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及评价体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60 浏览:22481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四种国际上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本策略,然后根据目前中国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以一系列的政策、活动和项目为载体,以培育和构建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交往能力为主要目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将国际视野融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诸职能中去的一个过程。最后,本文阐述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体系,以及如何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评价体系
1001-828X(2014)04-0-02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1.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本策略

自“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术语产生以来,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界定过其内涵。综合起来考察,这些策略大体可归纳为活动的策略、能力的策略、精神气质的策略和过程的策略四种。
(1)活动的策略。活动的策略就是从高等教育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出发来描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指所有这些活动都实现了国际化。这些活动具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等人员的交流、课程内容的设置、科研合作等等。美国的阿勒姆(Arum,S.)和范德瓦特(Van de Water,J.)就是使用这种策略来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的。他们首先对美国过去30年中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和定义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的三种主要因素,即课程的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等人员流动的国际化、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最后,他们总结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即“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
(2)能力的策略。能力的策略就是从培养和发展高等教育相关主体即学生、教师和其他雇员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的角度来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指在国际化过程中,上述所有人都掌握或获取了有效地生活和工作在多样化世界中的各种新技能、新知识和正确看待世界、看待理由的新视角。
(3)精神气质的策略。精神气质的策略也叫文化的策略,这种策略在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过程中,强调的是观念、观点、态度方面的国际化,即要求人们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国际视野并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美国教授哈若瑞(Harari,M.)就是用这种策略来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的。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应当包括人员交流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与社区的各种合作计划、培训及广泛的管理服务,还应当包括“明确的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范围,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
(4)过程的策略。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项基本职能。过程的策略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将跨文化的、国际的、全球的观念融入到高等教育的上述全部职能之中的过程。如奈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的维度”整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项职能中的“过程”。其中,“国际的维度”就是指跨文化的、国际的、全球的观念。过程的策略是目前得到较广泛认可的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一种策略。
上述四种不同的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策略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有交叉或补充的。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不同视角,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2.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界定

中国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研究,尽管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研究者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是有共识的:第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背景应该是全球范围;第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策略、措施和途径;第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活动是开展跨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人员的国际交流,等等。基于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即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以一系列的政策、活动和项目为载体,以培育和构建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交往能力为主要目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将国际视野融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诸职能中去的一个过程。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体系

1.西方发达国家通用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体系

(1)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是高等学校的灵魂,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认为,本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背景,要从全球的视角而非仅从本国的角度出发来深思、规划和设计本国高等教育的定位与发展。这就要求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必须是开放的,具有面向世界的特点。积极开展国际性的多边交流、合作与援助等,不断推动与国际社会的相互理解,提高自身的国际学术地位;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事业,推动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是指高等学校在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把培养能够满足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国际化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做法有:一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使他们牢固树立以下观点,即国际化人才恰恰是具备本民族的人格和国格的人,而不是那些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的人;二是通过挫折教育磨练学生,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国际化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击;三是通过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及活动能力;四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以适应信息网络化时代的要求;五是使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要熟悉有关国际惯例。
(3)人员交流的国际化。人员交流的国际化主要包括教师的国际化和学生的国际化。其中,教师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捷径之一。为了提升教师国际化的水平,高等学校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出国访问教师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征聘教师和学者来校任教。学生的国际化实质上也是通过“走出去”和论文导读:“请进来”两种办法实现的。一是为在校学生创造海外学习、学术交流和实习的各种机会,从而实现在校学生的国际化;二是允许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到本国的高等学校来留学,确保高等学校学生的多样性,从而实现学生构成的国际化。上一页12
“请进来”两种办法实现的。一是为在校学生创造海外学习、学术交流和实习的各种机会,从而实现在校学生的国际化;二是允许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到本国的高等学校来留学,确保高等学校学生的多样性,从而实现学生构成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