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西夏佛教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140 浏览:69065
论文导读:卷轴画以绢、帛、纸为材料绘制而成,其中有许多富有有艺术魅力的珍品。西夏卷轴画从风格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原传统的绢底工笔设色画法。如1990年宏佛塔出土的《炽盛光佛图》等,在画面题材、布局、人物形象、衣冠服饰、技法等方面都流露出中原艺术风格以及宋代绘画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密宗画,多
【摘 要】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发展,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相继成了具有不同特点和不同影响的佛教个宗派,晚唐以后,佛教由盛面衰,两宋以后更是日趋衰微。西夏佛教的异军突起,给中国佛教的发展以相当大的影响。它不仅在我国传播佛教较早的河西地区是佛教再一次广为流传,而且在与宋、辽、金、回鹘吐蕃的佛事交往中相互影响,使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持续发展。
【关键词】佛教;西夏;佛教艺术
西夏佛教是在西夏特殊政治、经济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他同时对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夏历代帝王都提倡笃信、提倡西夏佛教艺术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佛教。甚至西夏政局的变化,军事上的成败也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西夏境内佛塔、佛寺林立,僧人众多,国家用于修建寺庙、赡养僧众的经济开支很大,从而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对西夏文化的影响更是巨大。
佛教的繁荣和发展,相应地刺激了西夏文化艺术的进步。佛教的发展,要求各种艺术形式为之宣传、服务。各种艺术形式在宣扬佛教,服务于佛教的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佛教艺术集中的反映了佛教的幻想,但在艺术表现方面又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佛教的虚空艺术的真实,同样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中,西夏佛教艺术也不例外。西夏的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成就,都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少西夏的艺术品,都是来自西夏的佛事活动中的用品。
一、绘画类
西夏佛教绘画主要有以下几类:石窟壁画、寺庙壁画、印在佛经上的绘画、绢帛和纸本卷轴画以及木版画。

(一)石窟壁画

西夏石窟壁画保存下来的最多,而寺庙壁画因寺庙的毁坏或翻修,基本上已不复存在了。
西夏石窟壁画以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石窟数量最多,内容丰富,风格上也很有特点。壁画主要以佛像、佛说法图、经变图、菩萨像等为主,其内容和形式变化比较明显。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西夏的壁画艺术,存在着一个多方面的借鉴,在广泛吸取中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早期壁画在题材、布局、人物形象、衣冠服饰、技法等方面直接接受了唐宋壁画的影响,始建自己的壁画艺术传统。唐宋壁画构图所具有的“充实饱满”、“形象生动”等特点,人物造型对身体比例适度,姿态潇洒自如的讲究,以及各种线描法的综合运用。中期,以对回鹘壁画的借鉴,进行了壁画艺术民族化的探索。回鹘壁画构图所具有的“简约稀疏”、“色泽明朗”等特色。晚期,西夏壁画由于恰切地融合了唐宋、回鹘壁画在构图、造型、线描、敷彩诸方面的优长,又吸收了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所以获得了极大地成功。许多构思巧妙,手法娴熟,造型具有党项等西北民族气质和特点。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
(二)卷轴画
在西夏佛教绘画艺术中,卷轴画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西夏卷轴画以绢、帛、纸为材料绘制而成,其中有许多富有有艺术魅力的珍品。
西夏卷轴画从风格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原传统的绢底工笔设色画法。如1990年宏佛塔出土的《炽盛光佛图》等,在画面题材、布局、人物形象、衣冠服饰、技法等方面都流露出中原艺术风格以及宋代绘画的某些特征。
另一类是具有藏传佛教风格的密宗画,多为浓彩重墨,色调深沉。如本世纪初期黑水城出土的《二十一面观音像》、《降三世明王曼荼罗图》;又如宏佛塔出土的《欢喜金刚图》、《塔龛千佛图》,拜寺口西塔出土的《上师图》与《胜乐金刚图》等等,无论是题材内容,画面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都与藏族地区同一时期的唐卡近乎一致。它反映出西夏的卷轴画是受到藏传佛教密宗艺术强烈影响的产物。

