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十二五”时期政府转型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82 浏览:25096
论文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依靠投资和出口的驱动有了较快发展。然而依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理由,如产生经济危机。因此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尤为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依靠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而政府转型在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转型;消费率;投资率
[]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18-02
[作者简介]陈蓉星(1979-),福建福清人,本科,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战略思路。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GDP年均增长98%,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但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受外贸出口下降的影响,GDP增长率降至87%。这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理由,这些理由关系到中国未来能不能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国内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偏低。
这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那时中国刚从计划经济转型过来,引进外资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建厂,弥补了供给不足,而这些投资是有需求作为保障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产能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且有很多结余,而大量贸易顺差造成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摩擦加剧,也使自身贸易条件恶化,出口产品贱卖,还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造成浪费和破坏。
我国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已经大大偏离正常状态。国际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大致为75:25,而我国投资率始终居高不下,特别是21世纪以来,基本上处于45%~50%的水平,而消费比重严重偏低,造成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一系列经济理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过慢,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理由。
从某种作用上讲,是高投资率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消费率高低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是反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状况。我国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从2001年的614%下降“十二五”时期政府转型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到2011年的504%,其中居民消费率从 2001年的452%下降到2011年的355%。
2001—2011年,我国年均投资率已经超过50%,与工业化同一时期以及人均GDP3000美元时的日本、韩国相比,我国的投资率要高出十多个百分点。
2011年我国GDP接近40万亿元,居民消费仅占1/3。而2011年美国GDP约为96万亿,其消费率达70%。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也低于“金砖国家”中其他国家,较高的巴西为836%,较低的印度也有696%。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的逐年下降,在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消费作为最终需求,直接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过低的消费率显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2007年十七大要求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科技进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

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总是以科学技术的变革为基础和先导。
比照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见表1),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早期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结果就使得最终需求不断萎缩,劳动者收入相对甚至绝对地下降,同时造成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然而,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此后西方国家的增长模式不再依靠资本投入来驱动,而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来推动。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信息技术革命。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的创新又带来新一轮的技术进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西方国家的第二到第四阶段,面对的任务就是从早期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向靠技术进步、信息化带动的增长方式转变。

(二)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实现经济科技跨越式发展是 “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事关全局的重大理由,从根本上讲,一要靠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根本动力。目前,需要通过推进改革,建立健全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经济体制、更加有竞争强度的经济体制,来实现创新,保证效率的提高。
2013年是“十二五”的第三个年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只有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十二五”时期政府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关键在于实现经济运转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中的基本责任;解决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关键在于确立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解决公共治理建设滞后的矛盾,关键在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

(一)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

各级政府依然掌握着一些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比如说信贷资源,因为我国银行体系、金融体系改革还没有到位,所以各级政府依然对于信贷的发放有着很大的影响论文导读:
力。再比如土地资源,因为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健全,各级政府自由裁量权还很大。只有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主要由市场配置,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伙伴关系。但是,打破垄断、消除微观干预,都牵涉到有关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所以推行起来就非常的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和行政部门进行自身的机构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事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转型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以完善公共治理结构为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三)建立法治型、责任型政府

法治是责任政府不可或缺的法律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自由交易和公平竞争,只有在法治条件下,人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公平的游戏和经济规律才能得到遵守。不受约束的权力必定导致腐败,而约束权力的唯一办法就是依靠法治。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不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演进,而是需要法治与责任政府的大力推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迟福林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改革选择[J]学术研究,2011(2)
[2]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牟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