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转型期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07 浏览:69033
论文导读:于目前“社会资本”存量急剧减少而被人们关注起来,却忽视了从道德作为目的角度阐发道德对人的作用。(二)集体意识的削弱涂尔干十分强调社会共识对社会整合的重要性,并引出“集体意识”一词。涂尔干对集体意识这样定义: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它是一种外在于个体自身的东西,不依赖于任何一个特定的人,但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道德理由一直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角度阐述了对道德理由的理解。道德随着现代性的崛起逐渐走向困境,其中以商品经济对其影响最大,因此道德理由走出困境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构社会分工新秩序。
【关键词】社会转型;道德;社会分工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全年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增速(GDP)比上年增长7.8%。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面貌越来越光鲜亮丽,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却失去了道德的底线,引发了难以回避的公众焦虑。牛奶中出现致癌物,地沟油上餐桌;撞人后逃逸,甚至明知肇事后反复碾压受害者,扶老人过马路被讹;医生推销高价药品等等,这些现象无不映射出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

一、理由分析

(一)转型期的阵痛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中认为道德规范的作用范围和性质在任何社会中都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同一社会的历史发展中道德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道德规范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联系,并随着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正处在剧烈变革的转型期,不但经济体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应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变化。这就要求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蕴育新的道德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与之相适应。但是,道德规范的变迁总是落后于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变革的速度,因此在这一转型期,必定要付出惨痛代价,这是转型期国家必定要面对的理由。
市场经济崇尚的是市场逻辑,它在本质上推行的是丛林法则,适者存活,一方的获得必须是以另一方的损失为转型期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前提,人与人之间陷入恶性竞争之中。人与人的信任关系不能稳定,道德不能给我们期待的即刻利益,因此,道德不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道德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主流价值观,而成为市场经济的附庸,在谈论道德的时候关注的是道德能够给自己的实际利益,道德成了市场中的工具。成伯清认为,道德被视为是增进信任、忠诚和团结的手段,是由于目前“社会资本”存量急剧减少而被人们关注起来,却忽视了从道德作为目的角度阐发道德对人的作用。

(二)集体意识的削弱

涂尔干十分强调社会共识对社会整合的重要性,并引出“集体意识”一词。涂尔干对集体意识这样定义: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它是一种外在于个体自身的东西,不依赖于任何一个特定的人,但每个人又都参与其中。是这样的一种集体意识,从而构成社会分工存在的精神基础,呈现出社会的面貌。一个社会中集体意识的强弱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同程度。
改革开放前,中国处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集体意识深入到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中;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正经历着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过度的时期,经济飞速发展,集体意识大大降低,个人意识占上风,社会分工剧烈,由分工引起的以经济为纽带的现象更加明显了,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功利化,这种现象更明显地体现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私营企业盛行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在人口密度相当大的中国,存活竞争十分激烈,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现象,比如犯罪,甚至战争等冲突形式。这些冲突形式直接破坏了维系社会团结的基本道德规范,使社会整体有蜕变为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状态的危险,也就是社会解组。
尽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之内陆发达,社会分工看似更加具体,但涂尔干认为,并非任何形式的社会分工都具有加强或更新社会团结的功能。如果社会分工在破坏计划经济传统时的机械团结的同时,没有能及时创造出新的社会联结方式,处在一个断裂带上,就会引起社会动荡。由此可以推断,尽管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但可能存在着反常分工的现象。

(三)信仰的缺失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分配的公平性,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但是,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无释放之地,社会主流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中国自古以来,自上而下都独尊儒术,改革开放后,中国不但在经济上向全世界打开了大门,同时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在新时代信仰的重建。儒家文化被全盘否定,非理性地全部照搬西方文化,无论是从教育还是社会舆论的角度,都在建立一套混乱的价值体系。在大是大非面前,无信仰的人们无从选择,麻木不仁。

(四)遵守道德成本提高

无论是肇事逃逸,还是遇到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网络论战背后,都折射出这样一个现象:社会中种种制度安排无形中使遵守道德的行为往往比不遵守道德付出的代价大,这样,就加大了人们不遵守社会道德的可能性。

二、道德滑坡现象可能的出路

道德的缺失理由归根到底是制度安排理由,因此解决道德理由最终需要完善社会制度,重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建设要体现社会公平,否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也没有安全性可言,可以用法律等硬性机制强制规定道德规范,比如,保护并鼓励遵守道德规范的人,降低遵守道德规范的成本。比硬性机制更有力的是文化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这些软性的机制,虽然无形,但其神圣性不可侵犯,一旦建立,更具稳固性。
参考文献
[1]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2] 龚长宇,郑杭生.道德社会学的缘起管窥[J].学术界, 2008,4.
[3] 龚长宇等.道德行为事实:道德社会学的研究对象[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4] 孙立平.道德滑坡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改革,2001,7.
作者简介:周姝(1987- ),女,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hxshlw/lw10799.html上一论文: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