(三)木版画、佛经画

众多出土的西夏文物中也有不少木版画。这些木版画有的是用于宗教活动的坛城彩绘木版画。有的是用于墓葬的彩绘木版画。如“本世纪初出土于黑水城,今藏俄罗斯圣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博物馆的《男供养人坛城木版画》、《女供养人坛城木版画》,两幅画面上都画有密教修习时所用之圆坛,并书写有西夏文陀罗尼。画面中心均是坐佛,头戴宝冠,身饰璎珞、臂钏,六臂姿势不一,各有所持所倚,昭示弘扬佛法,愍念众生。两幅画的右下方,分别画有西夏男、女供养人像。所画男供养人为秃头、圆面庞、高个头、壮身材,穿蓝色长袍、腰部束带。所画女供养人为高髻、宽脸庞、壮身材,身穿交领长袍。用于墓葬的彩绘木版画。如:甘肃武威博物馆所藏的《蒿里老人图》,绘蒿里老人正面站立全身像。高峨冠、宽型脸、大耳、开唇、细须、身着交领宽袖长衫、腰系长带、手握竹杖,形象庄重,画工精细。
总之,西夏佛教绘画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有相当高的水平,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反映着西夏绘画的民族特点,是形象地宣扬佛教的重要手段。

二、雕塑和铸造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策略的总称,它以各种可雕、可刻、可塑的材料,如:石、泥、木、竹等,制成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西夏佛教艺术中,雕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彩塑。在莫高窟和榆林窟中,有许多西夏彩塑,这些塑像有浓厚的唐代风格,也受到北宋塑像深刻影响。西夏彩塑形象上多为修眉细眼,鼻梁与额齐平。如莫高窟491窟内三身西夏彩塑中的其中一尊女供养人像保存比较完整。头梳垂环髻,面形额宽颐小,鼻梁与额平齐,面带微笑,唇微开而露齿,栩栩如生,具有西夏造型特征。
近几年宁夏贺兰县宏佛塔中出土了一大批文物,彩塑残像,其中:有佛头像六尊、佛面像两尊、罗汉头像十八尊、力士面像二尊、罗汉身像十二尊及其耳、手、脚等彩塑残像。这批造像的塑造技艺和彩绘饰妆手法极为高超娴熟和考究,其艺术魅力不但显现了“唐代造像遗风”,而且富有浓郁的西夏地方民族气息,是西夏造像的艺术精品。其佛像面部宽短,像形方圆丰满,神态安详兹善,眼睛在面部位置的平线上,塑有上下眼眶,唇上用墨绘两撇八字胡须,下额则用墨线绘日、月、云状纹饰。这些特征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和流散在国外的彩画、经书佛画图、和国内其他西夏洞窟壁画中的壁画像形相同。
三、书法
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佛经。佛经的缮写、刻印和散施,是佛教流传的重要环节。论文导读:的大面积西夏壁画和不同类型的西夏泥塑,宏伟的寺庙遗址,形制各异的佛塔等等,都是西夏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显然西夏佛教艺术在西夏文化中占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参考文献】聂鸿音.西夏的佛教术语.宁夏社会科学,2005(06).段玉泉.西夏佛教发愿文初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01).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宁夏人民出
西夏统治者一方面把佛经的缮写作为发展佛教,传播佛法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把缮写佛经作为自己信仰佛教,崇经行善的功德。因此西夏统治者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抄写汉文、西夏文佛经,就是典型的一例。抄写佛经的人,一般皆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无论是僧人还是世俗人,往往都经过较好的书法训练,加之他们抄写佛教时都怀着虔诚、认真的态度,所以他们所缮写的佛经大都极为工整,有不少已成为优美的书法艺术品。
在西夏的佛教碑刻中也反映着西夏的书法艺术。西夏的书法艺术,显然是继承了中原地区的书法传统。在一些精美的楷书佛经中,常能见到颜、柳、欧体的影响,而且在行书、草书、篆书中也有承袭前人,达到较高的意境。西夏文字的创造借鉴于汉字,其书法也受汉字影响。但是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有特点的文字,其书法也受汉字的影响。但是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有特点的文字,在使用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西夏手写的或刻印的佛教文献,在西夏书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佛教的发展,特别是佛经的流传直接影响和推动着西夏书法艺术的发展。
总之,西夏佛教的流传,使西夏境内的文化之果更加丰硕,目前留存于世的西夏佛教文化遗产,如几百种西夏文、汉文写本和刻本佛经,几百幅西夏卷轴画,近百个石窟中的大面积西夏壁画和不同类型的西夏泥塑,宏伟的寺庙遗址,形制各异的佛塔等等,都是西夏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显然西夏佛教艺术在西夏文化中占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聂鸿音.西夏的佛教术语[J].宁夏社会科学,2005(06).
[2]段玉泉.西夏佛教发愿文初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01).
[3]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M].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4]雷润泽,于存海,何继英.西夏佛塔[M].文物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