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地域性民居文化与安置房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37 浏览:95471
论文导读:系统组织与断面设计中考虑牲畜路网的独立性。并通过设置部分畜行道路作为消防通道,解决了消防要求、以及临时大型机动车通行和夏季通风的理由。(2)结合当地的防护林需求与植被生长情况,在景观绿化系统上提出了构筑桥灌草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通过设计呼应民俗,利用特色果林、葡萄架等乡土种植模式,通过规划形成的特色的
摘 要:民居的形式往往反应了当地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色,而安置房的建设不能单方面地求快求,以致破坏地域性的文脉。在广州对口援疆的富民安居房的设计工作中,从都市化的设计视角把握新疆维喀什民居的地方风格与文脉特色则成为了工作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疏附;民居;传统;富民安居
前 言
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风俗信仰,人文习惯等等的空间表现。中国丰富的人文地理背景形成了多样性的民居建筑人文风格。而在广州对口援疆的富民安居房的设计工作中,这种跨地域的民居文脉认识,从都市化的设计视角把握新疆维喀什民居的地方风格与文脉特色,并通过广州对于居住的设计理解进行设计研究与阐述,则成为本文最原始的出发点。
1 前期调研
喀什地处中亚腹地,平均海拔近1300m,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特征为日照长、降水少、多风沙以及四季分明。根据自然气候特点衍生出地域性的民居文化,如曲折的村落道路,厚实高大用于遮阳隔热的围墙,平坦而方便利用的屋顶,植物、柱廊、棚架层层遮挡而形成的大面积荫凉的内院,方便实用的带顶的宽柱廊等。
针对疏附县已有的安置房调研发现共同的特色是:以独立式的合院民居形式,户型功能平面与传统民居基本一致。尊重了当地民俗保留了特色的使用功能,如苏帕、葡萄架、家畜圈等。但是简化的总体布局,导致道路过于笔直宽阔,不利于防风与遮阳,人畜公用道路对道路的维护与卫生亦缺乏长远的考虑。房屋规划布局呆板,缺乏必要人文组团。部分工程采用坡顶与当地民俗不符等突兀的情形。
2 总体设计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广州的设计经验,对特色民俗的使用功能的顺应与优化提出了以下几点设计要点:
(1)高效集中的空间组织方式,组团化的布局方案,并强调街坊尺度的把控,以及人畜分流交通组织模式。
富民安居试点工程设计首先引入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设计经验,提出了较紧凑型的布局模式:在中心内布置村委会、警务、超市等服务功形成社区中心。围绕社区中心是各个居住的小组团,小组团是由八户独立民居围合小型社区文化场所组成的,通过大组团与小组团的共融将地域性的自然村落肌理进行了功能化的有机组合。同时在小组团相接的地方设置公共景观节点,强化公共的活动与共享空间。每个小组团的公共的活动与共享空间设置不同功能的社区文化场所,形成各自的功能与风格特征;形成功能互补,有机共融的居住区整体。设计上把控住每个组团的尺度,避开过大的院落相互拼接形成分离感与单调景观界面。交通的设计上,将人的流线与牲畜的流线进行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两条走廊,既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混乱,又便于道路铺装的设计与使用维护。
调研学习目前状况民居村落的布局模式后,我们采用了传统型的丁字形路网贯通组合的布局模式,并加入人畜分流的流线设计,既复合传统使用模式,又有效地解决了人行空间的防风防沙理由。院落布局与整体道路系统设计中设计了供牲畜通行的专用道路,避开牲畜行动对社区环境与卫生的隐患。同时在道路系统组织与断面设计中考虑牲畜路网的独立性。并通过设置部分畜行道路作为消防通道,解决了消防要求、以及临时大型机动车通行和夏季通风的理由。
(2)结合当地的防护林需求与植被生长情况,在景观绿化系统上提出了构筑桥灌草相结合的生态防护体系,通过设计呼应民俗,利用特色果林、葡萄架等乡土种植模式,通过规划形成的特色的绿色骨架的思路,并强调街口空间、节点空间等公共空间的景观处理。
