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10 浏览:32461
论文导读:
内容提要: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着不同特色的饮食文化,表现出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只有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不同,理解其深远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推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互补并达到融合。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饮食文化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面。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方式、对象、归属与性质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的研究更具价值。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习和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能够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的独到之处,推动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并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没有人会否认西方饮食是一种注重营养的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味道、形状如何,其营养必须得到保证。西方人首先考虑的是一天中是否摄入了足够的热量、维生素、蛋白质……部分西方人甚至会根据营养成分拿着菜谱去超市购物,至于饮食中的“色、香、味”则是次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尽管西方饮食口味简单,如同嚼蜡,但是理智告诉他们:为了使身体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也应该吃下去。西方人认为饮食只是一种维持健康,保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手段,注重的是科学,理性的营养搭配,精神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因此不会过度的追求口味,西方饮食更趋向于科学、规范、合理。
中国的饮食是一种重视口味的感性饮食观念,在烹饪过程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食物的“色、香、味”,其次才会考虑饮食的营养。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足以证明中国人对吃的重视,对口味的追求。人们把吃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就在其美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原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从餐桌上五花八门的菜肴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感性和艺术性,对“味”的追求往往胜过对“营养”的追求,对饮食的美性的追求显然超过了对理性的追求。

二、饮食对象的差异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北方一部分游牧民族外,大部分中国人的饮食以素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以米饭为主食,菜也是以素菜为主,肉只是用于搭配。在中国,蔬菜是平常食品,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人认为蔬菜是主菜,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将动物视作是有“灵性”的,而植物是没有“灵性”的,所以他们提倡素食主义。
西方国家大多都是游牧民族,或者是航海民族,他们主要靠打猎,养殖,捕捞为生。肉类是西方人的主食,肉食在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西方人总是吃大块的肉、整块的鸡等,且食物的种类单一,最喜欢的无外乎鸡肉、鱼肉、牛肉。西方人不太吃猪肉,很少能在菜谱上看到猪肉类的菜肴。西方的食品工业是比较发达的,如罐头、快餐,虽然口味简单,但是节省时间,并且有很好的营养。因此,西方人通常比中国人更健康,更高,他们有强壮的肩膀和发达的肌肉,但中国人看起来身材没有西方人健壮,肩膀较窄,腿较瘦,皮肤,身体瘦弱。

三、餐桌文化的差异

1.饮食方式

中西方饮食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民族的特点所决定的。在中国,无论是什么节日,无论为了何种目的而庆祝,庆祝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一个盛宴。宴会用圆桌,营造了礼貌、友谊,团结的气氛。美食放在桌子的中间,是人们欣赏和品尝的对象,同时也是人们沟通的媒介。人们相互敬酒,分享菜肴,这反映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也体现出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有明显的缺陷,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心态,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以及这种哲学对后代的影响,它有助于推动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难以改革。
西式宴会,虽然食品和酒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他们只是陪衬。宴会的核心是友谊,西方很流行的饮食模式是自助餐。这种方式是将所有的食物、饮料、点心展示出来,每个人用餐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他们可以自由地走动。这种策略可以推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体现了西方人的个性和自我。这种模式将独立和自我放在首位,这与中国文化大团圆的心态是截然相反的。
2.餐具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在餐具方面也有所体现。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并辅以汤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与中国的饮食餐具不同,西方的餐具主要是刀叉以及各种杯、盘、盅、碟。筷子和刀叉是东西方餐具的典型代表.分别影响着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也代表着东西方人们不同的智慧。

3.用餐惯例

在中国的正式宴会中,上菜的顺序是十分严格的,先是冷菜、热菜,最后是主食和水果。在正式场合使用筷子也很讲究.每个人的一套筷子和汤勺等在宴会开始前就应准备好。除此之外,不要用筷子敲击器物,不要把筷子叉在菜或饭里,更不应挥舞筷子。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汤勺是用来喝汤的,当不用的时候不能直接放在桌子上,而应该放在碟子里。用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到牙签。用牙签的时候应该用手或者餐巾遮挡一下。
在西方宴会中,使用刀叉进餐时,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切东西时左手用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做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喝汤时也不要吸着喝,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论文导读: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林美泳.吴晓芳.吴家铭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青年文学家2009(16).(作者单位:南京信
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中国人,我们一直以我们的传统美食为傲。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享受不同的美食带来的不同感受,推动文化间的交流、互补与融合。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3]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M].
[4]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5]林美泳.吴晓芳.吴家铭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09(16).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
(责任编辑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