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小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98 浏览:21197
论文导读:
[提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在整个审计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县级审计机关在计算机涉及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理由,包括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有限、观念难以转变、审计线索更为隐蔽。本文针对这些理由,提出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县级审计机关;困难;策略
: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从广义上来看,计算机审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的审计技术策略的总称;从狭义上来看,计算机审计可以包括对计算机产生的电子数据的审计以及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简单的来说,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和审计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辅助完成审计工作。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形势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在审计工作中越来越具有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审计的重要作用

(一)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定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部分被审计单位已采用财务软件做账,基本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审计单纯采取传统的手工审计策略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被审计单位已经从手工做账变革到了采用诸多的财务软件做账,大部分的数据资料都存储在在磁盘、光盘中,只有通过计算机才能读取,肉眼无法识别,审计也就应当从传统的手工审计策略演变为计算机审计。
(二)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增加,审计项目的逐年增加,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也成倍增长,然而大部分县级机关人员不足,人少事多的矛盾越来越加深。审计任务不能少,审计监督不能缺,要想做到兼顾全局,就只有利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工作效率。
(三)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作业规范化的有力保障。目前,在国家审计系统中广泛运用审计署开发的一种名叫“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也被称为审计师办公室,英文名称Auditor Office(简称“AO”)的审计软件。这个软件是金审工程建设的重大成果,是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实现审计信息共享的重要系统。审计人员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完成整个审计工作,包括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导入、数据分析、审计疑点、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在“AO”中,审计步骤都有严格的流程、审计内容都有统一的模板,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规范了整个审计作业。

二、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面对的困难及理由

(一)审计人员观念更新慢,对计算机审计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于县级审计人员来说,难以适应从传统的审计策略转变到计算机审计的变革,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觉得计算机审计太难、太复杂,写计算机语句所花精力比人工审计的还要多。
(二)县级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整体有限。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级审计人员与计算机审计 “五能”(能获得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能将数据导入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中、能使用审计软件进行查询分析、能在审计现场组建网络、能排除软硬件常见故障)差距太大;二是与传统审计相比,计算机审计需要发掘审计疑点、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新策略和新技术才能实现审计目标。县级审计人员还依然用手工审计的传统方式进行计算机审计,所谓计算机审计也只是简单的进行数据筛选和汇总;三是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由于工作环境、待遇各方面的理由,县级审计机关无法吸引计算机专业人才。要引进既懂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专业技术,特备是精通数据库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上加难。
(三)计算机审计线索更为隐蔽。传统的手工审计是通过顺查或者逆差等方式对纸质资料如会计报表、会计账本、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查找线索。但是,现在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中,大量的资料肉眼是看不见的。会计及相关人员可以毫不留痕迹的消除、修改、损毁各种电子数据和程序,令审计人员无法察觉。这样就必定加大了审计工作难度和审计风险。

三、推进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的策略

(一)大力宣传,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加强计算机审计学习。立足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宣传教育县级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是每个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从思想上接受,克服各种不良情绪,主动的去学习,去运用。
(二)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县级审计机关作为审计的前排兵,任务重,人员少,很难有时间和机会能系统的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只有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培训、自学、开交流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安排学习,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突出培训的实用性,让审计人员尽快的学以致用。例如,审计署每年都在组织AO实例和审计策略评比活动,并将优秀实例和策略在审计系统传阅学习,让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审计的好处。尽量争取和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基层审计机关领导要安排相关的审计人员参与培训。
(三)加强计算机审计法制化建设。我国最早的有关计算机审计的法规是1993年9月的《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1996年12月颁布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理由的通知》,这些都是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加强审计监督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但是这些法规内容重叠、层次性差,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审计规范体系,显得比较杂乱。可进一步规范计算机审计,出台各种办法、审计准则,细化计算机审计的标准、程序、策略等。在制定标准时,可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控评价、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审计技术以及审计取证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范。这样能让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制定标准,规范会计信息系统。目前,市面上有用友、金蝶、新中大、管家婆、浪潮等多种会计软件。这些会计软件在内控方面都不严密,审计线索隐蔽,增加了审计难度和风险。可从以下两方面规范会计信息系统:一方面制定会计软件系统内控功能的标准,体现出软件功能的先进、可靠、安全和完整性。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例如美国通用型会计软件的总菜单下共设总账、采购、库存、成本、工资、固定资产、应付款、应收款和销论文导读:
售、九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按照设定、处理和输出三项来建立的比较完善的内控功能;另一方面会计软件系统使用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严格规范软件使用人员的会计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希国,王小平.县级审计计算机运用的三难与四策[J].审计与理财,2012.8.
[2]吕静.略谈计算机审计在基层审计机关应用的局限及应对措施[A].经济师,2013.1.
[3]王长清.克服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应用瓶颈的几点分析[J].审计广角,2013.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