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iA4T”计算机学科人才进阶模式及自适应素养实践体系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12 浏览:125649
论文导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2-0115-04
中图分类号:G642摘要:对计算机学科的人才素养提升展开深层次论证,提出“iA4T”的学科发展实施理念,基于6个侧面构建出“A44”驱动的人才能力效用驱动结构,突出学科实践特性,加强理论、技能和实用的融合.设计专业素养的螺旋上升进阶演化实践方案。同时,结合知识基础和认知过程的关系,实现了计算机学科人才自适应素养提升的学科演化拓扑序列。文章所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将为计算机学科建设、人才素养实践训练平台搭建提供有效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iA4T;人才进阶模式;专业素养;自适应;实践演化体系;计算机学科;能力效用
1 计算机人才需求
计算机学科人才的素质要求体现在既要细致、严谨、认真、乐于奉献、责任感强,又要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善于观察自然和社会、有创新创业的精神,有着鲜明的大学科学知识体系理念兼动静融合的能力水平。另外,还需具备过硬的技术、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所以,有着敏锐的专业嗅觉,紧跟产业和学科的新变更、新挑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从业人员的关键素养要素就是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自我认知,才能保持持续创新应对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计算机学科的高等教育来看,为了适应产业发展,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挑战,需要尽快地完善学科教育、工程教育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工程师一直是计算机学科教育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2 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前状况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依旧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它在体现专业鲜明性的同时,在执行细节上体现着综合性和交叉性,工程化特点明显,有着很强的厚基础和强应用的特征。所以,单纯把它归为工程门类不贴切,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计算机教育可使用的可借鉴材料极为匮乏。ACM/IEEECS关于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不但有力地支持和改善了本学科的实施和发展,更对计算机学科教学之外的实践及辅导资源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和推动作用。计算机学科作为一个现代举足轻重的高等教育专业领域,它的培养对象不仅需要更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付诸更多有效的实践和实训。
作为高校,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必须以适应经济建设与发展为前提,紧紧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政策,根据实际需要,积极调整学校发展政策并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培养高素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但在实际运作中,高校应用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还存在不少理由。
1)“学以致用”与“学无法用”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应用型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实践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在企业看来,毕业生所学知识已经不符合产业竞争的客观实际,所学无所用。在毕业生看来,课堂所学都是计算机学科臻熟的理论体系及当前技术前沿或学术热点,却不为企业所认同,亦使所学难应用。
2)师资队伍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领域发展态势。
现阶段的计算机师资配备,以学术研究见长的教师依然是骨干力量。虽然他们承担不少实践教学的课程,但对社会所需的实践技能尚未做到第一时间融会贯通,“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依旧存在很大的缺口。很多高校,面对信息技术市场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需求,师资队伍出现了瓶颈。
3)专业序列化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关于教学计划设置,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但工程型专业与计算机传统学科特性并非完全一致,很大幅度上,依旧沿袭传统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模式,使得专业知识体系较为单一,学科专业之间割裂,理论课程居多,而实践环节、专业课程结构还存在着不合时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4)以外包为典型案例的“订单式”人才模式并非形成有效的执行链路。
外包作为一种日益繁盛的计算机产业运作模式,促使了高校外包方向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iA4T”计算机学科人才进阶模式及自适应专业素养的实践体系构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形成,“量体裁衣”和“对症下药”模式逐渐在各大高校展开和完善。但在学生实习、就业和培训等理由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还不能很好地扩大合作的领域,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深度。高校与企业双方如何寻找和开发互惠共赢点,以推动外包运作机制的完善是今后认真研究商榷的一个重要课题[7]。
5)专业教育努力深化的同时,忽略了社会需求宽度对其深度的冲击。
关于计算机本科教育,传统策略一般用3年的时间按照专业素养的拓扑提升次序,设置“理论的授”和“技能的练”,或者一年的学科基础课程,两年紧凑的专业技能素养强化,最后一年进行综合实习或者实训,这是种保守和稳定的大学教育思路。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在与新市场新需求相融合时,有着难以填补的鸿沟。
3“iA4T”的定位及基本原理
