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农业文化资源在农业规划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968 浏览:33790
论文导读:
摘要 农业文化资源对农业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农业文化资源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今规划中重要成分。综述了农业文化资源的类型,阐述其运用的策略与途径,讨论运用中应注意的理由,最后得出“在创新中合理配置比例,在创意中发展提升产业,在融合中挖掘现代农业文化资源”的结论。
关键词 农业;文化资源;农业规划;运用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3-0325-02
农业规划是对农业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和农业生产甚至是农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随着现代农业进程的推进,我国农业规划已由以前的大田农业规划为主逐步向设施农业、旅游农业为主的方向发展,这就给从事农业规划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规划师不仅要熟悉规划理论、农业技术,而且要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研究,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运用,彰显农业的文化和休闲功能。
1 农业文化资源综述

1.1 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以“男耕女织”、“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以农为本的文化体系特征的风俗文化。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北麦南稻、旱地水田、红壤绿洲、牧场果园、梯田平川的地域形态差异;由于气候环境不同,形成了多样的农牧方式、作业周期、除病防灾等农事过程;由于农业服务和娱乐,形成了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祭祀、崇拜、禁忌仪式等;由于农业技术演进,形成了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设备与技术。

1.2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和对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应,我国的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乡土风情。江苏里下河水乡的“荡湖船”以及浙江金华的“斗牛”、陕北大秧歌、东北二人转、西南芦苇盛会、广西“唱哈”会、青海“花儿”,还有各地的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打腰鼓等。

1.3 节庆文化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国,天文历法都与农业有关,岁时节令丰富,农事节庆活动就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古代祭神、祈雨、庆丰收等活动成为最早约定俗成的农事农业文化资源在农业规划中的运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节日,并与日月天象变化相结合形成了春节、三月三、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俗节日。其他农事节庆文化活动如农业采摘游、民间艺术游、烹饪王国游等以及桃花节、山花节、西瓜节、苹果节、赛牛会等节庆活动,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4 民族文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各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土民情和奇风异俗,这都与农业活动息息相关,形成了具有区域差异的典型主题及特色文化景区,如三大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即东北林海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西南奇山异水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和西北草原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藏族浴佛节、雪顿节,苗族“赶秋”,彝族火把节,壮族歌墟节,傣族泼水节等,更有大理白族的三月街、贵阳苗族的四月八、内蒙古的“那达慕”等许多深受欢迎的乡村民俗[1-2]。

1.5 饮食文化

在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地方菜、宫廷菜、少数民族菜和有宗教意味的清真菜、素菜以及保健食品药膳,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则更具特色,如回族涮羊肉、维吾尔族手抓饭、傣族竹烧鱼、蒙古族全羊席、朝鲜族打糕、藏族酥油茶、白族生皮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品资源。
2 农业文化资源运用策略与途径

2.1 就地取材,挖掘农耕文化

一是利用地理条件,开辟特色稻(麦)田、果园、菜园、茶园、花圃、鱼池等,让游客在摘果、拔菜、采茶、赏花、垂钓中享尽乡村情怀。二是恢复传统的农业技术与装备,如水车、水磨、石碾、筒车、织布机、风车、斗笠、蓑衣等,以此来激发游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乐趣。三是增加现代农业科技元素,可以增加无土栽培、立体栽培、计算机管理与智能化制约等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让游客了解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让他们感受现代文明下的世外桃源。
如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镇,地处偏远丘陵之地,农业资源较贫瘠,近年主导发展葡萄产业,但是基本上是巨峰品种,无任何设施栽培。接到《来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葡萄产业园区)》的委托,将葡萄产业的品种、技术给予更新和提升后,又做了大量的文化内涵的规划设计,规划建设“五园、一庄、一集、一带、一世界”九大休闲游览项目,深入挖掘古今中外葡萄文化和历史,项目总计游玩超过16 h,适合一日游和两日游,吸引长三角游客。2013年,来安县成功举办半塔葡萄节,节庆期间仅葡萄就销售500 t,带动周边5个乡镇的葡萄产业发展。

2.2 追流溯源,浓缩民俗文化

文中所指的乡土文化、节庆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很多时候是难以明确界定的,可以统称为民俗文化。把民俗民风融入田园风情,能够提高农业的参与能力、亲和力和文化内涵。一是开展一些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活动,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曲艺、农作方式、礼仪、竞技、游艺等服务内容,让人们体验“入乡随俗”。二是根据地域特色,设计节庆活动,如各种农产品节庆(葡萄节、草莓节等)、乡村节庆(油菜花节、庆秋收等),为游人提供清新自然的民俗风尚,让游客领略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在《古黄河(宿豫)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中,按照“农业为经,科技为纬,文化定方圆”的理念,梳理该地区的运河(庙会)文化、古黄河文化、楚汉(项羽)文化和黄河中下游农耕文化,设计六大功能区、五大农业产业、四大文化基地、三横三纵轴线等空间结构,把文化与农业有机交织,成为该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2.3 因地制宜,发扬山水文化

不是每个园区都有山水之境,但只要去挖掘,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一草一木、一石一泉都可以成为性灵之物。可以选择地势平坦之地,开发踏青郊游项目;溪流泉眼之处,推出野营基地;选择荒僻险峻之境,组织开展探险活动;充分利用乡村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古井、古道、古庙等,修旧如旧,设计乡村度假村。农业文化资源在农业规划中的运用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whlw/lw3346.html上一论文:试述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