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语言美最基本特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7 浏览:9788
论文导读:
摘 要: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语言作为审美客体其美感既彰显于外,又深幽不露,语言美的最基本特征表现为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精致独到的结构形式,深刻巧妙的作用蕴涵和精心铸造的审美意象。语言学习者作为审美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对语言美感进行剖析探索,努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激发其语言学习兴趣。
关键字:交际功能;审美功能;审美客体;基本特征;审美主体

一、语言之美

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是信息的功能载体,同时具有审美功能,本身便是审美载体。语言美(the Beauty of Language)是一种既能彰显于外的声象美,又是一种深幽不露的内秀美,也就是说“语言美”应该是存在语言中的一个审美信息结构,我们对其可以加以解剖、分析、描述、表现,归纳各语言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语言的美感,这将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深刻地把握其所学的语言,并且在深刻理解语言美的基础上,激发其探索语言美的兴趣。长期以来,国内的语言学习者趋向于仅从句法的层面学习语言,词汇、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成为了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内容,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不高,经常被动地学习语言,如果能让语言学习者理解语言语言美的最基本特征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蕴藏丰富的美感,这种美感无疑能带给学习者身心洗涤与享受,带给学习者一种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为了体验语言之美,语言学习者必会主动地探索语言之美,从而达到激发语言学习者兴趣的目的。

二、语言美的最基本特征

(一)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

现代认知语言学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处在人的语言感应力的最前沿即是人的视听感应力,视听感应力是理解语言的第一个端口,语言的作用有高达87%由人的视听感应力首先接受加工传到大脑。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的《声声慢》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对叠词开篇,读者拿起作品仅看文字的排列组合内心便会出现极大地触动,细品之如同身临其境,切身体味到作者内心的凄凉忧苦,彷佛能听闻作者低声“哭泣”“哽咽”。强化的视听感性依托着词人凄苦的情思意境。

(二)精致独到的结构形式

一门语言通过优化其词语的搭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语言美感,显示出平衡、对称、对仗、排比等加工过的结构特征。
And swear
No where
Lives a woman true, and fair.
……
Yet she
Will be
False, ere I come, to two or three.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John Donne)
JohnDonne是17世纪颇负盛名的英国诗人,上例的诗行诗句短促,结构特异,诗人敏捷的思维和决断的心境跃然纸上。当然,真正的形式美不单单体现在其排列组合优化形成的结构上,并且会力图蕴含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得语言内外相得益彰。

(三)深刻巧妙的作用蕴涵

语言具有超时空的魅力,因为通过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某些道理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作用蕴涵深刻巧妙。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成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该曲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生长在元朝时期的张养浩透过历史的烟尘,把握古代朝代更新换代的本质便是建立在牺牲百姓利益的基础上,五个不同的简单汉字却表现出如此深刻的意蕴,不得不让读者拍案叫绝。

(四)精心铸造的审美意象

“意象”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意”即指艺术构思时意旨、情志、意趣、感受乃至联想、情思、思绪等等;“象”指出现在主体想象中的外物形象。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解释到严格地说,意象性是一个文学目标。这个文学目标的依托即为语言美,无所依托的艺术意象就如同空中楼阁,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存在的。
三、结语
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误,譬如我们简单地把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却未曾意识到语言具有丰富的美感,习惯性地将它视作静态的、固化的对象,往往仅从语言层面(如词汇、语法及句法等方面)研究学习它,语言学习本身可以很有趣的,却因为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这大大削弱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所以当前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让学习者认识到语言是审美客体,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美感,需要学习者去探索去发现。
学习语言却不能了解语言之美,岂不憾哉?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香港:三联书店,1986.
[2]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钱乃荣.《现代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6]吴为善.《汉语韵律语法探索》[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7]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dwxlw/lw7541.html上一论文:阐述中职学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