以实现自适应计算机专业素养的演化实践体系为研究目标,学校与市场相融合为线索,通过有效的实施措施实现预期规划,突出计算机人才素养的核心理念:Iamabletobe aN applied.adaptiveand academic talent。此理念包含着6个基本点:i、able、applied、adaptive、academic和talent,即“iA4T”自适应人才创新型体系的实施愿景,这是计算机人才培养和理念落实的规约标尺,努力达成方案实施过程和解决办法的总线枢轴作用。其中,“i”即“我”,以第一人称的称谓方式,表示计算机人才培养中所实施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技术技能自主认知的不懈渴望和追求。面对大氛围的计算机产业,“i”是随需而动、转变颠覆现有固有模式的象征,创新从自我出发。字母“A”代表着知识的刚性稳定结构,4次方代表多个方位,体现出人才的通用性、自主性和适应性。T既是人才,电是技术(Technology),表明此方案成功推进的底层关键支持基石是强力度的技术实施和跟进,是应用型人才本质基础的素养特性。4 能力效用驱动的“iA4T”螺旋上论文导读:所示为计算机“iA4T”自适应人才创新体系,其实施方案的主旨目标着眼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与自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和实施,“iA4T”实施的架构逻辑突出“A4”人才能力效用的直接驱动力,统筹图1的6大参与实体,建立螺旋式专业素养提升方案。围绕“A4”的驱动线索贯穿架构内部组织和外部关联,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实施氛围和
升进阶方案
图1所示为计算机“iA4T”自适应人才创新体系,其实施方案的主旨目标着眼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与自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和实施,“iA4T”实施的架构逻辑突出“A4”人才能力效用的直接驱动力,统筹图1的6大参与实体,建立螺旋式专业素养提升方案。围绕“A4”的驱动线索贯穿架构内部组织和外部关联,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实施氛围和落脚点,具体的实施策略粒度化“六点”:学科、人才、师资、教法、专业素养、教材的螺旋式握手和上升结构,它们相互迭代、相互推动凝聚成一个有机体。图1中6大参与组织粒度的改革和再工程设计是实现人才能力效用自适应的实施措施。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学科建设与方向细化。
制订“多专业、多方向、多学位、多身份、多”的弹叉学科建设方案,如图2所示。与计算机之外其他专业的相关课题关联,逐渐细化,突出专业地位,根据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的辐射拓扑关系,实现多学位。建立实施多学位的教育和培养机制,实现人才进入市场的多优势前置条件。另外,根据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要求,通用与专用柔性配合的多角色身份,从专业长远发展规划出发,制订出完善有效的外包特色、学术研究、专业素养、在职委培、定向非定向、本硕一体的计算机人才演化梯队,形成学科交叉与校企合作的融合。
1)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紧跟市场,结合专业特性,秉承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宗旨,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输送渠道和实施环境,实现稳定有效的人才升华“跳板”和“后盾”。巩固已有的实训和实习基地,与市级、地区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知名企业和公司通力合作,拓展深化校企合作的参与单位。此机制的落脚点是校与企的双赢。
3)“双师”培养。
计算机人才培养单位与企业之间制订相关的资源互享和融合措施“iA4T”计算机学科人才进阶模式及自适应专业素养的实践体系构建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理论学习强化班。如教师在公司所在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培养单位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为讲师、教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和学习讲座、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和实践设计等。在一定的合作基础上,企业与培养单位建立起专项奖学金和激励机制。另外,计算机培养单位不定时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公司、高校进修,获取“双师”资格证书。
4)自适应人才的攀升结构。
图3左侧所示为计算机自适应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攀升结构。校企合作与市场需求的融合,使计算机人才的组织结构和素养水平有着参差不齐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提出自适应的目标对象特性形式,学科方向的进化模式,专用和通用的不同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和就业门户,推出相对充分的职前教育,为此,定义了人才知识技能的“期望一意图一实现”的主体认知培养模式,如图3右侧所示。图3左侧所示的人才结构需要实现右侧的能力结构来支撑。课程与实践结合、实训和培训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在广泛推出市场企业紧缺软件人才的同时,筛选人才结构,实现企业市场金字塔顶的领军高端专家。
5)教法变革。
上述研究内容的实施,离不开针对性和通用性教法的设置。计算机学科的交叉性特殊性,以及学科不断创新的前沿特征,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实施教法。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学源之间愈发羽化和柔化(即边缘边棱不明显)的特点,课堂与作业、答疑与复习对自适应和应用型素养教育已力不从心。基于启发式、实践式的传统教育法则,遵循专用人才“量体裁衣”、紧缺人才“雪中送炭”的理念,渗入到计算机学科教法变革中,实现“突破课堂一突破书本一突破黑板一突破实验室”的研究思路,在实现专业、技能、技术强化提升和扎实渗透的同时,在计算机专业教与学中引入职业能力教育与培养,设定适当的实施切入点,引入岗位独力工作、团队合作、教育学心理学机制和职业素养的认识和训练。
5 结语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国家信息化的深入,推动了产业的融合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更体现出系统复杂化、应用简单化、产业服务化、生产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推动了国家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融合,这对计算机学科人才素养和学科建设,尤其关于实践环节和实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这个理由展开了深层次的讨论、分析和设计,这是计算机实践教育和可持续人才梯队建设的创新性深思,为学科建设的实践性实施和具体实验平台搭建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