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97 浏览:147757
论文导读:
摘 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农业的迅速增长。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十大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也指出我国要坚持走农业现代化路线,以农业循环经济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最核心的部分。近年来,四川省探索出了极具实践价值的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但仍存在技术与成本等一系列矛盾。如何推进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产业化,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为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发展的首要理由。
关键词:再利用; 农业循环; 经济效益
:A
2010年,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期间的十大任务,其中第二点便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2012年,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强调我国要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基本上都依赖于农业的迅速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的增长也必定依赖于农业的发展。然而,旧时的传统农业已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因此,我国的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产业结构,应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众多学者认为技术变革和农业组织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和关键所在。而我们认为:无论是技术改革还是农业组织与制度的创新都必须始终要围绕建设循环型农业来展开。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体现和应用。在全球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生态失衡以及巨大人口压力的背景下,在多年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以循环经济理论来设计农业活动、引导农业的发展和推动农业产业化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为核心的部分。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四川省以东湖等示范园区为先驱,已探索出了极具实践价值的再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但仍存在技术与成本等一系列矛盾。如何推进四川省循环农业产业化,如何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发展已成为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理由。
为此,就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发展目前状况展开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及询问园区工作人员取得园区发展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对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探讨。
1 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1 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第5大省。四川省农村人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有明显推动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四川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加大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投入,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系列极具实践价值的种养循环模式。正基于此,四川省许多地区开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以种养结合为重点的“畜禽+沼(发酵床)+果(菜、粮)”、“畜禽+沼+电”、“林果种植+小家禽养殖”等再利用农业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循环经济模式。

1.2 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旁听相关工作报告了解到:东湖示范园区有效利用养殖场的废渣、沼液,配套土地治理项目,大力发展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种植133.3hm2优质水果、66.7hm2优质绿色蔬菜。公司计划并筹备参与“六方合作”,在进步村建设100户标准化养殖小区,赊销优质仔猪和饲料给农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对农民出栏的生猪进行保护价收购。
经过进一步采取“走村入户、实地看场(园)”等多种实地调研形式,取得了有关资金投入结构的数据发现,以生猪养殖为中心的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既广泛存在于单家独户的庭院内的小规模循环。同时,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乃至园区经济的大循环,灵活便利的特性使其成为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选择。
园区现采用“猪+沼+粮”的再利用农业循环模式,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正逐步向种养规模化、主体业主化、管理公司化的方向进行演进。

1.3 东湖示范园区效益

1.3.1 农户养猪经济效益分析

农户养猪收入1360万元,户平6.8万元;年增获利润272万元,户平

1.36万元。

1.3.2 企业净效益分析

通过得到的数据,将园区2011年的企业净效益整理成表。表格中列示出了东湖农牧有限公司在养猪及屠宰两部分的收入、支出和净利润。

1.3.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经济效益是园区整体效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园区的发展对生产资料、劳动力以及产业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2 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理由
通过得到的相关数据显示,总体上看,东湖示范园区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我们通过已掌握的园区内部资料,并在旁听汇报和实地走访等过程中了解到,若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推动园区发展,还必须突破以下几个主要的困难与制约:

2.1 当地农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通过走村入户,与当地农民群众直接接触发现,农民群众的参与园区建设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影响和制约着农业循环园区的发展。
从最初迫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压力,以及园区一开始给的一些农民从未尝到的甜头,让农民的积极性高涨。然而,农户在循环链中均处于较低层级,除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限改善外,难以分享循环农业中产品高级化所带来的附加收益。所以农民会慢慢的开始懈怠,不愿参与园区的建设。

2.2 设施建设、管护成本与农业生产特殊性的矛盾

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是一项投资回报期较长、涉及项目较多的系统性工程,用于基础建设的一次性投入较大。通过调研得知,东湖示范园区的“猪+沼+粮”循环模式,存栏500头母猪,需配套种植作物86.7hm2,建设沼气池、山腰储液池、沼液输送管网、沼液提灌站等约需200万元,如果加上生产用房、道路、农用地整理等费用,投资金额更为庞大。而农业生产论文导读:循环经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作者简介:吴姣(1992-),女,汉族,四川,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上一页12
的生物学过程受制于无数的生态变量,土壤、温度、湿度的任意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生产要素的变化,生产周期较长,加上可能的政策和市场变化,投资回报的不确定风险大。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相比,较大的设施投入成本制约了投资主体开展循环农业项目的积极性。

2.3 资金投入结构不平衡导致农业污染有加剧的倾向

通过对资金结构的分析发现,东湖农牧有限公司筹得的资金都投入在了猪场和加工屠宰两方面,而用于废弃物循环类得投资金额仅占总投资金额的3%左右。因为工程沼气及其配套的管网、喷灌、滴灌等设施设备投入大,后续管理要求高,所以园区用于排泄物的沼气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的部分很少。粪污的沼气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等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使养殖业排泄物处理和利用不彻底,难以达到内循环、零排放的综合利用。
可以看出,如何处理集中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循环利用设施同养殖规模不配套,会带来新的环境和社会矛盾,影响规模养殖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3 发展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和倡议
为打破制约园区发展的以上理由,我们针对东湖示范园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出现的理由,通过查阅资料、与园区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整理得出以下策略及倡议:

3.1 吸引农民群众由被动循环向自觉的主动循环转变

为解决农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理由,我们针对政府工作提出以下两点倡议:
政府以及园区本身应该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动员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园区建设,按照园区的统一规划,种植优质、高效的蔬菜、水果,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向农户展示优质的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其参与意识,吸纳、带动农民群众投入园区建设和经营。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3.2 扩大资金投入,减小后续成本对园区发展的制约

据得到数据显示,东湖示范园区现已基本建设完成,转变其投入成本已不现实。为此,从实际出发,为打破后续成本对园区发展的制约,使园区经济效益能够进一步提升,提出以下两种解决措施: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进一步支持,扩大资金来源;进一步争取各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如降低贷款利息等,以减轻资金本身的成本。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确定政策的稳定性,使任何生产要素的变化都不至于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的状态,使投资回报的风险最大程度的减小。

3.3 结合园区发展目前状况,调整投资结构

我们认为公司不应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生态效益,更不应以“环境保护”作为获得政府支持的一个手段;应该将生态效益的地位放在与经济效益并驾齐驱的位置上,并且加大对排泄物的沼气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的投入。
总的来说,东湖示范园区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农户积极性不高、农业污染加剧等现存的困难正制约着园区的整体发展。
因此,只有推进园区循环农业产业化,探寻更加适合园区的循环路径,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才能使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正晓.农业循环经济概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尹昌斌,周颖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 揭益寿中国绿色循环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4] 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深思[J].环境保护,2004(1).
[5] 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2002(4).
[6] 李克国.农业循环经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济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作者简介:吴姣(1992-),女,汉族,四川,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