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559 浏览:158621
论文导读:认识实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具体步骤,而是适当地提出理由让学生完成一些步骤的设想和结论的分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过程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可将探究性学习完成于看似平凡的课堂教学之中。

三、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于任课教师来说,

关键词:课程改革,生物科学素养,延伸拓展,探究性学习,导学案,课程资源,情境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执行者是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策略,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我校不满足于“听课改、看课改、谈课改”,在使用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过程中,参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不变、理念先行,因材施教,积极主动开发导学案进行力所能及的课堂教学改革,主动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意知识的延伸,加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
延伸旨在补充现有教材之不足,增进知识的广度、深度与高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在“生物多样性”一节的教学中,我们会讲在引进外来物种时要加强管理。我结合本地外来物种(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入侵的实例,一方面肯定外来生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盲目引种对我国原有物种存活的危害。促使学生明白了:在引进外来生物时,一定要加强管理、慎重行事、科学决策。
外延,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延伸,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延伸。例如,教材绍了一些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勤奋求实的故事,如孟德尔、达尔文、袁隆平的事迹,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补充充实,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二)时,我向学生较详细地介绍了孟德尔本人和他发现遗传规律的背景材料,其中强调了他将8年的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时,未引起任何反响,直至1900年,才被荷兰的德弗里斯教授、德国的柯伦斯教授及奥地利的丘歇马克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科学研究需要创新,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策略之一”。这一课程理念,旨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教材中,有很多科学的探索史料,虽然我们不能真实再现实验过程,但若平淡地告诉学生史实,也就失去了史料的过程策略价值,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科技手段,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思路和策略,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可提高学生的能力(根据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而传统的“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如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激素调节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内容的教学中都可结合导学案让学生“做中学”。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例,一开始便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在学习每一个科学实验时,都按照提出理由、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顺序去认识实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具体步骤,而是适当地提出理由让学生完成一些步骤的设想和结论的分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过程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可将探究性学习完成于看似平凡的课堂教学之中。

三、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面向全体学生,就是面向任课班级的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让自己所教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生物学教育,在生物科学素养方面有所提高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在校内课程资源中,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资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目前,我省选用的是新人教版教科书。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教版教科书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可研究其他对人教版教科书的互补作用,达到教科书内容的优化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二)建设与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导学案

从2012年下期至今,我校组织编写了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导学案。导学案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位教师的共同参与、探究和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理由,并找到理由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十分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三)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如在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这些知识时,从网络上选择一些优质课件或视频材料播放,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这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可直接观察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四)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资源

学生本身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中发掘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在班上展示,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因为“学生”的资源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更有说服力,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总之,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使用现行教材,因材施教。这可帮助教师领会新课程理念,实践课改精神,在行动中更新教学观念,也让学生能享受到课改的成果,获得现有教材难以承载的素养与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3]《分子与细胞》教师教学用书
[4]《遗传与进化》教师教学用书
[5]《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hxjxlw/lw50326.html上一论文:关于运用理由化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