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几点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57 浏览:10242
论文导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可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结合现实理由和党的会议精神,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和中国传统的生态观出发,分析生态文明的目前状况和理由,最后提出策略和倡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深思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2013年雾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全国民众痛感环境恶化之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一、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文明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标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转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的生态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但恩格斯早已经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的弊端以及对社会造成了难以预计的影响,“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他指出: “如果说我们需要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多少学会估计我们的生产行为的较远的自然影响,那么我们想学会预见这些行为的较远的社会影响就更加困难得多了。”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提出“天行有常”的观念,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但是中国传统的生态观的这些观点并没有延续和发展,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很低下,人们不具备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且加以利用的能力。再加上一旦出现洪灾、旱灾、蝗灾等,老百姓口粮的满足才是重于一切的大事,所以当时的人们是以盲目的开采自然、滥用资源为代价换取基本的温饱。

二、我国目前生态文明的目前状况和理由

2013年多地不同时间集中爆发的雾霾,让PM2.5这个数值进入很多人的视野。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上是恶化的,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在加大。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近6倍,印度的3倍。目前中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超过了经济增长。2007年洞庭湖鼠患、长春和太湖等地蓝藻暴发导致水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敲响了我国的生态警钟。
中国由于面对着人口、工业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压力,走出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中国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179.4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约有14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对森林的大肆砍伐;大气污染;水污染;草原退化;生物物种灭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流动性加强,而每个资本家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总是想“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从而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策略和倡议

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但是仅仅依靠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生态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存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忽视生态的恶化、生态的失衡。而生态道德是生态实践的基础,在生态建设的实践中,如果不讲生态道德,一味盲目的进行生态建设,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力进行改革。十八大所说的政府的改革是扼腕,是强制性的,是革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对于违反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政府应该综合治理,而不应该听之任之。政府推进生态工程,健全我国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伏尔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而只服从法律,他就是自由的。”哈耶克指出,只有在自由主义的时代,法治才被有意识地加以发展,并且是这一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法治不但是自由的保障,而且是自由的法律的体现。放弃市场竞争和机制,用计划和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过程和进行资源配置,一定会在政治上走向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定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做好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而是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多年来进行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模式不很合理,环保之父曲格平指出:“我国环境保护污染的根源,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所致。”我们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化、信息化等来改善我们的生产方式。现在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能力已经超出自然的更新能力,如果人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一些,自然的负担就不会那样重。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重大事件。人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作者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hxshlw/lw33634.html上一论文:探讨密职学生助人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