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郑石喜:一个疍家村支书文化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70 浏览:14692
论文导读:省钱,除了自己来做木工,郑书记号召自己的同学来做义工,而有些年青人会有时也跟着他来加班,做一些织渔网、缴绳之类的活,现在也有人陆续将自家的老照片、老物件送来给陈列馆。我们在陈列馆办公室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张表,村委会组织村里的文化人,进行明确的分工,谁负责收集生产工具,谁负责民俗,谁负责老照片等,不过,因为大家
早在宋末元初便有来自闽广的水上居民疍家人聚居三亚海滨,元人王仕熙有诗云“客来疍浦寻蓑笠,黄蔑穿鱼酒正浓”,诗中所说的“郑石喜:一个疍家村支书的文化梦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疍浦”正是三亚大疍港。到清朝时,这群人依旧过着以船为家,捕鱼为业的生活,
《崖州志》里记载“疍民,世居大疍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时光荏苒,伴随三亚社会的迅猛发展,疍家人的生活悄然变化着,越来越多的疍民离开了水面,成了新一代的“陆上疍家人”,大部分迁移到三亚港、红沙港、海棠港、新村港等地谋生,他们在岸上做起了水产品生意。
三亚河入海的地方便是天然港湾三亚港,入海河道两岸有两个社区居委会,都是疍家人的聚居地,一个是榆港社区居委会,一个是南海社区居委会。在榆港社区,一个反映疍家文化的陈列馆正在被建设。通过三亚市疍家文化协会(筹)包征副会长的介绍,我们在榆港社区见到了居委会书记郑石喜先生,陈列馆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建设的。
陈列馆暂时建在码头对面的小楼中,在二楼的一套房里,我们看到了民间收回来的疍家物品:老照片、各种各样的渔网、不同时代的疍家渔船、麻绳、斗笠、服饰、锅碗等,生动的展示着疍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
郑书记是疍家人,小时候出过海,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队船厂当船舶修理工,几年之后开始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在居委会工作的他,经常到市里开会,常听领导说“三亚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的滨海旅游城市”,即自豪又心酸。早些年,疍家渔民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直到郑书记这代疍家人,想要娶陆地的姑娘都不行,因为渔村很落后,姑娘不肯嫁。近些年,勤劳朴素疍家人上岸做起了水产品的生意,经济条件改善了不少,但文化层面还是很落后,郑书记说:“2005年我提议做疍家博物馆时,有人不屑地回答我‘疍家哪有什么文化?’,当时我很不服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文化馆给你们看看!”
苦于资金和房子的限制,当时动不了工,但他并没有放弃。在社区征求广泛意见之后,他一边跑东莞沙田、中山坦州镇考察,学习兄弟它们的经验,一边在海南本地收集文物,2012年9月16日,陈列馆正式启动建设。一群有心保护疍家文化的人凑到一起开始工作了,搜集图片、搜集老物件、整理文字资料,一点点的整理自己的文化。对于工作的启动,郑书记无限感慨:“这十年渔村变化太大了,高脚棚变成了小洋楼,新房子建好后,大家都把旧东西当垃圾扔出去了,很可惜;不过它总算起步了,晚起步总比不起步好。”
疍家船是最能反映疍家文化的物件载体之一,漂在海上的疍家人生产生活全在一条船上进行。做过船舶修理工的郑书记熟识各个时代的疍家船,他凭自己的记忆将各种船的尺寸、模型画到纸上,在居委会的老渔民的指点修改后,请来造船的老师傅在陈列馆隔壁房间里做模型,做好的模型通常常达不到要求,拆了重做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拆拆装装,直到满意为止。“疍家船已经改良了好几代了,再不做出来,等我们走了以后,后代就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了。”郑书记说。
陈列馆里面展示着各个时期的疍家船型,尖头的、平头的、带帆的、不带帆的、有棚的、无棚的。模型船的甲板上还有各种作业工具,如捕灯光鱼的灯架,装鱼的网箱、下鱼的滑梯,甚至还有辨别风向的风筝,风一吹,风袋随之变化,在茫茫大海上,渔民们靠此来辨别东南西北。甲板上细小而繁多的作业工具,要详实反映疍家水上生产方式并不是容易的事,“造船师傅对我们疍家工具不熟悉,这些东西只能我自己慢慢做,别看我现在穿着衬衫皮鞋,周末、晚上换套衣服,我就是这里的木工了!”“我们这里很多人确实不懂什么叫疍家文化,现在搞出来了,大家才有所觉悟,陈列馆的建设也是弥补我们缺失的文化。”陈列馆的建设资金并不充裕,为了省钱,除了自己来做木工,郑书记号召自己的同学来做义工,而有些年青人会有时也跟着他来加班,做一些织渔网、缴绳之类的活,现在也有人陆续将自家的老照片、老物件送来给陈列馆。
我们在陈列馆办公室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张表,村委会组织村里的文化人,进行明确的分工,谁负责收集生产工具,谁负责民俗,谁负责老照片等,不过,因为大家只是兼着做,好多又都是退休的老人了,身体有时不适,为此进度上受到些影响。
如今陈列馆的案板上上下下已经放满了物件,老照片、装针线的麻篮、舀汤的油螺壳汤匙、捣米的沙盘、蒸粑的铜盆,服饰、烛台、渔船等,各类反映疍家风俗的东西都有了。
对于展览馆,郑书记有很多展望,他希望未来的展览馆在外型上也能有疍家的特色,他想象着由三艘疍家棚组成陈列馆里摆放着各种文物,不仅有文化类的物品,还有能让参观者参与进来的娱乐设施,最好是来三亚的游客都能来陈列馆参观一番,看看我们疍家的文化。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whlw/lw11336.html上一论文:试析传承中华文化 养成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