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论现代紫砂陶艺设计文化元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690 浏览:157040
论文导读:
摘要:紫砂陶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由于每个时代的大环境各异,因此,每个时代的紫砂陶艺作品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折射出每个时代不同的文化元素,所以探究现代紫砂陶艺中的文化元素,必定要与当代的文化特点相联系。
关键词:学养;融合;交流;创新;紫砂陶艺
2095-4115(2013)10-134-1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水平。而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陶艺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社会生活的这种要求,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绪悄悄地渗入到现代紫砂陶艺设计中去。提高了现代紫砂陶艺的艺术性和品位性,从而使得陶艺的社会属性、文化内涵、艺术性表现融论现代紫砂陶艺设计的文化元素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为一体。所以,某种作用上理解,所有层次的陶艺创作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这种文化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元素组成的。

一、艺术家自身的文化修养

纵观古今,有成就的艺术家及设计者无不博学。在博学中,品学为首,人品高低取决于自身的修养,艺术家的人品和修养决定他了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他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这必定渗透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去。他们都对传统文化、自然界的变化、社会生活等有深切体悟和独到理解,形成强烈的感情,胸有情思、注情入景,从而达到心境、情感的交织,构成了特定的“意境”,一件陶艺作品从构思立意到设计制作,都会经历相当阶段的深思和修改,无论是构思的偶然性、联想的纯粹性还是有感而发的思考熟虑性,都可成为艺术家形象设计思维的反映,是感悟与理性的相互同意,是自身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使其成为表达人们心灵的当代艺术形式,显示出作品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意念和情境。因此。真正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的陶艺精品,必定有人格修养的支撑。

二、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入

艺术是多元化的,陶艺只是其中之一。各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说明了社会的需求性与本身的合理性,各种艺术形式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现代陶艺的发展,每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创作技法和文化特色。现代紫砂陶艺无不从中获得启迪与创生灵感,使其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通过给这形象壮骨输血、立影充神.最后成为一个活脱脱的生命。各种艺术形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对现代紫砂陶艺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每个艺术家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又以不同的形式通过紫砂陶艺展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形式作背景和铺垫。这些陶艺作品就必定是缺乏生动语言和人文内涵的机械制作。

三、国际文化的交流

国际交流的加深与国际文化的渗透,无不体现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比如说西方主张抽象表现主义,反对传统陶瓷中的幼稚和匠气。强调创作过程中的内心冲动和自由即兴发挥的重要性,主张不规则、不对称,甚至瑕疵、开裂等。创作观念对于我们现代的紫砂陶艺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已经开始或多或少的把国外现代陶艺创作的理念运用进来,开始重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新文化、新生活创作理念的注入。大大鼓励了陶艺创作群体对于新材料、新观念、新手段、新工艺、新视角、新形式、新媒介的实践与创造活动。

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已经不可阻挡地向我们扑来,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突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将是一个十分突出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厚,但丰厚是我们过去的光荣,要在现代大潮中与西方平等对话,就既要吸收人家的东西,在坚持传统技艺和实用格式基础上向前发展,在讲究制作技艺精良的同时。注重艺术个性、审美情感的表达或者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格式的“变异”来追求陶艺的新意,把具有特定实用性能的“碗”、壶”、“瓶”等,抽掉原有的功能价值而成为一个单纯的审美形式概念。变异的造型完全抛弃了实用功能。“器皿”的“内容”乃是艺术精神自由出入的空间再或者就是在力图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以神奇结构和颖异空间的建构,寻求物化审美主体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制作上往往不拘成规,自由洒脱,在泥土的随意抟塑和釉色的随机变化中,充分体味人在审美情境下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感。因此,紫砂陶艺作品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必定是对优秀传统继承中现代意念和美学意境的构建所创思的妙悟之境。陶艺大师们只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符号,才会创作出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视觉感美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来出版社,200

4.[2]徐秀棠.中国紫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陈凇贤.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2.
[4]杨永善.说陶论艺[M].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whlw/lw10707.html上一论文:探讨企业文化的功能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