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五四运动至建国之前上海音乐教育(1919~1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51 浏览:159525
论文导读:音乐教育机构。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逐步走向独立。在上海也出现了大批的音乐教育机构。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影响之大,是绝无仅有的。这些专业音乐学校的建立,为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发展和深化,做了必要的艺术人才和师资方面的准备。如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由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等人于1919年创办。学校内设高等师范与普通
【摘要】20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制度初步的建立,通过开设音乐课堂,教授乐歌,编写音乐教材,使音乐课堂变成了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开展的音乐活动也逐渐增加。五四运动后,在“美育”思潮的推动下,音乐教育有了多方面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普通音乐教育,此时,专业音乐教育得到了开创和发展,1927年11月27日,中国现代第一所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成立,正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正式建立的标志,另外,沪江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也都设有音乐系科,这些学校音乐系科的设置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专门人才。
【关键词】上海;音乐教育;国立音专
“五四”运动的爆发及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比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教育机构的建立

“五四”以后,随着中、小学校的迅速建立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欣兴,培养新型的音乐人才与专业的音乐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声,由此中国诞生了最早的一批现代专业音乐社团及音乐教育机构。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逐步走向独立。在上海也出现了大批的音乐教育机构。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广、影响之大,是绝无仅有的。这些专业音乐学校的建立,为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发展和深化,做了必要的艺术人才和师资方面的准备。如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由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等人于1919年创办。学校内设高等师范与普通师范两科。在短暂的几年时间里,就培养了数百艺术教师,如陈啸空、邱望湘、、沈秉廉钱君甸等。他们秉承母校的教学理念,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1927年11月,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上海国立音乐院——中国第一所专门的高等音乐学校诞生在上海,这是由上海的开放性文化生态环境决定的。上海作为通商口岸,优势在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音乐,像西洋歌剧团的来华演奏等。因为学音乐者必定先有一种熏陶,方可容易领略(尤其是学新音乐)。[1]1935年2月上海剧院东剧训练所成立,旨在培养中国戏剧建设人才。[2]1937年11月15日上海音乐馆在上海租界正式开课。1941年该馆五四运动至建国之前的上海音乐教育(1919~1949)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改名为“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3]

二、著名教育家代表

蔡元培(1868~1940),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字鹤卿,浙江绍兴人,原籍诸暨。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多次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学术研究范围广,这为他以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音乐教育方面,蔡元培1918年发起了以“敦重乐教,提倡美育”为宗旨的音乐研究会。从事教育事业这么多年,他一直潜心音乐史、音乐学、戏曲与乐器等方面的研究。1927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院,并任首届院长和音乐院文艺社社长。蔡元培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理论方面的贡献具有探索和开拓作用,值得我们学习以及研究。[4]
萧友梅(1884~1940),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名雪明。萧友梅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曾留学日本、德国,也是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929年国立音乐院更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担任校长一职。他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萧友梅涉猎广泛,而在音乐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力主学习西洋音乐发展之经验,创建中国的专业音乐院校。[5]萧友梅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教育事业,他对音乐事业所做的贡献推动了上海音乐教育的发展。
黄自(1904~1938),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今吾,上海市川沙人。1924年留学欧柏林大学,攻心理学兼习音乐。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1929年以序曲《怀旧》获音乐学士学位。回国后,于国立音专任教,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等人都师从于他。曾于1935年发起创办了上海管弦乐团,并担任了乐团的领导。1937年后从事理论著述。代表作有管弦乐序曲《怀旧》、幻想曲《都市风光》与大合唱《长恨歌》的7个乐章;歌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等60余首,此外还有弦乐四重奏、赋格曲、创意曲等作品。

三、上海国立音乐院

1927年11月,中国第一所专门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在上海成立,它的成立标志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走向新的时代。1929年7月,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蔡元培辞职,由萧友梅担任校长一职。从此,国立音专无论在教学或管理方面都日趋完善,在教学质量、人才的培养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对于教学管理,国立音专引进西欧教学体制,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班、科及划分专业。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分函各省教育厅保送若干名学生来校学习,为边远省区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师资。
国立音专在各个方面都代表了当时中国专业音乐的最高水平,并为中国的音乐教育界培育了大批国内外知名音乐家。上海国立音乐院的创立对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非凡作用。它的影响与成就之大得益于强大的教师队伍,如黄自、陈洪、查哈罗夫、苏石林、周淑安、朱英、龙榆生、应尚能等。[6]这些堪属一流的专家、教授对于提高音专教学水平和莫定各专业学科的教学基础,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立音专培养的音乐人才如贺绿汀、吕骥、周小燕、丁善德等。他们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校内外演出活动,不仅显示出学校教学的巨大成果,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国立音专被誉为中国现代专业音乐的摇篮。上海国立音专的建立与发展,不仅开创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新局面,同时标志着新音乐运论文导读: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

3.上一页12

动发展的高度,亦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上海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而它的创建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非凡作用,它对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纵观上海音乐教育的这30年,专业音乐教育得到了开创与发展,正规的音乐教育机构相继建立起,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逐步成型,为以后的音乐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求真.近现代上海音乐教育的发展[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3).
[2][3]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续二)[J].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Z1).
[4]杨和平.浙江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群体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
[5][6]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