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基于“模型”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520 浏览:35605
论文导读:境不利于产品创新。2、扬州文化产业需求状况分析(1)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导向旺盛。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2009年扬州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000美元,2012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0美元。可见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快速扩张阶段。资料显示,2012年扬州市“城镇居民人
【摘要】 近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步兴起,本文根据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省13个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分为五个梯队,扬州市属于第二方阵。再依据波特的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同业竞争和支柱产业等四个方面分析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聚类分析 模型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的研究也逐步兴起,但目前关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波特的模型是被运用最为广泛的,他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备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等要素,国内学者还将政府行为纳入了评价模型。本文根据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定位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再通过波特的理论分析扬州市影响其竞争力的相关因素。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1、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文化发展、政府投入、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等四个二级指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等15个指标。

2、2012年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建立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策略,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我们根据江苏省2012年文化产业绩效考核数据,将13个省辖市作为样本,采用层次聚类中的Q型聚类,对13个市中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归类。
第一步由于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不是标准化数据,不具可比性,所以要通过标准化消除变量间的量纲关系。我们通过SPSS16.0将原始数据进行Z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第二步,通过SPSS16.0进行Q型聚类分析,选择类间平均链锁法(Between-group links)和欧式距离平策略(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测定样本距离,分成5类。输出树形结果见图1。
从树形图可以看出,南京和苏州归为一类,无锡、常州、镇江和扬州归为一类,南通单独为一类,徐州、连云港、泰州和盐城归为一类,宿迁和淮安归为一类。第三步,各类特征分析。第一类南京和苏州属于经济发展强市和文化强市。苏州和南京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并且大幅度高于第三名。苏州和南京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他们是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第二类无锡、常州、镇江和扬州代表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较高水平,这四个城市2012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全部超过70亿元,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常州和无锡的“政府投入”位列全省前茅。其中,无锡的人均创造增加值为全省第一,扬州市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全省第一,镇江市的文化服务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位列全省第一,常州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次于苏州和南京。第三类为经济发展迅速但文化产业相对滞后的城市,以南通为代表。在2012年的文化产业绩效考核中,南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列全省第九,但是其文化消费能力却远远高于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比重”和“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位列全省第二和第六,南通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与第二梯队四个城市并称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五虎”。第四类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相对滞后的城市,以徐州、连云港、泰州和盐城为代表,其中徐州文化发展较其他三个城市更具优势,2012年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列全省第七。最后一类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均较为薄弱的城市,以淮安和宿迁为代表。

三、基于体系的扬州市文化产业优劣势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我们要充分认识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下面我们将依据波特的模型从五个方面分析,为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扬州文化产业生产要素优劣势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我们将从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本资源四个方面分析。
(1)文化资源和从业人员数量优势明显。扬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有着2500年的历史,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这些文化背后蕴藏着有待挖掘的经济价值。扬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全省位列第一,但是人均创造增加值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省辖市,说明扬州市文化产业劳动力在数量上虽占有优势,但是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基础设施不具优势。在全省文化产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指标有:“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机构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等6个指标,没有一个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其中,“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在全省排名第十。
(3)资本运作结构有待完善。扬州市文化产业虽然逐步引导民间资本的融入,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理由。如文化资源多为国有、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门槛较高、存在重复投资现象等,在扬州市五亭龙玩具城,产品雷同性高,同样的产品设计出样品后,往往会遭到风靡复制盗版。这样的竞争环境不利于产品创新。

2、扬州文化产业需求状况分析

(1)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导向旺盛。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2009年扬州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000美元,2012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0美元。可见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快速扩张阶段。资料显示,2012年扬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8.58%,位列全省第三,充分说明扬州市文化产业需求相对较为旺盛,市场潜力巨大。(2)扬州居民收论文导读: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等,借助扬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发展文化服务业,可以借鉴中南传媒的经验,抱团上市。二是抓亮点,培植新兴业态的文化产业。借助创意文化园区孵化电子出版、数字音乐、电脑软件服务、数字电影等服务企业。【参考文献】新华社: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发布.政府
入稳步增长,消费追求多元化。2012年扬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1元,同比增长13.0%,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6元,同比增加1469元,增长13.1%。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50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87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11.8%。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8.58%和18.19%。恩格尔系数稳步降低,2012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扬州居民逐步步入富裕阶段,消费追求逐步向高层次迈进,这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3、扬州文化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分析

(1)文化产业基础较好。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绩效考核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1%,位列全省第五,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4.33%,位列全省第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2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4.69亿元,比2009年翻了近一倍。这两个指标凸显了我市文化名城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与发展优势。
(2)同业竞争激烈。从投资经营主体来看,我市300多家毛绒玩具企业,100多家古筝生产厂家,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但是各个企业间相似程度高,往往一个产品刚刚设计出来,各家企业全都争相模仿生产,造成产品雷同性大,竞争激烈,导致产品利润空间相对缩减。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拥有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强,来样复样多,自主创新少;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多,来牌贴牌多,自主品牌少。

4、扬州文化产业支持性产业状况分析

(1)工艺美术业声名远播。扬州工艺美术业在全国地位特殊,有15个项目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3个项目进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江苏省宣布保护的45个传统工艺品中,扬州市的数量占全省总数1/3。以扬州玉器厂、扬州漆器厂为龙头的扬州玉器、扬州漆器产业的生产规模、技艺品种、品牌美誉度在全国享有很高知名度。
(2)玩具产业优势依旧。扬州玩具生产已有50年历史。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长毛绒玩具。业界有“世界毛绒玩具在中国、中国毛绒玩具在扬州”的说法。扬州市作为全球最大的毛绒玩具生产及销售基地,毛绒玩具礼品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上的比重超过60%,有“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之称。2010年全市玩具出口额为12886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

3.66%。

(3)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新兴文化业态最具核心的东西就是创意。目前我们所说的新兴文化业态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新兴电视媒体、在线娱乐、文化装备制造、影视传媒、综合性版权贸易、文化类信息增值服务、按需印刷、现代文化产品物流服务。扬州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率”位列全省第八名,并不具优势。2010年扬州市传统文化产业受到了新的挑战,如何将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业态结合将成为下一阶段重要课题。

四、提升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着力点探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了扬州市文化产业在全省的发展水平,掌握了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助三个着力点提升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
1、抓人才
参照科技领域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积极选拔培训本市优秀专业人才,特别是当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转型之际,需要大量的“有创意、敢创新、懂设计”的人才。我们可以依托“绿扬金凤”计划,将人才引进口径向文化产业新兴人才倾斜。
2、保优势
扬州特色文化产业赖以存活的基础是丰富的扬州民间文化,所以一是要大力保护和挖掘传统扬州特色文化的产业价值。比如扬州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沐浴文化等都大有文章可做。不断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价值,并将其与传统旅游业、工艺美术业相融合。以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为龙头,加快文化旅游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二是要整合原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重复投资,形成完整产业链。
3、挖新矿
面对全国上下文化产业政策利好叠加之际,一是抓服务,扬州市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并不具优势,所以扬州市应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服务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等,借助扬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发展文化服务业,可以借鉴中南传媒的经验,抱团上市。二是抓亮点,培植新兴业态的文化产业。借助创意文化园区孵化电子出版、数字音乐、电脑软件服务、数字电影等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发布[N].政府门户网站,2009-09-26.
[2] 于泽:基于“理论模型”的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体系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
[3] 赵心宪:区域文化产业的模式选择和及体制限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4] 焦斌龙、王建功: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机制与路径[J].晋阳学刊,2009(3).
[5] 张隽:探析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启迪[J].当代韩国,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