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消费社会视角下社会心态调查与引导路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344 浏览:73324
论文导读: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总体上表现出健康态势,对未来充满自信、对挫折积极应对、对学习工作务实进取、对自身认识准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在转变、利益格局在调整和文化思想在演变,这种背景下,相当部分大学生出现对目前状况不满的浮躁、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愤慨、对自身适应社会发现与其脱节的迷茫,这让他们压力增加,进而出现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消极悲观行为,影响了这部分大学生成才和成长的历程。通过制定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范式,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建立监控体系、利用云技术处理大数据资源,加强通识教育和人文环境建设,提升学生人文关怀程度,及时去纠正和引导高校学生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消费社会;社会心态;引导;人文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01-8794(2014)09-0072-03
【收稿日期】2014-07-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研究课题,编号为2014-23
【作者简介】林旦玲(1982-),女,浙江乐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谓消费社会,相对于生产社会而言,在消费社会,物质生产达到充盈,需要通过推动消费来达到拉升、刺激生产的目的。在消费社会,消费者更多关心的不是以往的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附着于物质的文化价值、形象价值和符号价值。
在消费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理所当然的属于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大学生不仅仅需要物质满足其基本层面的需求,更加需要满足社会层面的需求,实现精神层次的需求和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和表达。在追求和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时,往往会出现社会信息多变、多元和矛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出现应对无措,对涉及到的信息无法合理及时判定,对未来某一针对性领域发展动向无法确定。这种对未来思想趋势、价值演变、政治经济动向发展和某一特定事件所表现出的心理层面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心态。因此,研究大学生社会心态就离不开消费社会的视角。

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消费社会视角

社会心态, 学者彭文英认为“一段时间内弥漫在全社会或某些社会群体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消费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行为意向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和情感倾向。那么,消费社会视角和社会心态之间的联系呈现出以下三个维度的关系:
维度一:社会心态的社会共识形成受到消费社会认识倾向的影响。消费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对社会的认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和限制。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在大学阶段处于初步形成期,大学之前的阶段是以接受信息和训练为主,缺乏对信息的客观评价和梳理的技能。大学这段时间,大学生经济上初步独立,或者说相对独立,那么消费拥有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大学生在进行消费的时候,除了考虑温饱理由以外,更多的会考虑消费品所带来的精神层面满足。这种精神层面的满足主要基于对消费品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某一时期对社会发展的共同认识趋势,也就是形成社会共识。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认识倾向影响着社会共识的差异。
维度二:社会心态的行为意向调整受到消费社会心理倾向的影响。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环境中,其消费的核心目标是满足其个体需要,实现其个体价值存在。当然,在消费社会,存在多类能满足的基本需求的物质存在,但最终大学生个体对消费社会所做出的行为意向却受到其进行消费活动时心理倾向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某一阶段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将非常明显作用于大学生的行为意向。不同的消费社会心理倾向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行为意向的发展路径。
维度三:社会心态的情绪基调理性发展受到消费社会情感倾向的影响。消费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情感倾向取决于社会舆论的导向,换句话说,取决于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心态情绪基调的定义。消费社会所带来的信息传播工具的快速更替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所接受到信息的多元化,在无法具备足够能力判断的前提下,其情绪出现所谓的“纠结”状态。此时,媒体信息所呈现的情感倾向将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情绪基调走向。

二、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目前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理由

针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理由,在对作者所在省份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就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主要存在以下理由:
1大学生群体整体较为浮躁。当前,随着2000年之后大学扩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去向、成功的定义等呈现出不健康状态。由于能接收到社会各类健康和不健康的文化思潮,大学生群体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缺乏独立深思的能力,过多借鉴现有案例,忽视所拥有案例背景特殊性,所做出的规划往往可操作性和可执行力较差,对未来的就业去向也就无法基于目前状况进行考虑和安排。另外社会上参差不齐的人才考核标准使得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环境中无法合理地进行判断和参照,这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群体迷恋“成功学”、“赚得多就是成功”等思想,当他们遭遇到消费社会的现实后体会到失望,让他们显得浮躁、迷茫。
2校园和社会风气不公。大学校园中各类评奖评优制度的不完善、各类考核机制的滞后和初涉社会遭遇到的现实待遇的落差,让大学生首先体会到消费社会中社会风气的出现的不公平。在校期间,有的同学学习成绩较为一般,但是由于其社会资源和信息获得较多,其能便利获得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待遇。
3校园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浮躁和不公情绪,其情绪产生主要在于学生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无法融入到现实社会,适应社会企业真正的技能需求,与社会真实人才需求脱节。而当前高校施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在模拟社会环境基础上,与消费社会中企业真实需求具有一定的差距。校园教育所传授的文化知识更新速度远远慢于消费社会中文化知识的创新的步伐。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tshxlw/lw41856.html上一论文:探讨基于规划调控的生态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