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39 浏览:132987
论文导读:omai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不同专业学生需要,在教学中服务未来职业岗位需求,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法积极进行探究与实践。“处理数据”这节课需要掌握EXCEL软件的三项操作技能: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由于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因此我以幼儿园经常组织的跳绳比赛为切入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何服务于专业及岗位需求,摆脱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尴尬境地。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与手段,探索适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教课堂,使教与学的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培养出适合岗位需求、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堂教学 信息化
为了进一步强化公共基础课程在中职学生专业发展及个性养成中的作用,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学也具有与普通教育学不同的类型特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均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理由,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现阶段,职业教育还不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策略比较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教师主动地传授、指导、解释;学生被动地接受、复制、再现;学习情境只是理论上、书本上的存在,与实际职业岗位需求脱节。因此,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由。
本人结合十余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借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东风,以我参加省、市两项优质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WORD中的“格式化文档”和EXCEL中的“处理数据”为例,谈谈个人体会与收获。

一、优选教学策略,提高学习兴趣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追求知识最好的启蒙家。针对我校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不同专业学生需要,在教学中服务未来职业岗位需求,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法积极进行探究与实践。
“处理数据”这节课需要掌握EXCEL软件的三项操作技能: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由于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因此我以幼儿园经常组织的跳绳比赛为切入点,引入本专业未来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合理安排真实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并以工作任务书的方式派发给学生。任务一:按要求排出个人比赛名次(数据排序);任务二:选出符合条件的小朋友参加我市明山区比赛(数据筛选);任务三:按各班跳绳总数评出优胜班级(分类汇总)。第一个任务比较简单,由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自主探究完成。后续两个任务先由教师演示操作该任务的相似理由,再由学生分组协作、交流完成这两个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根据班级实际情况,4人为一组,每组由一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实现以强带弱、互帮互助,学生既熟练掌握了知识技能,又了解了未来工作的相关要求。
“格式化文档”这节课的教授对象是会计专业学生,我精心选择了“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和“邦鼎旺正大酒店财务分析会材料”,这两份资料都是需要进行格式化操作的真实财务文档。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比较简单,所以课前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操作手册》,所有操作均由学生按小组进行合作完成。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操作手册》,按照《工作任务书》,在组长分工协作下积极完成真实工作任务。教师真正成为了激励者、引导者,适时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教学成效显著。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理由以及失误、挫折及时作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求知中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探索,采用多种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求知、动手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探究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以资源为中心,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灵活,学习的效率更高,从而提高学生在广泛的信息资源中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对人们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
“处理数据”这节课中,教师如果将幼儿园跳绳比赛这个切入点单纯用语言来叙述,很显然是枯燥无味的,无法引起学生对后续工作任务的兴趣。我在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源下载了幼儿园跳绳比赛的真实视频,截取简短的最精彩的部分,课堂上,通过投影仪和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播放。视频中比赛选手的激烈角逐,现场观众的加油呐喊,瞬间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领学生进入幼儿园的工作情境。
“格式化文档”这节课中,我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搜集了一些会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文档资料,课堂上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和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在他们的未来工作中,一定会使用到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必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在《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中提到:“职业教育对象的智力类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与‘一维’、‘线型’的逻辑思维不同,它是一种‘面型’甚至是‘体型’思维,也就是‘两维’甚至是‘三维’的,总是与情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通过不断挖掘结合专业的信息化资源,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和诉诸教学行动,实现真实工作中的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任务中的角色,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负担。

三、优化课后延伸,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明朝著名诗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句话讲的虽是写作,同样也适用于课堂教学。有效的论文导读:
课堂就如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凤头”,更要有刚健有力的“豹尾”。因此,良好的课后延伸这一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巩固和探索知识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地需要,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地学习,课后利用我与学生建立的群,通过文本、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延伸性沟通交流,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我校所属幼儿园的资深幼儿教师和我校财务科、财经教研室优秀教师也加入到群中,学生对于学习、工作中的任何理由都可以及时与专家在线交流,学生喜欢的群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助推剂,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探索中前行,实践中提升

通过参加此次省、市评优课活动,历时一年多时间,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正所谓“刀不磨不快”。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及时总结。著名教育学家陈玉琨教授说:“只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尤其是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后劲’的。”教师应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五对接”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的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运用,使中职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于工作任务结合了专业需求,所以也拓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基于真实工作情境性原则教学的“行动体系”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强加“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技能)。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而不是一个运动场上的裁判。一个好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塑造者,一个学习舞台的导演。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 小课堂演绎大课改,课改的课堂有如约而来的风景,而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手拉手更会有不期而至的精彩,只有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需求的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学生真正需要和喜欢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克东.教育技术研究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赵志群.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习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理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赵晓光(1979——),男,讲师,本溪市商贸服务学校教师第支部书记,辽宁省青年教育科研骨干,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