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目前状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72 浏览:17822
论文导读:
摘 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机遇,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数字鸿沟。本文分析了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目前状况和理由,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黎族;文化传播;网络
随着海南经济的飞速发展,黎族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日益增强,黎族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其民族传统文化。虽然海南省对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广大年轻人缺乏对黎族传统文化了解,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传统文化在强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频临消失。近年来,网络已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其开放、实时、互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强势文化凭借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进一步扩大着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数字鸿沟。目前,海南黎族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还存在哪些理由?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利用网络媒介有效地传播黎族优秀文化?本文将从web1.0(门户网站)、web2.0(社交网络)两种网络媒介入手,深入调查、分析当前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目前状况和面对的理由。
1 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目前状况
近年来,海南省着力发展信息产业,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海南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3.7%,超过了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2.1%),在全国31各省份中排名第十。在少数民族相对聚集的省份中,海南的互联网普及率名列第一”[1]。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为海南黎族文化的网络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土壤,黎族文化的网络传播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少数民族。

1.1 门户网站

网络的传播形式丰富多样,门户网站是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它能有效地将某一类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栏目、搜索等技术,将信息提供给访客。门户网站通常也是网民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
在众多以少数民族文化宣传为主题的网站中,根据其建立的目的一般分为:网站、商业网站和民间公益网站。其中,网站主要以介绍民族基本情况和宣传民族政策为主,其具有权威、专业、信息可靠、网站运营稳定等优势。商业网站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民族文化”只是其营销卖点,虽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其传播的民族文化或多或少地变了味,但由于商业网站重视大众的娱乐和参与,因此其在客观上吸引了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民间公益网站一般都是由有着强烈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人士或团体自发组建的,这类网站一般都相对专业,也有较强的号召力,但由于资金、技术、人员和政策等理由,这类网站的存活往往举步维艰。
我们通过网络调查发现,目前海南省只有极少数的以宣传黎族文化为主的门户网站。其中,对黎族文化的网络宣传主要分散在各级别的政府网站中,其内容主要是民俗介绍、传统技艺等,媒体形式也主要以文字图片为主。这些内容大多数年没有更新,在内容呈现形式上缺乏新意,且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在各网站中均无特定栏目,访客很难获取到专业的信息。
海南主流的商业门户网站的情况也是如此,海南颇具影响力的新闻门户如:“南海网”、“海南在线”对黎族文化的传播都仅是零星地新闻报道。而海南为数众多的旅游资讯类网站对黎族文化的报道也大都一笔带过。
民间网站的情况则更加冷清,目前互联网上能被检索到的仅有“中国黎族文化网”一家。网站以“黎族概况、风景名胜、黎族风俗、文化艺术、民间文学、黎族医药、黎文图库、民间体育、人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目前状况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物故事”为栏目,为访客提供了大量详实的黎族文化信息。更难能可贵的是网站的信息还在定期更新。虽然网站在搜索优化、用户交互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但正是这类网站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黎族文化传播的希望。

1.2 社交媒体

报告[1]显示,论坛/BBS等老牌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用户逐渐移动化。其中,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3.09亿,且仍以年增幅23.5%的速度增长。普通用户则转向互动性更强的微博和社交网站进行交流沟通、自我展示。
然而,来自微博的统计数据同样不让人乐观,主流微博平台上与黎族文化有关的微博数量、用户及微群均相对较少(见表1),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微博中,多数用户活跃度和粉丝量都较少,在新浪微博中,粉丝量超过1000人的相关用户只有5位,而在这5位用户中只有“阿侬子黎”和“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两位坚持发表黎族文化相关的微博。腾讯微博中相关帐号的粉丝量都相对较少,在粉丝量超过500人的帐号中,只有“阿侬子黎”的微博内容中有黎族文化相关内容。
2 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存在的理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还是民间,在海南黎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上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海南黎族文化在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相关研究人员数量较少,而且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统筹协调。虽然数年之前学术界就已有建立“黎学研究所”或“黎学会”的呼声,以期“担负起国内黎学研究联络和协调等职责,并为省内外黎族研究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和研究资料的支持”[2],但是至今海南仍然没有类似“藏学会”、“苗学会”这类专门的研究机构。相关研究力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保护研究领域,但由于今年来海南现代化进程加快,黎族传统文化来自现代文明的冲击愈加剧烈。若仅是保护研究,众多黎族传统文化将很快仅存在博物馆和文献档案中。
3 结语
当前,海南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急需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参与进来,扩展研究的广度。如果能利用好网络这个当前受众最广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黎族文化,让年轻的黎族一代在网络世界里能感受到黎族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就会自觉自然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避开“传统民族技艺因后继无人而濒临消失”的民族之痛。
[参考文献]
[1]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论文导读:g/201301/P020130801546406723463.pdf.王建成.“黎学”的历史、目前状况及发展构想--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8.陈峻俊.浅析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特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上一页12
g/201301/P02013080154640672346

3.pdf.

[2]王建成.“黎学”的历史、目前状况及发展构想--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8.
[3]陈峻俊.浅析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特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