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项目管理》课程中社会责任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80 浏览:18216
论文导读:生会一次面,一次两、三个45分钟时间,保证教学进度才是第一要务,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课堂文化?再说了,学校不是有校园文化吗?错。其实,课堂文化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功”,《项目管理》课的社会责任教育,仅凭教师的言传是完全不够的。借助课堂文化这个载体,教师可以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责任观等带
摘要:每个现代人都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教育是高校之责。本文从项目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分析起步,提出《项目管理》课程中应含有项目管理职业的社会责任教育,其实现途径包括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置、教师的言行示范、课堂文化的塑造及实践活动的开展等。
关键词:社会责任;项目管理;教育
1674-9324(2013)49-0248-02
对个人而言,社会责任是指成员对社会应肩负的责任,是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中持续存活和发展而必须对社会的付出。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青年社会化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众多青年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有责任为其提供社会责任教育。

一、项目从业者的社会责任

现代项目往往涉及到较多的人和事,存在分工与协作,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项目从业者的责任意识与落实。项目从业者可能是项目管理者也可能是项目参与者,除有分工职责外,还有与其专业、地位、能力或所掌握资源相适应的社会责任,表现为对项目相干者的责任、对项目所在社区的责任、对自身行业信誉的责任等。这些社会责任强调社会、公众安全和环境的利益;要求从业者遵循有关的政策、条例、规章和法律;倡导从业者应接受与自己专业背景、经验、技能和资质相符的工作任务,履行承诺,勇于承认和纠正错误,保护委托人的私密,尊重当地的文化,等等。

二、《项目管理》课程中应含社会责任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项目概念的延拓,一切可以计划的、一次性的、有目的的活动都被纳入项目管理的视野,项目管理的理论和策略亦得以扩充,并发展成知识体系。《项目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课程,除讲授项目管理的理论和策略外,还训练学生的项目思维和行为习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知识:项目管理的一般流程(启动、计划、实施、制约及收尾)和主要领域(包括项目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采购管理等);项目管理的技术和策略(如分解、决策树、敏感性分析、关键路径法、蒙托卡罗模拟等);项目策划、项目计划以及项目运作。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环境和教育关联紧密。就前者而言,公平的制度环境,健康的文化环境和诚信的道德环境都是社会责任存活不可或缺的土壤。就后者而言,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三者皆是社会责任教育的阵地。对大学生来说,离家在外,却尚未完全涉世,学校教育的影响显然超过其他二者。《项目管理》作为专业课,应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树立项目管理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项目管理》课程中实现社会责任教育的途径

将社会责任教育植入《项目管理》课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1.教学的内容设置与目标定位。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实际也是一个项目过程,需按照一定的计划来施行。要做好《项目管理》课程项目,教师应在开学前定位教学目标与范围,围绕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施和制约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在其推行的项目管理职业资格(PMP)认证培训项目中,除向学员教授项目管理知识指南(PMBOK)的内容外,还有《项目管理道德与职业规范》的介绍。该规范认为指导从业者抉择和行动的基础是价值观,以责任、尊重、公正和诚实这四条价值观念作为基本依据,详细地制订具体条款,并将具体条款分为典范性准则和强制性准则两类。笔者认为这项做法值得学校的《项目管理》课教师借鉴,向着培养未来的项目从业者的目标,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这个职业的社会责任观念传输给学生。
2.教师的言行示范。在高校,辅导员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更愿意聆听专业课老师的教诲,因为专业课教师比辅导员教师更了解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拥有更加丰富和前沿的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如果教师过分强调就业率、就业工作薪酬和现时利益,则其学生的就业取向就可能更加偏重于大城市《项目管理》课程中的社会责任教育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高收入的就业岗位。如果教师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校活动的理解与支持,则其学生容易对于学校活动表现出消极和懒散。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自我理想、自身发展,其学生也往往表现出集体主义、公德意识的缺乏。不可否认的目前状况是,国内很多的教学活动教育学生就是“好好学习”,拿个好成绩,而在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非常缺乏,只“教书”,不“育人”。《项目管理》课程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就应该从自身的言行规范开始,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职业生涯开始前就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课堂文化的塑造。虽然《项目管理》课程的历时不长,一般也就三、四十个学时,但教师还是应该重视课堂文化的塑造。文化是个抽象的名词,但它可以意化为精神、观念,形化为物质、行为等。每个教师上课时都有自己的思路、作风、行事惯例、奖惩标准等,这些都是课堂文化的表现。社会责任教育不同于科学知识教育的所在就是,它的内涵是潜移默化地发生转移的,需要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双重接受。课堂文化可以作为教师授课的辅助和补充,催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应在课堂文化的塑造中发挥主导作用。也许会有质疑说,高校里的专业课教师大多一个星期才和学生会一次面,一次两、三个45分钟时间,保证教学进度才是第一要务,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课堂文化?再说了,学校不是有校园文化吗?错。其实,课堂文化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功”,《项目管理》课的社会责任教育,仅凭教师的言传是完全不够的。借助课堂文化这个载体,教师可以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责任观等带到学生的意识里。
4.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是人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项目管理本身属于应用型知识,对它的学习和掌握需要知行并重。通常在《项目管理》课程里,教师都会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活动,一则让学生实践其所学,二则模拟项目的运转情境,再则启迪参与者的团队意识。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协作,锻炼自己的理由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或是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时,应该抓住机论文导读:实践作业,即给出一个企业案例背景,请学生分析理由,归纳目标,策划项目。在这项实践活动里,学生除了应用目标导向项目规划技术外,还要考虑大局的资源限制和长远利益。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后在课堂用多媒体工具讲解自己小组的项目规划成果,台下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评论或给出倡议。综上所述,大学社会责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应
会适当给予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因为这样做带给学生的记忆留痕是非常深刻的。笔者曾经给学生安排项目规划的实践作业,即给出一个企业案例背景,请学生分析理由,归纳目标,策划项目。在这项实践活动里,学生除了应用目标导向项目规划技术外,还要考虑大局的资源限制和长远利益。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后在课堂用多媒体工具讲解自己小组的项目规划成果,台下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评论或给出倡议。综上所述,大学社会责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应该有专业课教师的工作。《项目管理》课程应结合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参考文献:
[1]PMI:项目管理道德与职业规范[Z].2007.
[2]王继全,黄兆林.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01).
[3]凌新华.从社会化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6,(05).
[4]罗爱军.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J].辽宁大学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