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91 浏览:16296
论文导读:动手操作,完成教学案例的制作;(5)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提供文档,汇总保存;(6)归纳总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迁移。4考核测评4.1能力达标。能力达标即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标,主要包括七个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七个模块的应用能力,能够实时反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合理定位课程目标,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有效组织课程教学,科学实施课程考核,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深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4
高职院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公共基础课、能力培养的起点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能够处理基本数据,提高信息化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培养职业岗位信息化服务能力。
1 课程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的七个基本能力,即中英文文本录入能力、Windows操作系统及Internet操作能力、Word文档编排能力、Exce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能力、Fontpage网页制作及发布能力、办公软件能综合运用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作风和责任心,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设计
2.1 课程主要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7+X”模块,其中7是7个基础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计若干案例,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案例1认识计算机,案例2中英文录入,案例3计算机病毒防治;模块二:操作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案例4系统基本操作,案例5文件资源管理,案例6计算机管理,案例7互联网接入与冲浪,案例8收发电子邮件,案例9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模块三:Word文档排版,主要包括:案例10撰写招聘启事,案例11制作电子报刊,案例12设计求职简历,案例13群发通知,案例14编排毕业论文;模块四:Excel电子表格处理,主要包括:案例15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如图1所示);模块五: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6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模块六:Fontpage网页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7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模块七:办公综合运用,主要包括:案例18 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X为职业岗位特色模块,不同的专业其岗位特色模块的内容不一样,此模块是为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岗位角色而设计的,各类专业特色案例为:医药卫生类:药物使用说明书、化学公式;人文社科类: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计分系统、行政公文;经济贸易类:财务管理系统、市场营销分析报告;制造技术类:电子产品说明书;水电交通类:汽车类产品使用说明书、常用电力数据计算公式;土木建筑类:土建造价计算、工程施工数据计算、工程合同;生物化工类:环境影响报告书、园林规划方案;信息工程类:投标书的制作、电脑配置单、软件产品说明书、网络工程合同。
2.2 授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授课,平均每周4课时,授课计划如下:认识计算机(2课时),中英文录入(2课时),计算机病毒防治(2课时),系统基本操作(2课时),文件资源管理(2课时),计算机管理(2课时),互联网接入与冲浪(2课时),收发电子邮件(2课时),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2课时),撰写招聘启事(2课时),制作电子报刊(4课时),设计求职简历(2课时),群发通知(2课时),编排毕业论文(4课时),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6课时),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2课时),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6课时),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2课时),职业岗位特色案例(6课时),综合练习(4课时),共计60课时。
3 教学组织
3.1 教学模式。(1)案例驱动,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动手操作性很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学生做为主体,以案例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学生边做老师边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知识;(2)全程训练,推行三步递进训练方案。三步递进的训练是同步训练、自主训练和拓展训练。同步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过程考核,实行能力达标机制。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实行考核达标机制,学生要提交指定内容的作业,教师对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批改、分析,以学生全部达标为目的。
3.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围绕以下六步进行:(1)展示案例:教师展示案例,讲述工作任务;(2)提出理由:教师说明学习情境,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与资讯,提出实施计划;(3)讨论分析:教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学生形成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教师综合评价,确定实施方案;(4)实操制作: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学案例的制作;(5)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提供文档,汇总保存;(6)归纳总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迁移。
4 考核测评
4.1 能力达标。能力达标即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标,主要包括七个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七个模块的应用能力,能够实时反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合理调节教学实施的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个能力目标都要达标。
4.2 期末成绩评定。总分(100分)=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平时成绩=汉字录入+学习表现(主要指作业情况和考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采取上机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综合知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电子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给出成绩。
4.3 社会认证。社会认证是指学生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内容一致,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考试认证,能够表明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为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认证。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将知识点模块化、案例化、任务化的教论文导读:
学策略,让学生掌握扎实、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同专业结合、职业岗位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春花,王秋荣.计算机文化与技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08).
[2]陈禹,罗幼平,王炎华.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07).
[3]万德年.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8).
[4]王仕勋.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与测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简介:易学文(1977-),男,湖北团风人,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数据库应用、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