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网络游戏对艺术创新作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39 浏览:11244
论文导读:现实空间的文化消费,对跨媒介生产的变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成为主流娱乐形式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使得媒介融合与泛娱乐化趋势具有了内在的一致性,而网络游戏渐渐成为主流娱乐形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介产品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降低了转换成本,跨媒介生产在整体上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界限,形成了全媒体的传播平台
网络游戏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娱乐形式,通过融合各种艺术门类的元素逐渐提升自身的艺术品质,与电影、电视等媒介交互渗透,从创作的观念和实践领域触动了艺术的创新。由于在媒介资源的整合能力、自身盈利能力以及拥有大量沉浸用户等方面的天然优势,网络游戏在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日益受到重视,游戏中呈现的虚拟空间影响着现实空间的文化消费,对跨媒介生产的变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成为主流娱乐形式
技术创新和资本驱动使得媒介融合与泛娱乐化趋势具有了内在的一致性,而网络游戏渐渐成为主流娱乐形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介产品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降低了转换成本,跨媒介生产在整体上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界限,形成了全媒体的传播平台,内在地要求高品质、多数量的内容产品予以支撑,娱乐无疑是最受大众关注的传播内容,网络游戏依托大量高品质的沉浸用户、资本运营能力成为泛娱乐化合作的基础。内容的互文性是网络游戏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交互渗透的基础,目前,电影、小说、电视剧等题材与游戏的互相改编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共享故事背景和角色等创意资源,共同开发利润空间。同时,还应该看到,网络游戏逐步走向社会化应用领域,其娱乐性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转换作用有待拓展,社会的媒介化与网络游戏的社会化走向重合。社会的媒介化作为媒介融合发展的终极目标,它将转变人们的存活方式,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网络化的虚拟空间,一切将在一“触”之间完成人与机、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边界日益模糊。
大型网络游戏自身的媒介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逐渐演变为一种大众交流的媒介,而不仅仅是玩家消磨时光的工具。在内容创新方面,融合了打怪、模拟经营、宠物养成等元素,模拟社会行为系统成为主导的创意方向,玩家不仅在跟NPC的打斗中成长升级,更通过虚拟社区实现了人际关系的交流和互动,并通过情感化设计引导玩家的心理体验;在游戏类型的开发方面,严肃游戏及游戏的社会化应用已经被重视,游戏已经逐步融入到教育培训、军事战争、管理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由巨人网络开发的中国首款军事游戏《光荣使命》军用版已配发全军。
随着游戏高品质化和数量的激增,网络游戏将越来越显示出它作为主流娱乐形式的资源整合能力。大型游戏企业在竞争中一方面注重加强内容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进行广泛的跨界合作,展开了对平台资源的整合。腾讯公司依托游戏运营,将泛娱乐化作为公司规划的方向;中国最大的儿童娱乐公司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旗下《摩尔庄园》和《赛尔号》的成功运营,整合了玩具、服装、图书、舞台剧、实体乐园等领域的儿童娱乐产业链,于2011年6月在美国成功上市。
网络游戏产业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源整合,转变着娱乐产业的生态,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日益成为主流娱乐形式,推动了媒介融合的进程。
演化出新的艺术形态
网络游戏与电影的交融不仅仅在互编的层面,也催生了游戏电影、互动微电影等新的艺术形态,在向电视的渗透中,也推动了电视节目的创新。
