科背景定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上。此外,专业基础课程的选修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需要拓宽知识的课程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余力涉足更加宽广的知识领域。
“弹性设置”应系指专业方向课,即“学科”的专业课程。在专业方向课设置时,应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弹性地选择。所谓弹性,就是应该有应变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课程设置,以体现最需知识和最新知识。
艾伦的上述表述虽然着力于专业方面的教育教学方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发展变化特点、规律。
2 关于教育装备全寿命全费用理论的研究
2002年以后,随着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国家及地方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教育,巨量资金除用于改善校舍条件、师生生活等外,相当部分投入到了教育装备建设上。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有近50%的资金使用在包括信息化在内的教育信息装备建设方面,仅就信息化建设而言,国家每年在信息化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近几年为此支出的资金近百亿元。以北京市为例,由北京市政府及各中小学自筹资金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投入已达数十亿元。随着投入的增加,实践中也出现了如何评价教育投入的效价,如何优化投资决策,如何进行项目决策,统筹安排项目实施、项目决策等理由。全寿命全费用理论的研究对装备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理论研究过程中,胡又农等首次提出了有关将全寿命全费用理论纳入教育装备研究视野,论述了全寿命全费用理论在教育装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以及将全寿命全费用理论应用于教育装备管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若干理由。指出:如何用好持续增长的教育装备费用,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降低费用开支,是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课题。进而说明,教育装备管理学是以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为研究对象,以装备的费用——效能最优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并行工程等理论,研究教育装备的购置、使用和维修等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策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全寿命全费用是教育装备在寿命周期内支出的各项经费的总和,即教育装备从论证到淘汰处理整个寿命周期内所需的全部费用。
胡又农等关于教育装备全寿命全费用的理论研究,着眼于装备实践需求,反映了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应对继生费用给予充分重视,做好预算并安排 随着各种教育装备性能的日益完善,结构更加精密复杂,不但研制、生产成本日益增长,而且继生费用也不断增长,甚至比获取费用的增长幅度更大。因此,应避开出现只考虑装备购置费用,忽略或未能充分考虑购置后所产生费用的情况,既要“买得起”,也要“用得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育装备的功能与作用。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xjylw/lw26684.html上一论文:浅论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