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高中政治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实践“喜”与“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16 浏览:147704
论文导读:中,不可否认,一些合作探究真正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但大部分教师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中教与学转型的固定模式。大致存在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学生已知知识仍要走过场,导致学生浮躁而过;二是学生探究的尚未唤醒就匆匆谈论,主角为优等生,其他学生充当观众,还得在必要时应和着鼓掌;三是一些有讨论价值的理由,教师抛出后
摘 要:从2004年全面推进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整整走过了十个春秋,在十年中,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在努力求新求变,毋庸置疑,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理由,令人担忧的一面也渐渐凸显出来,就此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 课堂教学 “喜” “忧”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理由,令人担忧的一面也渐渐凸显出来。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之“喜”

1.理念不断求变求新

随着教学实践在不断变化、发展,单纯追求分数、死教书本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前的高考评估体系也在随着形势不断地变化,就政治学科而言,不是仅靠死记硬背就能应付,尤其是2004年高考新课改以来,客观题与主观题考查是以知识为背景下学生对生活理由的深思与合理解决策略为主,从中渗透着强烈的思想教育,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本人观摩过全国优质课及其他国家级的政治课教研活动,从这些活动及课堂教学实践展示中,折射出一线教师在努力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以知识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课堂越来越多,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下进行着思想的碰撞,学生与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落实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处理生活的能力,从而自然达到情感的提升。

2.教材灵活整合运用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形式呈现多样化,探究材料具有探究性,给教师的教学实践发挥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从原来的死教教材向现在的灵活整合教材、用教材转变。例如:《经济生活》不再以枯燥难懂的经济学理论开始,而是从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消费出发,围绕此话题展开生活探讨,从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大胆地整合,打破条条框框,顺着学生的消费生活进行追问探究:消费什么?(第一课商品)为什么?(第三课理由)消费的东西从哪里来?(第四课生产)进行消费首先接触什么?怎么定出来?(第二课及价值)学生更加感兴趣,愿意去探究,课程完全可以从第三课开始,再慢慢引导学生向消费的深层次内容进行探究,自然引出价值、等经济理论,甚至不用教师去生硬牵引也会积极主动探究企业、投资、分配等后面的内容。由被动学变主动探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授课形式呈现多元化

在“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在当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授课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例如,经济生活中第五课企业公司与第六课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亲手操作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有的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到企业公司等地方进行亲身经历感悟;在投资理财方面,让学生带着疑问到相关部门采访,或者让学生拿着钱到银行相关业务,然后回来分享过程,打破死教死学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评价动态化

一张试卷加一支笔加分数,单纯考核学生知识积累的课堂教学评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不符合时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完善课堂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动态评价过程,智育、德育、体育3D式立体化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方式动态且多元化,记录分数、谈话互动、上课观察等,在对智商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及生活能力的锤炼。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之“忧”

1.空虚瘸腿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和落实情况评价的根据。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改要求三者的协调。目前,高中政治课课堂三维目标要么形同虚设,目标与课堂教学不搭边;要么重知识轻能力与情感;最为堪忧的是,有的教师以牺牲政治理论为代价,大肆渲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空虚瘸腿的教学目标是当下课堂突出理由之一。

2.无原则的赏识评价

“以学生为本”下的课堂,只有赏识、表扬,没有了批评和质疑,课堂中一味赏识、表扬学生,“你真棒”、“这个理由回答得很好”、“你真聪明”这些话充斥着整个课堂,那些本该是学生真的达到完美状态而应得到的发自内心的激励变成了虚假的口号,导致一些学生沾沾自喜,习以为常,满不在乎,不愿配合,甚至课堂失去思想碰撞的火花,既然都好何必再探究,浅尝辄止,久而久之,探究、合作等都流于形式。大教育家孔子每每与其弟子论学时,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优缺点,并指明策略,无原则的赏识缺失实事求是的评价,是课堂“失真”的表现,何来孜孜不倦的“求真”。

3.刻意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被一些老师片面地理解为课堂实践中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甚至出现了每一节课只讲10分钟或20分钟等规定,用这样的理念刻意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要么是多媒体大量的音频、视频、图像等抢占课堂阵地,要么是无论什么理由都让学生分组讨论,要么是大量的练习随之而来,即欲达到“当堂训练”、“堂堂清”的效果。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无可争议,但不是以牺牲教师的主体地位为代价的。

4.徒有其表的分组合作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课堂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种新的气息,于是泛滥的无原则的分组合作便频频出现在课堂中,不可否认,一些合作探究真正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但大部分教师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中教与学转型的固定模式。大致存在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学生已知知识仍要走过场,导致学生浮躁而过;二是学生探究的尚未唤醒就匆匆谈论,主角为优等生,其他学生充当观众,还得在必要时应和着鼓掌;三是一些有讨论价值的理由,教师抛出后,要求合作5~8分钟,但1~2分钟就匆匆收场;四是一窝粥似的讨论结束后,往往发言者就是固定的几个,而且都能将老师想要的答案说清楚,没有任何思想碰撞的火花,更没有其他学生的发言权。合作探究的必要性、作用何在、如何组织等均值得我们思考。
5.喧宾夺主的多论文导读:没有办法进行了;某些课件的背景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等,更像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学生只顾着观看ppt,干扰了注意力,更不会有深思的时间和空间;多媒体的信息量往往很大,教师不得不快速展示,学生当然也得疲劳地跟进,甚至在下课那一刻“来,同学们,我来看后面的内容”,接着一张张未完的ppt开始过电影,总有一种
媒体使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是不可逆的社会发展趋势,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运用的深入,“过度使用和依赖”越来越明显,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好像被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ppt的播放,离开它甚至课都没有办法进行了;某些课件的背景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等,更像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学生只顾着观看ppt,干扰了注意力,更不会有深思的时间和空间;多媒体的信息量往往很大,教师不得不快速展示,学生当然也得疲劳地跟进,甚至在下课那一刻“来,同学们,我来看后面的内容”,接着一张张未完的ppt开始过电影,总有一种为了展示上面的东西而来的感觉。一个更加令人担忧的理由是,政治课教师备课重点本应在研究学生和专业知识,但情况恰恰相反,教师为一节多媒体而煞费苦心,甚至最后的一张“谢谢”幻灯片都能更改数遍,怎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上来,更没有时间研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了。是否使用多媒体、如何使用,似乎不是理由,多媒体变成了课堂必须的东西,甚至喧宾夺主了。
目前,新课改的实施仍处于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去观察理由、分析理由、看待理由,不断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深思,以求真务实、孜孜不倦的精神去探究。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