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徐凤翔:高原生态科研教育和环境保护先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21 浏览:12308
论文导读:花甲,本属超期“服役”,理当“荣归”故里。可是她放弃天伦之乐,独自一人,上了北京的“珠峰”——灵山,创建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西藏博物园及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灵山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生态科教园(灵山小木屋),以65岁的高龄,继续从事生态环保科研与教育工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徐凤翔在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下,与
徐凤翔,47岁选择进藏,扎根西藏林海、拓荒高原生态研究。18年和山林小木屋为伴,掌握了高原生态的珍贵资料。她被认为是高原生态科研教育和环境保护的先驱,更被藏汉民众称为“森林女神”。“一息尚存,不落征帆”是她的座右铭,所以即使到了80岁高龄,她仍潜心环保科普教育,以警醒世人:善待负重之大地,留存薄产于子孙。
她说:我是森林之女,我是大地的女儿,高原的女儿。
高原之梦,一世绿情
半个世纪前,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徐凤翔还处于青年时代。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中国林业》看到了我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的文章:“让黄河流碧水,叫赤地变青山。把河山装成锦绣,将大地绘成丹青……”这些充满诗意的专业号召与蓝图,反映了国人与林人的向往和使命同时也深深感染了徐凤翔。偏爱文学的她受此感召,报考金陵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前身),专业方向由最喜欢的文学转为科学(自然科学),自此走上了林业研究的道路。
毕业之后,徐凤翔留校执教,除了专心教研之外,她也开始潜心林业研究,探索南北各类地域、主要生态类型、重点林区。在随后的日子里,徐凤翔的足迹遍布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4个主要林区,这其中,西藏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西藏复杂多元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稀有植物品种,让她深深着迷。
1978年,徐凤翔47岁。那一年,为了进行高原生态研究,她毅然告别了俏丽江南,攀上雪原林海。当时,她的丈夫与她同在林学院当教授,而且他们膝下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离开时,她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她说:“临走时我写了4首诗,有一首是写走时心情的:末春三月江南绿,东风和煦花锦簇,柳丝千条关不住,壮心飞向珠峰麓。这个‘关’字,就是说现有的一切都拴不住我。还有一首诗的后两句是‘毋须反顾江东岸,留得余晖耀栋梁’,也表达了我的意念。”
九死一生,只为科研
在西藏,徐凤翔一待就是18年。18年间,她上攀珠峰大本营,下临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墨脱、吉隆、樟木、亚东等湿润山地垂直植被带、森林,西达阿里荒漠,北抵羌塘“无人区”,东越横断“三江”,考察行程13万余公里。在墨脱考察时,有一回徐凤翔不幸感染恶性疟疾,高烧昏迷了三天。那个闭塞的小县城缺医少药,同行的人一筹莫展。好在事业未竟,徐凤翔心有不甘,硬是顽强地挺了过来。此后,她在深夜里遭遇过狼群的围攻;在野营宿地,仅靠一张大芭蕉叶过夜,险遭泥石流袭击;只身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时,昏迷在无人区……可尽管如此,她依然执着她的“高原之梦”。
为揭示青藏高原在生态学科上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徐凤翔还第一个提出将高原生态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并于1985年,创建了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它标志着以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的高原生态研究的开始。
为使珍贵的自然资源不再被人为任意地破坏,在建立研究、保护、合理利用等方面理论的基础上,徐凤翔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呼吁,希望人们能为独特的青藏高原、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财富。在她的不懈努力和呼吁下促成了墨脱自然保护区、岗乡高蓄积量云杉林保护区、色季拉封山育林区、东久高松资源后备基地、巨柏古林保护点等若干保护区、点的建立;并对多处珍稀古树巨木以及生长特异呈乔木状的灌木等进行考察、呼吁保护;更对高原的多种花、果、菌、药资源的优势与保护价值进行研究、揭示。这些工作拓宽了人们认识青藏高原生态、生物特点与优势的视野,为西藏自然资源的切实保护和徐凤翔:高原生态科研教育和环境保护的先驱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合理利用做了科学而现实的工作。她也因此被认为是高原生态科研教育和环境保护的先驱,更被藏汉民众称为“森林女神”。
