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传统文化与紫砂艺术创作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81 浏览:69910
论文导读: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紫砂工艺作为一门民间艺术,以其文化的融合性为人称道,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其他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探索、研究传统文化与紫砂艺术的历史渊源、融合方式、创作形式等,对于紫砂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紫砂艺术;创作关系
陶都紫砂闻名海内外,其得天独厚的紫砂泥将以“五色土”称呼其名。紫砂泥喻以“五色”,是其丰富的色彩使然,而对于紫砂壶而言,它还与传统文化里的“阴阳五行”学说暗暗契合。
在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本。而一把精美的紫砂茗壶,从五色缤纷的紫砂泥历经成型、烧制、泡养的过程,这其中它势必要历经“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锤炼融合。简单来说,紫砂壶从泥料开始,本身独特的原矿材质蕴含着像铁等多种金属元素,甚至有些泥料掺杂着金砂,而在泥料的风化调制过程中势必与水密切相关,其后烧制过程中历经火的灼烧,成壶后尚须日夜以茶水泡养,而茶本身就是自然界“木”的灵物。所以对于爱壶之人来说,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拥有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他们品壶时品的更多的是这种道家文化的精髓。紫砂壶里的阴阳五行,在壶与心贴合时能进行壶与道之间的五行交融,以壶品茗能体悟道法自然,爱壶之人如此说法。
世上任何一把紫砂壶的诞生,在爱壶之人眼里都是传统道家文化与紫砂艺术的完美融合。而世间有据可查的第一把紫砂壶却实实在在地与佛家文化关系密切,根据紫砂历史史料记载,第一把紫砂壶史称“供春”,而它的诞生就与佛家有缘。“供春壶”,俗称“树瘿壶”,人们说它是紫砂壶的鼻祖,而它的创作者供春相传是跟随金沙寺僧人学的壶,而“树瘿壶”就是供春在佛门圣地金沙寺仿寺中“树瘿”而作,这把史称紫砂壶鼻祖的“供春壶”,从诞生起就与佛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样也昭示着紫砂壶与佛家文化的深厚情缘。就像自古至今的紫砂壶镌刻的壶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吃茶去”的落款,而“吃茶去”追其根源本身就是佛门禅语,其中蕴藏着至深的佛门道理。由此可见,紫砂艺术从其历史渊源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佛家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传统文化精神贯穿着紫砂艺术的诞生、发展与成熟的整个过程。
儒、释、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半壁江山,三者博大精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与道家、佛家文化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细细揣摩紫砂造型艺术,可以发现儒家文化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中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的核心精髓推崇着中庸思想,而无论是光器的“大器若拙”,还是花货的“取法自然”,都可以视作儒家中庸思想在紫砂造型艺术中的衍生表现。因此,引导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释、道”文化皆与紫砂艺术紧密融合,影响着紫砂艺术的诞生、发展甚至艺术精神追求。除此之外,我们经常说紫砂艺术融汇诗词、书画、金石、雕刻等多种其它传统文化内涵精髓于一身,紫砂艺术里的这些其它传统文化,以不同的融合方式在紫砂艺术发展过程中添砖加瓦,比如说传统文化中的雕塑与紫砂造型艺术的融合,又或者说诗、书、画融合于紫砂装饰艺术等等,不同形式却皆与紫砂艺术完美融合、共同发展,使得紫砂艺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价值。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紫砂艺术里的融合应用,或造型、或装饰、或内涵、或精神,可以说融合方式多种多样,却实实在在地全面影响着紫砂艺术的创作与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紫砂艺术与中传统文化与紫砂艺术的创作关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国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传统文化始终在影响着紫砂艺术的创作。那么,在具体紫砂壶创作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合应用又有什么不同形式,现以传统文化里“四大美人”为创作题材来实践说明。
研读中国史书,“四大美人”耳熟能详,她们是中国古代最为出名的四位: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但流传至今“四大美人”背后的文化底蕴,绝不仅仅是美色而已,她们有着“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代称,这其中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精神。在紫砂艺术的创作中,对于“四大美人”文化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按这些作品里对于“四大美人”文史故事内容的运用与表现形式,可以大致归纳为“四大美人”文化元素的应用与“四大美人”文化精神的表现两种不同创作形式。“四大美人”文化元素的应用比较直观而容易理解,很多紫砂艺术作品里也都是采用这种相对简单的创作表现形式,就像紫砂“四大美人壶”(见图1),以传统文化中的“四大美人”为题材,四把造型相同的壶,在后期装饰上攫取“四大美人”的人物元素,再配以相关“四大美人”诗文,简单的人物元素后期装饰,这就是传统文化里文化元素在紫砂创作中的应用。当然要做到美轮美奂,也必须精心设计制作,但看起来还是相对简单,创作之后不断思考,是否能更加深入、更具有文化内涵与精神地去艺术表现“四大美人”以及她背后的文史故事,这就是“四大美人”文化精神在紫砂艺术创作里的运用,它更富有文化气息与内涵,要为“四大美人”人物量身,表现她们之间不同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等。比如历史的“环肥燕瘦”,就可以采用不同体态的壶型配以表现它们的人物形象,再比如采用不同的泥料,按不同泥料的颜色特征与特性,赋予“四大美人”不同的人物个性,借而表达出它们背后的文史故事与文化精神。以“四大美人”中的西施来说,“沉鱼”是她的代称,同时也蕴含了关于西施传说的文史故事,“西施越溪女”、“浣纱弄碧水”,在古人的诗文里这样描绘“西施在河边浣纱,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为其美貌折服,忘记了游水而渐沉河底”。于是,便想以紫砂泥料中的底槽青来塑造西施,因底槽青色呈偏紫泛青,让人联想起西施浣纱的碧水,结合西施背后的文化精神,一幅浣纱清新灵动的意境就跃然脑海。
假如说紫砂文化是民间艺林中的一汪清泉,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无边大海,但不管大海多么辽阔,如果能正确引流大海之水流入紫砂文化这汪清泉,就能使清泉长流不止、源泉不息,这其中找到正确的“引流”方式尤为重要,需要不断探索。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whlw/lw43656.html上一论文:关于的法语精读课程中的文化导入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