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三型政党建设与预备党员“三观”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35 浏览:18641
论文导读:弱环节进行强化,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在世界观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创新能力。“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1〕人们由于各种主客观的理由,形成过自发世界观、宗教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等
[摘 要]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是当前推进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三型”政党建设;大学生预备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30 — 02
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培养,是当前推进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在预备期中,要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在“三观”教育中要有所侧重,突出对他们思想认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在世界观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创新能力。

“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1〕人们由于各种主客观的理由,形成过自发世界观、宗教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等三种类型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属于哲学世界观,其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当前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其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三种哲学思维。
第一,批判思维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色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的理论。〔2〕马思主义哲学不仅批判现实,而且它还通过不断的自我批判,来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对于自己创立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认为自己的理论需要不断的完善,敢于承认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而导致的理论上的不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坦率地指出,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他们过去的一些分析也并不建全面,甚至一些已经过时。〔3〕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批判精神,所以使其能始终保持科学性和发展活力。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批判精神。具体来讲,就是培养他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对于社会中的假、丑、恶敢于批评和斗争,对于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和改正。
第二,创新思维的培养。所谓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式、用新的手段为人类展现新的世界,提示新的理想。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策略。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策略”〔4〕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人类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工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保持对现实社会的强大影响力,就源于其不竭的创新能力。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应该努力学习马克思的创新精神,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一脉相传的创新理念。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策略论启迪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在继承中勇于创新,敢于用新的视角和策略去观察和解决理由。〔5〕
第三,求真思维的培养。所谓求真,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停留于事物现象,努力探索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处处闪耀着破除迷信、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马克思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理由,而是一个实践的理由。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6〕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从思维方式上进行考察,就是因为中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求真精神,不迷信、不动摇、不折腾,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预备党员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究事物本质规律的求真思维,具备了这种思维,才能在各种现象面前不被迷惑、不被动摇,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
二、在人生观教育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作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实质也就是对“人为什么活着”、“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作用”的认识和深思。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首先,应针对90后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实际,开展人生目的教育,引导他们将“自我实现”与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要让大学生预备党员认识到,“自我实现”与人们相互支持是分不开的。而“为人民服务”是在更大的范围实现人与人的互助。因此,一个人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也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此外,应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正确开展人生价值评价,引导他们要坚持依据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作为评价其价值的客观标准。
开展人生观教育,不仅要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形成正确的人生目的观和人生价值观,还要对各种错误的人生观予以批判。对于当代大学生预备党员,特别是要引导他们自觉同个人主义人生观作斗争。个人主义人生观的错误在于其坚持“人性自私”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类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行为并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阶级的消亡和阶级差别的消灭,自私自利的行为将逐渐消失,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将成为人类的主要价值取向。要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反对个人主义,高扬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之中,在实现社会价值中来实现自身价值。
三、在价值观教育中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着力提高大学生预备党员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思想觉悟。
价值观能最直接地表明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它所体现的是主体人的需要与客体物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某事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则具有价值。〔8〕当前我国价值观领域存在一些突出理由,一是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导致价值取向呈现不同程度紊乱。多元的价值标准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否定,最论文导读:,对实践及其价值的判断和衡量。进行正确的价值评判关键是把握两个统一,即义与利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所谓义与利的统一,实质就是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衡量一个人的行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但同时不能因为他获得了应得的利益而否定他这个行为的价值。所谓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就是要既注
终将导致社会的价值标准紊乱,是非界限模糊。二是主导价值观的地位受到冲击和削弱。“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主导价值观一再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冲击,难以充分合理地解释各种社会现象,难以对未来提供具有相当可信度的指导、预测。”〔9〕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西方价值观的严峻挑战。当前,西方借助互联网不仅大肆向我国输入价值观念,而且对我国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舆论战,肆意歪曲和诽谤。〔10〕这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针对我国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现实理由,当前对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价值观教育,首先应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是人们把实践中形成的,以一定的价值现作为指导,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人们的价值标准事实上是由诸多不同类型的价值标准构成的复合体。一些学者认为,价值标准主要包括一般价值标准和特殊价值标准两类。一般的价值标准又可分为存活价值标准、发展价值标准、文明价值标准、自由价值标准和解放价值标准等,它们主要用于评价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社会实践在人类社会存活、发展以及追求文明、自由、解放中的作用和作用。特殊的价值标准可分为经济价值标准、政治价值标准、道德价值标准、文化价值标准和科技价值标准等,它们主要用于评价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社会实践对经济发展、政治发展、道德发展、文化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作用。〔11〕不同领域的价值标准内容并不相同,但是它们从根本上都以是否推进社会发展作为最核心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讲,当前我国统领各领域的价值标准的核心内容应该与“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社会发展相一致。当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就是帮助他们准确认识“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并自觉以此来衡量实践活动的价值,而不能用所谓西方的“普世价值”作为标准。
其次,应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正确的价值评判。价值评判是人们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实践及其价值的判断和衡量。进行正确的价值评判关键是把握两个统一,即义与利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所谓义与利的统一,实质就是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衡量一个人的行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但同时不能因为他获得了应得的利益而否定他这个行为的价值。所谓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就是要既注重效率,又要维护公平。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只注重效率,或只注重了公平,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最后,应引导大学生预备党员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人们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价值评判的基础上、对实践及其价值作出的抉择。正确的价值选择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引导人们将集体利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集体利益、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牺牲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来实现和维护集体利益、整体利益。〔12〕
〔参 考 文 献〕
〔1〕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9.
〔2〕张凤莲.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探究〔J〕.求索,2010(01).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9=5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
〔5〕王芳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指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05).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
〔8〕周军,杨明然,主编.人生观与人生价值观概论〔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8:153-156.
〔9〕连保军.冲突与重塑:后WTO时期的价值观建设〔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67.
〔10〕葛晨光.网络发展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
〔11〕刘剑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398.
〔12〕杨绍安,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87.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