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业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31 浏览:82434
论文导读:
【摘 要】经济贸易的国际化,使会计环境更复杂,为了实现与国际全面趋同,我国的会计准则不断地修改和完善。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中,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资产减值成为我国企业中理由较多和备受争议的准则之一。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正确确认固定资产减值,对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如实向外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很现实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理解、探究不同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所出现的理由,结合我国企业经济体制的目前状况做出倡议,以致遏制固定资产减值的滥用,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理由分析
引言
固定资产减值可以保证资产价值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允性。为了防止企业高估资产价值,必须通过确认资产减值,提高资产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使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选择。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不同企业对待固定资产减值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人为地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对这些实际理由进行分析,提出倡议,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一、固定资产减值内涵解读

新准则规定: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等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而对于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各自相应的准则。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是第八号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固定资产减值理由。

1.固定资产概念界定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存活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企业科学的管理和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企业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所以可以把固定资产界定为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带来经济效益的工具,单位价值高占资产的比重大,风险大盈利性强,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效益的一项长期资产。

2.固定资产减值概念界定

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理解可以从资产的定义考虑,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制约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对资产判断的着力点在于“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对固定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金额小于原账面成本,说明违背了资产定义,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则不能再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固定资产,而应将其差额作为资产减值,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对固定资产减值的理解还可以从资产减值的定义考虑,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查看企业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并将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出现了减值。理解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日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理由导致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就应将减值后的金额记为固定资产的价值,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即为固定资产减值,就应考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固定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因素或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的转变而引起的资产价值的降低,致使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小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表明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固定资产的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业务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3.固定资产减值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出台了各项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尤为重要。计提资产减值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期望,在数量上,计提的减值准备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公司资产地价值变动状况,以便投资者对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在质量上,既能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也能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反映了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价中的运用,同时保证了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
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计提减值为了反映现阶段固定资产在市场中的真实价值,是告诉报表使用者固定资产不值那么多钱了就应该按降低了的资产价值代替原先的记录,以释放风险,体现了正确计算损溢、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的谨慎性原则,确保固定资产现实价值计量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可以认为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反映了固定资产当前的价值。也可以认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未来风险从销售收入中提前获得补偿,一旦潜在风险变成现实损失时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不意味着资产的现时损失,并不影响资产的存在和升值。

二、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理由分析

在企业具体操作时,存在很多理由,既可以“少提”来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多提”来减少利润,减少所得税,或来年转回减值,为增加利润做准备,随意的计提和转回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

1.一部分企业大额计提资产减值

企业结构组织发生变动。有些企业资产减值计提数量特别多,金额特别大,来势特别猛。在我看来,一般产生在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动时期,企业改革结构重组,更换领导人,或股东发生变化,也与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程度,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生产成本有关,大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可以使当期的利润减少,少缴税。企业通过大论文导读:业利润最大化。另外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企业详细披露固定资产减值信息将导致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成本及披露成本的增加,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的详尽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上市公司任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了操作空间。谨慎性原则要求。新会计准则对已确认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额计提资产减值甚至注销资产达到利润操控目的,势必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国内经济体制影响。新准则实施之前,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在2006年年底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大量转回。新准则实施后,明确规定减值损失不得转回,2007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比去年大幅度渐少。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有些企业刻意把减值准备留给2008年,可以推测是为2009年转回损失增加资产虚构利润。这些都受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些公司采用“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策略扭亏为盈,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把会计报表做的漂漂亮亮的,可以迷惑会计报表使用者,从报表上看能增强公司实力,达到使得人们愿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增强内部职工的信心等目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2.一部分企业少计提资产减值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计提金额不足,故意少提资产减值,以增加当年利润,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另外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企业详细披露固定资产减值信息将导致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成本及披露成本的增加,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的详尽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上市公司任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了操作空间。
谨慎性原则要求。新会计准则对已确认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遏制随意操纵利润,当原来导致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因素已撤销而且在当期发生重大变化使得可回收金额超过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出现时,不允许转回以前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似乎有不近情理之处,有些企业出于谨慎性原则,最大限度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就会少计提资产减值,以防备以后出现这种特例后能够准确的表明企业的目前状况。

3.一部分企业不计提资产减值

企业内部制约以及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账面价值统计不准确,原始记录不清楚,或者因盘点工作繁重或疏忽,未进行减值测试,信息反映不及时,对固定资产减值计提的准备不足,没有建立其适合自己及会计准则要求的正确计提减值准备的策略等,这些情况是因为企业内部制约不健全,未对企业中固定资产减值进行计提,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实施制约,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业绩。
会计和税法上的不一致。按新会计准则来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在会计上没有什么理由,但是在税法上总会引起冲突。在实务中,税务机关往往不认可资产减值准备,在税法调整时依然会调回那部分资产减值准备。这样一来,有的企业由于税法上的不认可,干脆就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尤其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很多企业都不予重视。在2009年1月1日税法上有所转变,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为减轻企业负担,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这也可能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造成影响。
除以上三种情况外,还有以下理由,有些企业确实按规定合理计提了减值准备,由于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往往挂账时间很长,但却私下挪用了这笔款项另做他用。还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有几项是可以转回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又规定不可转回,在一定程度岂不又会可能乱了会计人员的阵脚?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虽作出具体实务指南,但仍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都说明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不能完全转变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企业利润的理由。

三、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的必要性

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是保证企业持续有效进行经营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的要求。企业应当每年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另外固定资产增减登记表、清查盘点表、盈亏盈余表的设计也是处于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证。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反映资产带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业务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来的经济利益,避开出现虚列资产,少提减值而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
保证为资产发生减值提供政策支持。资产的真正价值在于目前及未来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对固定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金额小于原资产账面成本的差额不再作为资产核算,而作为资产减值冲减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处理,相应计人各期损益。可以为资产发生减值提供政策支持,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监督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
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根本要求。会计上要对资产减值进行处理的根本理由在于:会计要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进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资产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其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降低,则其获利能力的价值表现也会随之降低。这时无论从相关性角度还是处于稳健考虑,会计都要对此价值的降低予以反映。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

四、对企业固定资产减值的倡议

我国目前资产信息、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布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使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很差。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的审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满足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以及企业管理层等社会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的审计。会计人员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时,会有很多主观判断,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依据所估计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如认为不合理,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出具审计意见,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还是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企业对出具的审计意见进行完善,减少错报和漏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目前,许多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对固定资产随意计提减值来操纵利润,从而导致会论文导读: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合理分析判断固定资产减值,不仅需要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正确分析出影响资产减值的复杂因素,正确确定资产减值的数额。并及时通过会计记录反映在会计报表上,使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
计信息丧失真实性与可靠性。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而定,可以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根据经验计提减值,也可用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或现行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可本着经济效益原则,将资产评估作为依据,并注意在报表上披露固定资产的减值迹象、计提依据和金额等信息,加强企业的内部制约。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合理分析判断固定资产减值,不仅需要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正确分析出影响资产减值的复杂因素,正确确定资产减值的数额。并及时通过会计记录反映在会计报表上,使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资产的实际状况,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此,必须强化在职培训,学习先进科学的会计理论与会计策略,
随着我国和国际市场的接轨、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会计准则及规范体系已经同国际体系相融合。因此,对企业的内部制约的完善、经营管理的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层素质提升,以及外部审计的监督都可以使得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更加合理正确,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提供安全保证,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125-130.
[2]王本哲,王尔康.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2008,4:238-2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贺志东.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5]于晓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
[6]岳秀敏,王薇.对资产减值禁止转回的深思[J].财会月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