游戏电影(Machinima)或交互式电影、引擎电影,是结合电影制作手法、动画制作和实时3D游戏引擎技术创作的电影。游戏电影产生于网络游戏的虚拟社区。由玩家对自己或者别人的游戏历程、游戏战斗片段以及游戏故事等进行挑选,利用游戏本身的引擎,通过实时渲染产生的动画片段,做成独立视频发到众多门户网站或者论坛上。例如,在第一人称视角的游戏《反恐精英》或《魔兽世界》等大型客户端游戏中,玩家死亡后可以隐身观看其他玩家的战斗场景,这时候游戏地图就是电影场景,玩家就是演员,像看电影一样看玩家的战厮杀。随着3D游戏引擎功能日益强大,游戏画面越来越接近电影品质。游戏视频的制作者们开始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抛开游戏的人物、场景和原有的单调对战情节,以电影、电视的制作模式和手法尝试、完善游戏视频,重新编写剧本、角色建模并将人物模型导入游戏引擎中,借鉴影视拍摄手法、剪接技巧、特效制作以及配音配乐等,使之具有了电影的外部形态。Machinmia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成本和时间效率、带有丰富创造性操控的制作电影方式。①
现在,游戏电影在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作品,并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专门制作游戏电影的公司,魔兽世界游戏视频《远古传说3》可以说是游戏电影中的优秀作品。美国“美金梦工厂”是一个著名的虚拟社区平台,人们可以在此购买到各种各样的虚拟产品,用于游戏电影的制作;国内首个注册的游戏视频制作单位 EGMS于2005年8月8日成立,它已经与上海数字频道(GAMESTV)、辽宁数字频道(GTV)、美国网络电视等媒体合作,开设游戏视频电视栏目。②
另外,互动式微电影也是在引入游戏规则的基础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具有电影的画面品质,借鉴游戏特点,设定多种可选择的角色、多种结局,可暂停或返回,由观众选择剧情的走向。例如最近腾讯公司开发的《触动心·触动爱》就是这种互动式微电影形态,主题曲在音乐新歌排行榜中地位不断上升。
游戏音乐、电子竞技类电视节目等创作方向的产生,都是基于游戏自身发展对其他领域渗透的结果。
重塑艺术创意思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游戏自身的艺术品质不断提高,尤其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逐渐成为一种集动画、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因子于一身的艺术形式,通过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和技巧,如类似好莱坞片头的CG、多重视角、平行蒙太奇剪辑、演示插入式电影片段等来提升自身艺术含量,尤其是在客户端游戏中“电影化”的游戏内容,使得视觉效果越来越逼真、绚丽,将重复、枯燥的打怪升级转换为视听盛宴。
创意一款游戏就是设计一个世界,从游戏设计的整体过程来看,涉及到心理学、建筑学、美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游戏的世界首先强调艺术要素与游戏机制的结合,是虚拟化的故事与严密程序的统一体。这个世界中,故事体现为整个游戏的背景,世界观及其时空设计确定了游戏的概念,由此展开对游戏风格、游戏元素的构思,包括情节、人物、场景、音乐、对白等。其中,每一个显现的艺术因子都与潜在的游戏规则相联系,情节与任务系统、场景与关卡合而为一。这种论文导读:
引入游戏规则的思维方式,触发了游戏电影、微电影艺术形式的创新。引入游戏规则的理念,启动了一个互动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再仅是一个艺术家诉说的故事,而是一个充满与受众互动的故事。著名电子游戏设计师Crawford认为,游戏故事创作者需要创作的是“互动故事世界”,而不仅是故事。在这个互动的故事环境中,游戏创作者是在创造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不确定性的世界,故事的讲述者是玩家或故事中的人物,游戏中情节和任务系统联系在一起。在情节线索的导引下,玩家完成各种任务,包括主线任务、支线任务、活动任务等,不同的人物选择构成每个玩家的个性化体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自我,实现了游戏对玩家情感的塑造,同时也完成了个人化叙事。玩家既是“阅读者”也是故事的“创造者”,从这个作用上说,网络游戏转变了媒介生产者的身份。
这个互动的世界通过对社会的仿真性虚拟,模糊了玩家心目中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界限,创意的重心走向对沉浸环境的设计。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媒介构建现实理论认为,媒介主要通过类像与仿真塑造现实世界,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体验随之消失,而被媒介符号与影像所代替。③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实景拍摄和大量虚拟特效交融的影像世界。例如,3D技术将游戏空间虚构成了一个梦幻世界,力图呈现出一个场景空间感强,有着多重动态视角、真实光源、全屏特效、极具现场感的地理环境变化等融合在一起的超现实、奇观化的画面,电影《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利用数字技术创造全新的星球世界,制作出无法拍摄出来的宏大场面。这种重视对玩家感官体验,营造沉浸感强的交互性设计,是数字时代软硬件开发和艺术创意的一个重要趋势。
