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隋以前我国造像及其文化发展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62 浏览:59004
论文导读:时期由巫、祝、宗共同组成的巫史集团既掌控了人间与神灵沟通的渠道,同时又是政治统治者和文化传播者,地位极其崇高。陈梦家先生曾言:“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⑥上古造像集巫、礼、俗于一体,表达对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敬畏。三星堆遗址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前后延续近2000年,对研究我国
摘 要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不同历史特征和文化风格的造像体系。上古造像集巫、礼、俗于一体,表达对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敬畏;周公制礼后,社会秩序渐趋稳定,造像中礼制因素凸显;春秋战国承西周之制,造像更为自然生动;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制初建,儒家一尊地位确立,人民生活安康,与之对应,造像则表现为恢弘雄壮,儒家礼制,飞升求仙等;魏晋南北朝,由印度传来的佛教及造像渐兴,佛教造像通过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而实现中国化,其规整的造像体系,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宗教特点得以不断完善发展。至此,中国造像所有类型、典型特征和影响因素皆已齐备,体系架构基本完成。本文冀图通过研究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中国造像及其文化发展,探索内在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规律,以发现社会思想的变迁与造像发展的交互影响关系。
关键词 造像,文化,礼制,宗教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8-0040-07
中华民族善以像捕捉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易经·系辞上》曾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①又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②造像可谓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它以塑、绘、雕等手法,通过对土、石、砖、墙等材料或载体的处理,在相应历史背景和文化理念的影响和制约下,形成了具有历史特征和文化风格的造像体系。

(一)商朝及之前造像的巫史内涵

西周之前是神权崇拜时代,巫祝手中握有极高的社会权力。《国语·楚语下》载:
古者民神不杂……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③
《尚书·周书·君》:
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④
《礼记·表记》记载: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神而后礼。⑤
这一时期由巫、祝、宗共同组成的巫史集团既掌控了人间与神灵沟通的渠道,同时又是政治统治者和文化传播者,地位极其崇高。陈梦家先生曾言:“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⑥上古造像集巫、礼、俗于一体,表达对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敬畏。
三星堆遗址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前后延续近2000年,对研究我国早期文明进程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有一批面具和带有面具的头像,出土于宗庙之中,造型特点是“长刀眉,眉较宽,橄榄核状眼,眼睛瞳孔为弧边菱柱状向前直瞪,甚至连眼肌都附着在眼球上一并拉了出来。”另有一跪坐人像,“宽脸,方颐,云雷纹大耳,耳垂穿孔,眼睛正视前方,眼珠外凸,张口露齿,神态严肃。”①
在甲骨文中,鬼()的写法,即戴面具祈祷之人,保存在宗庙中的面具人像应是用于鬼神祭祀之类的活动。同时,其“眼珠外凸”的典型特征也有着特殊作用。《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处,赤水之北……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谓烛龙。”②《抱朴子·内篇》:“用四规所见来神甚多。或纵目,或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不与世同。”③由此可见,此类“纵目”的造像包含着鬼神巫术的成分。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代表,其中位于辽宁西部凌源和建平两县交界处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女神群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关于牛河梁女神的寓意有几种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大地母神说和祖先崇拜说。
持大地母神说的学者认为,牛河梁女神庙中的塑像属于人格化的自然神。他们认为: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一种大型起土耕具——石犁耜,这在其他地区同时期新石器文化中极少见或不见,是红山文化农业相当发达而且独具特色的一个突出标志。当时对农业关心,祈求丰年的愿望,对大地母神的崇敬,是红山文化先民寻求的最大精神寄托,红山文化宗教祭祀的发达和以女神为主要崇拜对象,首先是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④
持祖先崇拜说的学者认为,牛河梁出现的这尊女神像及共出的塑像,应是与祖先崇拜有关,女神是神化了的祖先形象。他们认为:“‘女神’是由五千五百年前的‘红山人’模拟真人塑造的神像,而不是由后人想象创造的‘神’。‘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⑤
河南安阳妇好墓是商代晚期的著名墓葬,墓主妇好是殷商第23代王武丁的王后,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还经常受命主持国家祭祀。
妇好墓随葬器物十分丰富,出土玉器755余件,其中一件“腰佩宽柄器玉人”,黄褐色,圆雕,呈跪坐状,双手平放于膝,头梳辫发,帽形发饰。对襟衣衫,卷云纹样。腰束宽带,腰部近左侧佩一宽柄器,柄端上部为卷云形。其外形、衣着、跪姿体现着尊贵,背部配饰透出威仪和神秘。商人以玄鸟为图腾,赋予这个伟大的祭司以玄鸟尾,应是希望她代表商民祭祀天地四方之神,为商民的福祉与神灵沟通。

(二)西周至战国造像的礼制精神

殷周之际,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诚如王国维先生所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一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文化的条理日渐清晰,神道的力量日益削弱,人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一种新的人神观念——“天人合一”,此时萌芽,成为此后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理念。此时,在祭祀上天神鬼、先王先公的同时,开始注重对民意的了解和把握,《尚书·泰誓》云: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⑦
周公制礼作乐后,时代之发展与礼制之建设同步推进,社会秩序与生活趋于稳定和清晰,礼制观念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礼记·丧记》云: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whlw/lw47702.html上一论文:阐释挖掘客家土楼文化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