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习作取材艺术创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52 浏览:31150
论文导读:生拿到作文题时,便选“哥哥娶媳妇、姐姐出嫁”等陈旧的材料。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问自己首次选的材料:这种材料是否紧扣中心?是否新奇入胜,引起读者的关注?能否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没有其他材料更适合写?只有好好地揣摩材料,学会舍弃,学生的习作才能迈出成功的一步。

二、学会发现,提炼素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摘要:当前,有些学生缺乏生活积累,随意捡些陈年材料来写,不懂得取材的艺术创新,写出的文章缺乏新意。习作取材的教学环节,决定着写作指导过程的成败,它已成为教师教学教研的新课题。其实,在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时,可教给学生学会取舍、发现和创造材料的策略,以力求材料的新颖、准确,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取材 艺术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文创作也是这样,只有与众不同的材料才能让文章的故事情节别具一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捕捉新材料的策略。它可以是来自生活和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新物,也可以是司空见惯却又被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平凡小事,一经妙笔刻画便焕发出奇光异彩的情节,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学会取舍,取精弃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选材时,对自己拥有的材料,学会遵循“选择——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原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当拿到作文题目时,立即想到的材料最好不要用,要静下心来,反复斟酌一下:自己要写的材料别人熟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经历的,能否突出自己的体验?因为只有以自己刻骨铭心的生活为背景,才能创造出妙趣横生的故事,才能表达出震撼人心的情感。如写《一件喜事》,学生拿到作文题时,便选“哥哥娶媳妇、姐姐出嫁”等陈旧的材料。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问自己首次选的材料:这种材料是否紧扣中心?是否新奇入胜,引起读者的关注?能否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没有其他材料更适合写?只有好好地揣摩材料,学会舍弃,学生的习作才能迈出成功的一步。

二、学会发现,提炼素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在选材时立足于生活,还原于生活。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提炼素材。

(一)选新人新事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新的形象展现新的时代。作为小学生,在观念上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去捕捉新人新事的亮点。因为只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才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如写《一件喜事》这篇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选新人新事”这个角度来选材,如选择“爷爷再婚”“村长带领乡亲走致富路”“今年国家喜事多”等材料即可表现当前社会新风尚、国家新风貌。读者看了这样的文章后,会与时代产生共鸣,更会被作者善于捕捉事物的新亮点所折服。

(二)选“忽略”的人和事

生活中,有些人和事,看起来很熟悉,不值一提,所以常常被人们忽略。如果这些材料一旦被慧眼所识,加以提炼,便可成为写作的有效材料。如“一个未读书的五岁小孩,经常用树枝清理水沟”的事例,一般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材料来表现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这个习作取材的艺术创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中心。又如取“一个过路人把弄歪的交通牌扶起,从而避开了一场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可以表现交通意识已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这个中心……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意观察身边的小事,可谓处处皆文章,皆小事见大理。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三)同类选新

俗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面对同类材料,我们只有多加比较,才会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新亮点。如写老师的材料,大部分学生可能写老师下班后到同学家补课,或是默默无闻地工作。有没有发现老师在做“与众不同”的事呢?如写“爱玩的老师下课后与同学下围棋”则可表现老师的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却克服困难读本科”则表现老师积极进取,“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大家喜欢他……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特别”的老师。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歌颂对象,被一些鲜为人知的新鲜材料一点缀,立竿见影,老师的形象马上变得更高大了。

三、学会创造,以旧变新

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融学生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创造加工、文字表达等为一体,而选材环节则决定着故事内容、情感立意的成败。创作是一个纪实与虚拟相融的过程,可以现实材料为原型加以艺术加工,便可锤炼成一个个新鲜、感人的材料,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工。

(一)用新角度挖掘旧材料

有些材料,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凡,但如果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中心,那就很可能翻出新意来,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如“学会炒菜”这个材料,一般学生则用来表现学会某种技能而高兴这个中心,但要是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如从“我长大了,懂得学会存活、学会生活”这个角度来表达中心,那么材料就变新了。又如“我病了,妈妈背我上医院”这个材料,一般是用来表现母爱的伟大,但要是换做“妈妈病了,我克服重重困难背妈妈上医院”这个材料,既可表现我的懂事,又可表现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这个中心。材料虽旧但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中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把陈旧材料加以曲变

通俗的材料表现的中心较平凡,但要是在写作中让故事情节制造得曲折些,则可让文章写得生动、富有生机。如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要是给文章故事的发展设计些“障碍”,则可使故事更加离奇、曲折。如可设计:“盲人过马路时摔倒,大家不理睬——小红想帮忙搀扶,最后退缩了(小红要去打球)(障碍)——可后来她还是想去帮忙——大家说要是帮忙会被误会是她撞到,劝她不要帮忙(障碍)——小红克服思想斗争最终帮忙了。”这样的故事情节渗透“曲折”的元素,让表达的效果更达最佳化,又避开落入俗套的故事圈圈中。既符合“她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这个中心,又揭示了社会风气要净化的道理。
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的话,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材的得当意味着作文盖好了坚实的地基,所以,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一定要教会学生把好选材关。教给学生选材的策略,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
[2]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1997(4):128-129.
[3]教学与管理.2005(3):24-26.
(责编 张敬亚)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hzzylw/lw40098.html上一论文:探索辩证统一的艺术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