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改革与授课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85 浏览:11761
论文导读:
摘要:计算机教学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教材方面,教材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内容上要求“新”;教材要与就业接轨,内容上保证“够用;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工作实际,保证其“实用性”。在当前教材未变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方面,因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如何教授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求新;目前状况;策略
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这一学科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由2000年以前的“热”逐渐走向平淡,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学过了,什么都听过了,但好多学过的知识走到工作岗位,用人单位用不上。因为理论大于实践的操作。造成上述情况的理由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在教学模式上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材编写陈旧,课程安排上脱离实际,过分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性,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失去了中专计算机学习的作用;教学法没有针对课程作合理地探索,仍以传统教学法为主线。
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老化”,尚需完善,面对当时“老化”的教材,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让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顺应时代找到适宜的策略,让学生们学有所用。笔者从教学及教材两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一、计算机教材的改革:

1.教材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内容上要求“新”。

人类社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之迅猛是从前难以想像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由逐年更新,成为了“日新月异”。从这个方面而言,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因为从编写到出版总是要有过程的。但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参加编写教材的教师首先要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知识,这样的教材也不至于编写出来一经使用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基于这个理由,教材应该缩短更新周期,现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还是2009年6月第一版。四年时间,对计算机发展来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

2.教材要与就业接轨,内容上保证“够用”。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所言:“为了有效地使用学校的建筑物作为教学场所,你并不需要知道建筑法规和建筑策略;同样,为了使用计算机,你也不需要去理解有关计算机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法则。”“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策略应当由那些将要制造计算机的人去学习……而不是让一般学生和使用计算机的人去学习。这和学生为了能使用书籍并不需要去学习如何出版和装订书籍是一样的道理。”
诚然,我们所教的学生,将来都是使用计算机来工作的。计算机的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学生未来就业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选择那些实用性强的知识,普及性高的软件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到了工作岗位,仍然在一定时间内满足工作需要。至于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学生将来用不到的,教材就没有必要大篇幅的去涉及。这样减少了教材的篇幅,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教师可以去更新知识,学生也可以用其它时间去学习更多必要的知识。

3.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工作实际,保证其“实用性”。

教学内容除了安排学生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和相关软件外,还应该结合各学校专业特点,增加与专业软件相关的内容作为选讲,做到与社会接轨,与就业同步。这样,学生在上岗时不必要再花过多的时间专门学习,只需要短期培训就可以达到上岗的要求。这样的学生,何愁没有就业岗位。学生最终的就业,这也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目标。
中职计算机教材改革的方向: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而课程的设置则依据:学生、教师、就业和考试。教材的编写要做到仍然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求新、够用、实用”,同时要考虑“以适应市场为导向,以掌握技能为目标,以实现就业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能在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发展得好。

二、教师授课的策略及策略:

基于教材的更新一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要变,要更新,要发展,要探索新的策略及策略。

1.积极研究教材教法

要积极研究教材教法,突出所学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2009年出版的,大部分计算机知识及重点还是旧的知识结构,重点与实用性不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以前,积极研究教材与教法,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精简,保留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相关的内容,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而学生又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教材上的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或选学。

2.采用上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技能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去掌握,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技能,对这部分内容应采用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采用这种方式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流程,多实践,精讲,多操作;这也需要学校提供较好的硬件配套设施,保证学生上机实验时能顺利的完成。

3.注重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职校学生因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距很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或增或删,或祥或略,注意分清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比如:我们在讲授办公应用软件中电子表格EXCEL处理软件时,对表格的处理,一般来说数据处理中的“筛选”,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讲到“高级筛选”,对于成绩差一些的同学,讲到“自动筛选”即可。因为我们一般在社会上的运用也就是自动筛选就够了。

4. 在活动情境中进行主动学习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兴趣,部分老师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备课不认真,上课时照本宣科、不顾及课堂气氛和学生的领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论文导读: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理由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参考文献:张庆丰应用情境教学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厌学难题钱秀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探究《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7期(上)上一页12
。所以,我们应该把生活中的音乐、游戏、竞赛、简单的任务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轻松的游戏中、简单的任务兴趣盎然地学信息技术,进行主动合作学习,学生学习乐趣不言而喻。

5.定期举行比赛、交流心得体会

定期举行计算机比赛,比如中英文录入比赛、图文混排比赛等等;有句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学存活在个体差异,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渴望被教师认可,可能文化课不好,但计算机操作非常好,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励这部分学生,在“计算机”操作的比赛场上找到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比如交流操作技巧、学习心得体会等,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既有知识技能的考核又有竞技和交流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从而达到中职教育的育人这一远大目标。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的改革,教学策略及策略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理由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庆丰 应用情境教学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厌学难题
[2] 钱秀芳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7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