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独立学院“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36 浏览:15359
论文导读:
摘要:全面推进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创新创意强校工程。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以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大社会实践”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倡导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全面推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我院高度重视“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并在政策、制度、资金上予以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构建与实践

一、“大社会实践”体系的基本内涵

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前沿论题。我院紧跟时代特征,围绕高校育人目标,积极倡导构建“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大社会实践”体系是指积极探索以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在活动载体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找出理由,总结经验,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增长才干的目标,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
由此可见,“大社会实践”体系是与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密切联系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开展“大社会实践”体系的依据,开展“大社会实践”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大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素质拓展:以素质拓展为基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技能

素质拓展培训打破了传统培训的模式,它不直接灌输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参与者直接参与整个过程,在参与的同时,去完成一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获得某些感悟。我院每年都会举办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旨在训练同学们突破自己、超越自我、激发潜力,提高同学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力、应变力、创造力和团队精神,从而使他们在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解决实际理由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社会实践: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夯实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2005年办学至今,学院积极开拓学生实习和就业市场,成功签约众多企业成为我院实习基地,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及时掌握相关的行业技能。每年寒暑假,我们都鼓励学生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严格要求学生上交实习的佐证材料,并对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证书予以表彰。为了达到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效果,还把该社会实践纳入为正常教学任务,对按规定时间完成社会实践的同学给予学分认可,对没有按规定完成社会实践的同学查找理由及再教育,这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求职方向,逐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成功就业。

(三)志愿服务:以参与公益为契机,着力培养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

作为党和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大学生,应当继续发扬大学生乐于助人、积极奉献的良好品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开展支教、关心和帮扶弱势群体等有益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关爱启程,参与志愿服务计划,培养良好品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经常以“雷锋月”“党团日活动”“假期三下乡”为契机,以志愿服务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服务效果得到组织单位的表扬和肯定,各类评先评优也纳入志愿服务时数为考核项目。

(四)创业实践:以第二课堂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普及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观念,鼓励学生成长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勇于开拓的创业者,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我院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让同学们发挥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的机会。高校可以建立“创业教育—创业竞赛—实体创业”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教育阶段,开设创业指导课,推动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知识结构;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加强创业理念、规划、政策和风险等宣传。在创业竞赛阶段,学院积极筹办创业类相关竞赛,强化学生所学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以我院为例,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东宝杯”创业计划大赛,赢在中大创业计划书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等。在实体创业阶段,鼓励学生凭借校园平台进行实体创业,指引学生申报创业项目自主创业等等。

三、工作成效

(一)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通过将社会实践纳入我院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的联动机制,不断探索不同专业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和规律性。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多样化、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则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要加以科学的管理,使过程规范化,必将是我院人才培养的崭新阶段。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通过“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进一步巩固学生职业技能,继续引导学生强化职业目标,拓展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2005年办学至今,我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到目前为止,我院已与众多知名企业成功签约成为我院实习基地。多年来,“校企合作”模式稳步推进,实习单位对我院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把社会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与单位选人用人结合起来,不少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被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

(三)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我系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极大地提升了综合素质,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多年来,我院已成立了自律委员会、“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义务支教服务队、青年与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职业与生涯发展协会、大学生创业社团等服务性组织,让学生充分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通过校内和校外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建立以“合格+特长”为核心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学生特长教育培养新机制。

四、取得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

为了确保“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顺利进行,我院加强组织领导。由院党委副书记、论文导读:12
副院长、系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各系团总支书记、系级级导师、学生辅导员等人成立工作小组,各级团学组织分工负责,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经常以嘉宾或评委的身份莅临各类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并常常依托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办学资源,积极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水平和层次。

(二)资金到位

“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离不开强有力的经费投入,学院为此拔出专项资金,并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资金、大学生竞赛项目立项资金等等,使广大学生得以精心组织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富于创新的活动,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切实把“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展示广大学生学习、创造、奉献等时代风貌的重要平台。

(三)落实到位

每学期初,各系组织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立足各系实际,制定各系的“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每项活动均明确工作要求,并落实相关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此外,学院还利用橱窗展示、院报、广播台等宣传媒介,充分报道和展示学生各项活动及成果,在此基础上,学院还组织每学年的优良学风班评选及学生品牌活动评选,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不断开创“大社会实践”体系人才培养计划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北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深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
[2]周迎芳,喻夜兰.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