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中小学应加强“读经”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90 浏览:143195
论文导读:
?眼提 要?演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是一个标识民族文化思想高度的标志,“读经”是个体和民族存活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中小学生开展经典教育有重要作用。
?眼关键词?演 中小学;经典教育;读经
?眼作者简介?演柳 薇?穴1979—?雪,女,小学高级教师,南昌站前路小学。?穴江西南昌 330002?雪
一个民族的人文经典是这个民族文化发展中那些具有大智慧的人在学习吸纳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艰苦思索后对人生、社会、宇宙等重大理由作出的富有远见卓识的回答。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是一个民族文化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的标志。
对于时下的中小学生的经典教育,由于种种理由,在落实的层面可能导致“教育链”的某种缺失或者软肋,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意识到了经典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经典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本体性:“读经”是个体和民族存活发展的需要

经典并不是文化精英的专利,而是文明时代的每一个体一生都绕不开的一座大山。经典来源于经典作家对百姓日用的关注,基于对普遍人性的深思,其目的在于对人的生命价值和作用的提升,在于指导个体和社会走向更加美好。事实如此,经典以其思想的巨大穿透力而水乳般渗入民族文化的各个角落。每个人一出生便没有选择地被抛入了一种文化,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现出这种文化的特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规范相当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人文经典。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思想成就人的伟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具有智慧,拥有思想。在现代文明社会,个体对思想的渴望会更加强烈。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经典是维系这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的成员使用共同的语言,具有共同的行为习惯,共享着相同的精神价值。经典无疑是使这些“共同”成其为“共同”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梁启超曾说,《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的一些格言已积淀为我们伟大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经典的语言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典范,它是最纯粹、最洗练、最优雅、最精确、最富表达力的民族语言。从这个作用上说,经典教育还是最好的民族语言教育。“语言就是文明”,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民族的符号、民族的旗帜和民族的“命根子”。倘若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被同化或被别的语言取代,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消亡。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根卓说:“丢弃母语,就是通往亡国(毁灭文明)的捷径。”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惟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我国当今大多数青少年母语能力越来越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著名学者孙绍振所说的那样错别字一大堆,病句一大堆,甚至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很难做到。无疑,经典教育的缺失是其中的最重要理由。殊不知,现代白话中小学应加强“读经”教育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文的语言规范就是一群精通中国古代经典的人创立的。
纵观世界文化史,那些历史的文化巨人无一不是通过对已有的经典的学习后再往前跨一步,创造出新的思想。社会并不需要每个个体都成为巨人,但社会普通个体思想境界的提高意味着这个社会人文素质的进步。
此外,一个人母语经典的学习能力越强,那么,他学习异质文化经典,获取接纳新思想的能力就会越强,这是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的。

二、策略性:“读经”最重要的是自读而非代读

一个人要不要读经典,一个民族需不需要进行经典的教育,似乎是一个伪理由。关键是如何进行阅读的理由。
经典人人需要,生活在一种文明中的人,人人实际上也都在读经典,区别只是在于“自读”经典还是在被“代读”经典上,不自读经典,就会被代读经典。今天,那些代读经典者(如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庄子》,钱文忠《弟子规》等等)为什么收到追捧,根本理由就在于大众渴望学习经典但又在最佳学习期错失了自读经典的机会。今天社会代读经典的热闹既表明过去经典教育的严重缺失,也表明我们依然尚未有真正的经典教育的春天。
经典教育最重要的策略就是鼓励学习者自读自悟经典而不是被代读。自读自悟经典的教育才是一种自我生成智慧的教育。经典教育的核心不是道德接受,而是智慧和道德意识的自我生成。代读经典的教育最容易成为一种不分是非的道德灌输,它也有危害性,少数代读者形成强势话语的思想制约,大众也失去了思想训练的最佳机会,并因此缺乏了深思力和批判力。零距离学习经典作家如何把握世界,观察世界,如何用思想改造世界。经典教育使人具有批判性思维力,具有思想的创造力。使人学会深思,享受思维和创造的乐趣,它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人个性张扬和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
经典教育当然需要引导,对经典的导读与代读是有本质区别的。经典的作用解读要由学习者自己完成。代读则以权威的方式让学习者被动获得这种作用。学习者从经典本身的诵读入手又处在思想的百家争鸣的环境中,经典不可能被代读;但当思想一家独大,学习者又忽视了经典的本身时,代读就不可避开了。

三、操作性:“读经”在教学实践中的阶段设想

有人说:儿童诵读经典一年,可有高中国文程度;诵读经典两年,可有大学国文程度;诵读经典三年,可有中文系国文程度。至于人格之陶冶,气质之变化,其效能更不可测度。这是很有道理的,下文试以《弟子规》来具体探讨:
(一)萌芽期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诵读《弟子规》,普遍比较适合。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在经典中滋润孩子的心田。首先,在网上找演唱版的《弟子规》,教师利用班会课播放,进行熏陶。其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设置高质量的宣传栏。可以把有关经典内容的图画、书法张贴在教室、走廊等公共空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更多的人接触经典、了解经典、学习经典、感受经典,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熏陶。从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等等形成多点“激发”,在游戏中快乐学习经典,寓“学”于乐。
(二)长叶期
这时期孩子可以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如:对于生活中或学习上犯错误的同学可用《弟子规》里的语言说论文导读: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既有德育,又有美育与人文教育,一举多得!趁此机会,可召开“经典诵读”启动仪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人人参加,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并把它纳入校本课程。也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可以举办联欢会,各班编导一个以《弟子规》为主题的节目,形式可多样。同学共同策划、编导、布置舞台等。还可以歌舞、小品、快板等形式。
(三)开花期
经过前两个步骤,就可以趁热打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诵读小状元的评比、诵读心得交流、优秀导读员的评比、中华传统文化诵读的考级。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如,学生精力不集中时就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看到孩子衣冠不整,就说:“冠比正,纽比结,袜与履,俱紧切。”对于一些同学有顶撞父母的习惯,可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句子。让经典走出神圣的祭坛,走向生活化,在日常学习中,孩子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知书达理,正是“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
(四)扎根期
让经典弘扬。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思想时刻影响着学生,因而单凭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还应挖掘其它途径。可以让家长也一起来参与诵读经典,建设学习型家庭,定期开家长会,让家长、学生、教师一起参加诵读活动。亲其师,信其道,孩子更听话了。与家长、老师形成了和谐的互动与共鸣。此外,还可以逐步拓展到《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就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不留痕迹地告诉孩子们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当然,经典中的内容有时与个性自由、人格独立、、平等的时代精神有时背离,教育者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尊重和发挥人的主体性原则为指导,适当地采用与研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指导学生读经,以价值讨论、价值辨析等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经典。
?眼责任编辑:邵猷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