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情境教育开启新课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11 浏览:154890
论文导读:学”、“从经验中学”的主张,都重视情景教育。李吉林老师教育思想的成型过程中,可能受过国外相关理论的启发,她的某些观点的阐发也和国外的相关理论有呼应,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不是舶来品,它主要还是植根于中国教学的土壤,是土生土长的。和国外的情景教育理论比较,她的情境教育更注重实践的可行性,更贴近中国的国情(比如针对应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场景氛围,调动学生的想象与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做法并不罕见,许多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都可能多少使用过。但长期自觉地实践这种策略,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形成系统的教学流派的是李吉林老师。
情境教育特别强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动机。在李老师的课中,我们看到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他们入境后,焕发了丰富的想象与感受,反过来又营造了课堂的情境。教学就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有趣的、有作用的活动。情境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与理解课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更好地训练感受,培养直觉,发展创造。有研究表明,目前常见的那种偏于注入式的课堂教学以及单纯面对考试的“题海战术式”的机械训练,是有负面作用的,不但会磨损学习的兴趣,而且因为多依赖复现式的记忆,造成儿童大脑左半球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大脑右半球的弱化,这种不平衡,可能会阻碍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的发展。而情境教学注重形象思维和情感焕发,有利于激活右半脑的功能,平衡发展儿童的脑力。从长远看,更符合发展心理学规律,也更有利于培养健全的心智。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创立,有现实的作用,可以对目前的应试教育弊端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情境教育不只是普通的教学策略,它已经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架构,有一定的学理性。情境教育特别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儿童的观察、体验、想象、思维,以及某些潜在的非智力因素,推动儿童智能、情感和品质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又能充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李老师提出以“儿童—知识—社会”这三个维度去建构情境教育的课程,又概括出“美为境界”、“情为纽带”、“思为核心”等要义,使情境教育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对照一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会发现情境教育很多观点和做法都“暗合”课程标准。比如,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情境教育开启新课题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和情境教育注重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绪,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是一致的。课标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策略,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而情境教育的系列做法可以说也都是致力于此的。情境教育既能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又有具体的“把手”。
国外也有情景教学。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强调教学中的直观、感官能力培育。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观点以及“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的主张,都重视情景教育。李吉林老师教育思想的成型过程中,可能受过国外相关理论的启发,她的某些观点的阐发也和国外的相关理论有呼应,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不是舶来品,它主要还是植根于中国教学的土壤,是土生土长的。和国外的情景教育理论比较,她的情境教育更注重实践的可行性,更贴近中国的国情(比如针对应试教育弊端)。它是先从实践中生成理由,在教学一线的探索中积累解决理由的经验,然后逐渐获得理论的自觉,酝酿成为一种带有体系性的策略论。李吉林老师的成果,可以说是近30年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经验的结晶。
对于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目前教育学界“跟进”不够,对此做专门的探究也较少。其实,情境教育已经给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情境教育如何在教学一线发挥更大作用?在实施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过程中如何融入情境教育?如何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个方面探讨情境教育的学理根据?古典文论“意境说”是否可以构成情境教育的理论资源?情境教育和传统语文教育的“浸润”、“熏陶”等策略有什么关联?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有没有“度”的理由等,都值得认真讨论,有很多题目可做。毫无疑问,情境教育已经活跃了教育界的思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更多富于创见的教育理论与策略涌现。
(作者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sdylw/lw14717.html上一论文:研讨自控静脉镇痛泵的健康教育对全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