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用“心”浇灌政治课堂之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71 浏览:11862
论文导读:生硬的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渗透教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课程中的师生要互尊互爱,新课改下的课堂要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使双方都能感受
〔关键词〕政治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以心育心
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健康、快乐、高效地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应该是所有教师深思的理由。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说到底是“心育”,作为政治教师,我认为政治课的教学应该从“心”教起。

一、走进学生的心田

由于教与学的角度不同,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冲突。对于刚刚开始高中生活的学生来说,冲动、逆反、任性是这个时期的标志。对这股汹涌急流,如果进行硬碰硬的阻塞性防护,势必造成洪水决提,两败俱伤。作为教师,应该经常换位深思,多与学生沟通,寻找学生冲动的根源,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耐心引导,这样才会使之顺利融入高中学习生活。
我从高二新接了一个班级,在第一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王明有些特别,他只做选择题,不做主观题。他平时是一个课堂表现很好的学生,思维敏捷,读的书很多,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这是怎么了?我很困惑,但我没有直接找他,更没有告诉他的班主任。第二天在走廊上他高兴地和我打招呼,我灵机一动,说:“王明,能不能帮老师去打印室拿卷子呢?”他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的谈话开始了:“对我的上课方式适应了吗?”
“嗯,还行。”
“还是不愿意学政治?”
“不是不是,老师,我作业忘写了,对不起。因为我从来都不写作业,各科都是,不是针对您。您讲的那些我都明白。大题我懒得写,字太多了,费劲。老师,我给您写了个别样的检讨,就用我们现在学习的政治知识来写,
行吗?”
针对他的情况我后来了解了一下,学生们也证实了他的不写作业情况,而且都说如果他能写大题,成绩不知道能提高多少呢。我把同学们对他的评价转告给他,并说愿为他开辟绿色通道,每道题可以只写思路和知识点。他欣然地接受了。我的想法是先让他坚持一段时间,锻炼他的解题思路,等到时机成熟,再让他完善。他说:“王老师,您是第一个没有因为我不交作业而批评我,还给我机会的老师。您尊重我,我顶您,必须顶您!”
因此对待学生的理由,首先要设法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从情感上接受你,不排斥、抵触你,然后再根据其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根据他们的学习方式来因材施教,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走进学生心里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爱心,用你的爱去消除学生对你的戒备。师爱是理智和关爱的统

一、是神奇而伟大的,我们要广播爱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果。

二、启迪学生的心智

所谓“心智”是指深思能力和智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素质教育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08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由于我市为沿海开发区,也受到了波及。于是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感受到的危机表现,他们身边太多的案例,足以让他们明白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更加具有相互依赖性的道理。这就是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他们融入了情感,进行了深思,并有所收获。
针对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20国峰会,我让学生猜晚宴的座位会如何安排。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吃惊,没料到我会问这个理由。胃口被我吊起来后,大家纷纷猜测。公布答案后学生继续讨论主席为什么坐在布朗右侧?萨科奇为什么坐在的右侧?学生在激烈的猜测、讨论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分析理由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情化信息激励情化思维,善于推动情化信息向情化思维转化。教师在课上要以情,以诱达思,强化体验,重在创新,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自由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探究知识的内在生成性,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点亮学生的心灵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缺陷。”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主动认知的,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引发情感、思想上的共鸣。
在学习经济生活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没有从当下的一些社会奢侈浪费现象入手,而是提前一天拿着相机去了学生食堂,拍摄了学生们的浪费现象:馒头咬一口就扔了,桌上撒的是白花花的米饭,菜没吃完就倒了……第二天上课展示照片时,学生们先是嚷嚷着“我们的食堂”“这是谁的座位”,而后渐渐地没有声音了……这时候他们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上受到了洗礼。
在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我先讲述了“范跑跑”和“李刚门事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又展示了“谭千秋”和“长江大学学生舍己救人”事迹,通过这种反差对比,震撼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自强自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堂课的教学很难使学生立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所以这种心灵的引领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时刻蕴含在教学活动之中,甚至是工作时间之内的。它要求教师反复熏陶、感染学生,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渗透教育”。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课程中的师生要互尊互爱,新课改下的课堂要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使双方都能感受到心灵相通的愉快,见证彼此心灵成长的印迹。有人说:“世上的路走多远,其实由心决定。”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心”
做起吧!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大连,11660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unshilw/lw22005.html上一论文:研究略谈如何上好中学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