防风林与葡萄架是新疆最具特征的景观要素。在设计上,结合道路利用高耸的白杨树布置于重要的道路两旁形成小区的景观风貌标志,强化社区形象与规划的骨架。同时在人行视角上,丰富地运用葡萄廊架作为景观设计手法,形成廊道——景架——葡萄园的景观小品体系,通过组织化的设计语言强化社区景观风貌。
(3)民居设计上尊重当地“封闭围合、北居南苑”的民俗要求,并提出院落内的人畜分区、主客分流、厨卫分置等设计思路。
喀什地区的民居特点简明:以高墙围合的各自封闭院落为主要形式,将生产、生活功能均封闭于自家的院落内。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院落内根据日照的需求则是“北居南苑”的分区形式,北区承担居住功能,南区是生产空间,苗圃,牲口圈、厕所与沼气池都位于南区等。调研分析了疏附县的民居传统功能,在结构上往往遵照了“三分原则”——人畜分区、主客分流、厨卫分置,即人的居住区与牲畜圈要明确分隔;主人与客人的房间门要单独向外开;厨房与卫生间要求远离。“北居南苑”和“三分原则”的原则体现传统民居出日照,卫生,交通的方面的考量,设计中应以尊重和落实。
(4)建筑设计根据气候与风俗习惯强调利用柱廊、大屋檐等构件强化室内外间的大面积灰空间设计,住宅模式采用当地最普遍的模式“L型平面,内院采光和苏帕”,色彩尊重当地民俗以为基调。
疏附县的维吾尔民居多是上“L”型的平房,往往设计有“苏帕”。“苏帕”是柱廊结合抬起的半人高平台,通过抬起与半开敞增加采光的角度,形成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平台。院落围墙开窗狭小,甚至不开窗以利于防风沙,而居室面向庭院设置较大的窗。高围墙放风沙居室通过庭院采光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民居适应地域性气候的特色。建筑色彩以厚重,柔美为取向,主要以黄,灰,涂红为基色。
设计中小组团的单元住宅建筑各自独立,通过围墙分隔庭院,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各自单元庭院可以独立施工,并有效减少了户间干扰。住宅采用横L型布局,即均充分利用南向采光,又保持传统民居的院落围合感,使生活空间区隔于生产空间。每户人畜独立设置出入口,实现人畜分流分区,生活及生产空间南北分区符合“北居南苑”的分区形式。由传统的葡萄架,果园等院落绿化形式形成庭院的绿化与遮阳空间。并鼓励屋顶绿化遮阳,实现生态化的屋面隔热系统;通过简单的设计手段经济有效地实现整体的组团话社区,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与提高了居住品质。
3 结 语
民居的形式往往反应了当地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色,而安置房,安居房的建设不能单方面地求快求简单,以致破坏地域性的文脉。通过对民居的传统与地域性的研究,可以避开对核心的民居建筑文化价值的破坏——人文的丧失。只能通过论文导读: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山西建筑,2009(24):43~44.张泓.新疆喀什维吾尔传统城市聚落研究.天津:天津大学,1996.王茜,刘云.新疆喀什维吾尔民居住宅的调研报告分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3):17~18.茹克娅·吐尔地.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文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4):51~56.上一页12
一批批的建筑师对地域性民居的文化的不断发掘与研究,去芜存菁地继承精髓,结合更合理的营建技术,发展性地去地域继承民居文化。在反思与实践中,使远疆的民俗之花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涛,母俊景.气候对新疆喀什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山西建筑,2009(24):43~44.
[2]张泓.新疆喀什维吾尔传统城市聚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1996.
[3]王茜,刘云.新疆喀什维吾尔民居住宅的调研报告分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3):17~18.
[4]茹克娅·吐尔地.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文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