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途径和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74 浏览:146671
论文导读:的大殿堂。1.3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多彩传统文化活动,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首先是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举办的活动,如《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
1007-0745(2014)01-0093-01
摘要:传承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做法,从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出发,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传承 途径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由于种种的历史理由,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严重缺失。针对这种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从诗歌鉴赏学习出发,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代的经典之作,这些优秀的古代诗文透出了汉字的魅力,其中蕴涵的建筑美、韵律美能让人获得巨大的提升。所以,教好古诗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内蕴,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朗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文,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诗文的韵律美。如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一种壮志难酬的沉郁之情。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识和人生经验所限,很难把握诗人的这种沉郁之情。而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中岳阳楼和洞庭湖壮阔的景色,然后进一步感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身一人飘零的孤独感,最后感受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壮志难酬的沉郁顿挫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的变化。通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独立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也将逐渐增强。

1.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屏幕上,通过课件等形式将课文进行多色彩的处理和多元化的归纳。这种方式能通过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高效地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对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一介绍,让学生对该篇课文的背景知识有所认知。紧接着教师可以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以一种醒目的方式展现在屏幕上,给学生一种震撼,并且给出相关链接,将现代人学习这种为民、为苍生而尽心尽力精神的实例加以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的这种精神。学生在这种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对自己早已熟知的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深刻而良好的认知,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提升了教学效率。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古代诗文的教学中能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差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以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学生带入传统文化的大殿堂。

1.3重视课外活动

开展多彩传统文化活动,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首先是结合教材中 的 综 合 性 学 习 举 办 的 活 动 , 如 《 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其次是结合学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如“侗歌班”、“芦笙队”、“琵琶班”等;再次是由语文兴趣班开展的《戏曲知识大比拼》;以及由学校书法班、国画班、民乐班和德育处主办的“毛笔、硬笔书法比赛”、“国画比赛”、“民乐比赛”和“古代名人志士故事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的传承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狭窄空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传统文化的大殿堂。

2、培养学生中学语文鉴赏的形式

2.1民俗文化阅读课

通过开办鉴赏民俗文化的阅读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阅读课的内容参入一些诗词的阅读,与不同时代的小说作品的理解与戏剧类的阅读,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民俗文化课的开办,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民俗文化的作用与社会内涵。

2.2民俗文化调查课

由于地域性的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传统礼仪与生活风俗等,要学生了解社会与研究社会的现象,很有必要对民间深厚的民俗知识进行探索厚学习。我们教师必须组织一些调查活动,深入民间生活进行搜索,带动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民俗文化的的社会现象中去,体验调查活动的生活,探索人类的创造性,以及流传至今的各种传统物质文化、行为习惯、神话传说,谚语文化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2.3民俗文化讨论课

阅读,收集民俗文化,由于长时间的蔓延,或有限的读者,采访者水平理由,不可避开的会出现不完整的情况。根据一些理由,实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语言、节日、文学作品等作为讨论的切入点,对出现的民俗文化理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以致达到学生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目的。

2.4民俗文化作文课

民间文化欣赏是利用各种民俗文化知识,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将分析的过程与最后的结果,综合理解转换成自己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见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总结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每一个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积极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论文导读:文化(上半月),2012,(4).上一页12
的传统文化意识,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江淑燕.以古诗为载体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J].台声·新视角,2005,(6).
[2]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0,(8).
[3]徐嘉.民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