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面向应用型IT人才培养软件工程教改关键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45 浏览:97962
论文导读:卓越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面向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教改关键理由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
摘要:以“卓越计划”的软件工程实施为背景,分析面向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理由,提出多层次阶梯型教学目标、基于案例的虚拟需求方监督、过程与综合性双重考核方式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深化教学改革作进一步尝试。
关键词:IT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计划;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
0 引言
近年来,应用型IT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企业急需高素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IT工程师人才。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将软件行业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面向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教改关键理由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卓越计划”的提出获得了以培养合格IT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校计算机学科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各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纷纷开始针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方式等在内的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作为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唯一讲授工程化、系统化、可量化的设计实现软件系统的课程,软件工程是高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实验性极强的特点,旨在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与设计能力、工程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乃至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奠定良好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面向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由

1.1 单纯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未“身临其境”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中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式,最初兴起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案例教学法的兴起,转变了传统的“黑板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理由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中,积极引入大量企业优秀案例并纳入日常教学内容中。案例教学法的引入转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内容枯燥、陈旧、无法与企业需求接轨等现象,新的、优秀的企业案例为陈旧的知识内容输入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但是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需要师生角色的转换,并做到“身临其境”,真正的深入案例并体验角色。目前,在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中,只是单纯的引入案例教学法,课堂更多是为了案例教学而教学,学生处于旁观者的角色。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在于基于角色的深入体验,软件工程要求学生参与完成一个软件项目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维护的全过程体验,“身临其境”的角色体验对于学生对该门过程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所在。目前,没有深入案例角色体验的教学法与其本身作用相悖,也失去其应用价值。

1.2 项目实践组队完全自由化,导致两极分化,学生学习兴趣消极

软件工程是一门以编程语言为基础的课程,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编程是重要环节之一,因此编程能力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决定其必须以团队化的模式运作,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中,倡导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模式,以团体为单位进行项目实践,而项目组队多以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完全自由化的组队方式容易造成“强强自愿优先联盟、弱弱淘汰被迫联盟”的两极分化。编程能力较强或者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容易走到一起优先结成团队,编程能力较弱或个性孤僻的同学“被抛弃”,最后被迫结盟。显然这种组合结果打击了后者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基于目前统一的考核标准,后者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学生成绩和平时表现所产生的“不对等关注”,也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1.3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缺乏引导和监督,项目开发未完全遵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

软件系统的完成,包括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系统化”决定了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必须对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加以重视,而非只专注结果。以任务驱动的软件工程实践明确了软件开发的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实践课时有限、团队数量较多、教师精力不足等因素导致缺乏良好的引导和监督,项目开发未完全遵循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以团体为单位选择项目,完成项目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过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更多项目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但据学生课后反馈,大多数团队由于缺乏监督、自律性较弱、缺乏教师指导等并未完全遵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学生拿到项目后的第一反映是如何进行编码而不是需求分析和设计,并未进行深入讨论和深思,甚至一部分团队的需求分析在期末需要提交项目大作业时才开始进行,这显然与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过程相违背。

1.4 实践教学重模仿,轻创新

软件工程改革针对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单纯加大实践教学课时而非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结果只是用“教师课堂演练学生模仿”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模式。这种模仿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分析解决理由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熟练的技工而非具有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分析解决理由的软件工程师。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熟练操作软件工具,但独立面对理由时,却束手无策。究其理由,在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深思的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5 实践中教学重编码,轻规范面向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教改关键理由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cjslw/lw29867.html上一论文:论对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