网络游戏塑造了新一代的接受习惯和审美体验,这种新的体验方式促使艺术创作者更注重与用户的互动,而不同于传统艺术的观赏,一个文本就是一个世界,通往这个世界的纽带是体验,玩家体验成为创意优劣的衡量标准之一。
拓展艺术表现手法
网络游戏中的叙事是一种交互性叙事。游戏的故事背景与游戏情节有所不同,游戏的故事背景是非交互的部分,而情节是交互部分,分解并以任务和关卡的方式实现,关卡过渡潜在地转变为情节的进展。玩家在自己选择的一系列事件进程中参与叙事,体验叙事情境,参与叙事进程,创造叙事作用。作为“人物形象”存在的玩家扮演的角色可以重复地回到相同的情境,在一次次死亡中轮回成长。这体现了游戏叙事的特殊性,即重复性、选择的不确定性、中途停止或返回的可控性。游戏的叙事也因此不同于传统叙事文体的“线性结构”,而是一种基于玩家游戏行为的“非线性叙事”的模式,线性的时空被切断或者逆转,游戏宏大叙事的背景与玩家的个人小故事结合,形成新的故事结构。这种交互性的“过程叙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用的不确定性和多样化。正如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对过程和行动的强调,游戏中,玩家的一系列选择、行动的过程即是游戏作用的实现。这使得作用的呈现不再是一种稳定的、连贯的状态,而是碎片化的、拼接式的形式,游戏行为产生的作用体系没有固定的结构,具有后现代反叙事的特征。
这种基于玩家个人选择的情节不确定性和重复性的电玩精神,影响了电影、微电影等视频影像的叙事方式创新,在剧情展开的过程中,打乱时空设计、故事结构,将游戏规则的理念代入电影创作,呈现出一种反传统叙事的非线性和“拼贴”感。《古墓丽影》尝试了这种叙事模式,《罗拉快跑》则具有典型的游戏性结构,罗拉要在20分钟内完成拿到20万块钱的任务,电影通过罗拉的三次奔跑,将这一事件用三种不同方式进行演绎,呈现一种新型的电影叙事形式。
另外,数字技术给网络游戏的制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无剪辑,它打破了电影制作被奉为经典的法则,例如在长镜头的表现上,导演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表现根本无法拍摄的效果;游戏中的某些技术,如360度旋转等特技也成为电影中的表现手法。
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交互性已经成为艺术创作及装置设计的核心,它使得玩家成为叙事的主导,同时拥有“读者”和“叙述者”的双重身份,这种交互性叙事的作用核心在于参与者的创造。游戏中, 结局往往是显而易见的,重要的是如何去实现这个结局。玩家的一系列选择实际上是自我的一种投射,是积极能动的建构故事世界、经营虚拟自我的实践过程。玩家通过角色扮演、情节探索等各种游戏行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通过多次重复进入游戏来提高技能,通过转变自己的交互行动在游戏中获胜来满足成就感,在行动中寻求个性化的生命作用。网络游戏中的交互性审美体验也被注入到电影的观赏之中,把情节制约权由媒介生产者下放给了观众,带来了观影体验的嬗变,观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基于网络游戏的创作过程则更像是一场“游戏”,生产者也是体验者,在制作的同时同步进行游戏现场的情感体验,在游戏中完成创作。由于不受资金、利润等条件的限制,网络游戏为“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提供了可能性,仅仅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创作出高仿真的自由世界,尤其是游戏电影的创作相对于影视的低成本的个人制作,更适合创作者个性情感的表达,将带来虚拟视频创作的平民化,成为网民讲述故事的一种新的方式。
结 语
网络游戏是人类的游戏精神在网络上的重生,一批伴随高科技游戏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玩家群体正在形成,网络游戏正逐渐取代电影成为最受欢迎、最富创新精神的娱乐产品。作为泛娱乐化时代的主流娱乐形式,资本和越来越多的沉浸用户的需求都成为其创新的动力。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解放了艺术生产力,并将进一步掀起全面创作的浪潮,处于创意产业核心层的艺术创新,将全方位推动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
【本文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网络游戏的媒介融合”(编号:CXZZ12_0643)研究成果】
注释:
①The Machinima, [EB/OL],http://.cn/viewthread.php?tid=6728, 2007
③关萍萍:《互动媒介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2页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