壮心不已,矢志不移
1995年,从雪域高原走下来的徐凤翔已是年过花甲,本属超期“服役”,理当“荣归”故里。可是她放弃天伦之乐,独自一人,上了北京的“珠峰”——灵山,创建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西藏博物园及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灵山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生态科教园(灵山小木屋),以65岁的高龄,继续从事生态环保科研与教育工作。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徐凤翔在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下,与全体人员、各方志愿者共同艰苦创业,把原先的荒草地建成了既有西藏民族特色,又有生态科学内涵,既有文化氛围,又有梦幻色彩的生态绿地花园。她走下高原,走上灵山;走出学院,走向社会。在短短的几年中,她又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工作。
在搞好建设之余,徐凤翔还当起了全国年龄最大的“导游小姐”,向前来参观的少年儿童宣讲生态常识、西藏风情。这座独具特色的“小木屋”,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真正的生态科教基地、汉藏团结的绿色纽带,徐凤翔因此在2003年荣获国家环保大奖——“地球奖”。
在灵山的后期阶段,在生态科普教育的同时,徐凤翔又进行了西部大高原生态对比考察。2001年夏季,她积极关注西部大开发,了解生态目前状况,为保护开发提供倡议,并以70岁的高龄,主动承担了世界自然科学基金制作“保护青藏高原”的青少年科普教材的科学指导任务,对西藏高原进行了生态回访。从2001年开始,五年时间里,徐凤翔重访西南边陲山林,探秘高黎贡、独龙江幽谷、再攀西藏峡谷险峰,纵深天山、大漠,披雪于黄河源头,寻绿于内蒙沙区。继她61岁首次探访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被同行认为“又创造了一个第一”之后,时隔9年,她以70岁高龄又一次攀上珠峰大本营,更被同行认为是“奇迹”!
经历了几年的长途劳顿,沥风沐雪,徐凤翔以生态视角纵览大高原,收集了大量高原生态目前状况资料,一路考察,一路讲解分析,使青少年真切地认识高原,提高珍视、保护高原的使命感,更对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进言、献策。
一息尚存,不落征帆
“近几年,我到过埃及、土耳其、欧洲十国,还到过南美洲的亚马逊,这些行程介乎于生态考察与生态观光。这么一路走来,相比之下,我国的旅游资源、生态类型还是十分丰富的,青藏高原的生态资源更是有不可比拟的特点。山高——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山谷深、冰川类型丰富——藏东南有些冰川可长达百余公里,有的甚至堵塞江河谷地成为湖泊。位于波密县的米堆冰川,犹如白衣仙女的裙论文导读:
摆,飘逸延绵……”
近年来,徐凤翔横跨了欧亚大陆,足迹遍欧洲及非洲、南美洲。游历过世界山川大河,比对过各地的冰、水、草、林四大生态系统后,徐凤翔依然深深沉醉于青藏高原的生态研究。1990年以后,她先后出版了《中国西藏山川植被》、《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西藏野生花卉》、《灵山野花》、《西藏生态》、《廿一世纪的家园——是荒漠还是绿洲》、《走近高原深处》等专著和论文多篇。其中《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一书荣获1995年中国图书奖。
几十年来,徐凤翔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与环境保护可以说倾注了毕生心血,她说:“旧西藏,百姓饭也吃不饱,何谈环保?那是一种原始、麻木的状态。”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徐凤翔到西藏进行生态科研考察,呼吁环保时,遇到的困难也比今天多得多。
她说:“数十年间,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政府官员,对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都提高了,政策、资金、人才培养、宣传等工作都开展起来了,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如今全球气候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努力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时光荏苒,如今的徐凤翔已是白发满头,但她仍调动了自身所有的知识与精力,充分利用夕阳余辉,为生态科研、教育和建设与社会开发竭尽活力与潜力,以警醒世人:善待负重之大地,留存薄产于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