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辨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65 浏览:83574
论文导读:
【摘要】会计目标的不同导致会计信息侧重面的不同,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确定符合我国目前经济环境的会计目标,建立健全我国政府、企业、社会对会计行为的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目标 会计信息 财务管理
会计目标,是指提供财务信息或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目标或目的。会计目标有两层含义:会计信息为谁提供和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主体、会计报表体系的设计,提供信息的范围和质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在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目标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认为,会计目标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信息质量则反过来维护或服务于会计目标,为实现会计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一、会计目标及会计目标体系

目标,“是组织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具有预测性、可计量性和激励性等特点。”会计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会计主体作用于会计客体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要求,是会计运转的导向和归宿。它引导着会计系统的运转,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系统内部的一切机制如会计运转机制、会计协调机制、会计信息反馈机制等等,都围绕着会计目标而发挥作用。相对于会计职能的客观存在性来说,会计目标是一种主观性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会计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的广度和深度会不断拓展,会计目标也将随之变化发展,表现出随主体主观需要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完善。
就其性质来说,会计目标是以提供和利用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会计管理活动的一种定向机制,既具有目标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又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目标性体系,其构成内容一般可分为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基本目标,又称总目标,是在会计目标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并直接制约着其他会计目标的总体性目标层次,包括提高会计主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方所托付的经济资源,承担着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保值、增值的责任。这与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无二异;社会效益则指作为资源受托方的企业管理当局,还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提高企业所处社区的良好环境、有效地利用并培养人力资源等。一般目标,又称中间目标,是在会计目标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的、并体现会计主体对会计活动直接要求的一般性目标层次,包括提供会计信息和利用会计信息。提供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利用其运转机制,按照相关、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用户所需的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用户利用会计反馈机制,做出各种允当的决策,如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决策等。具体目标,又称基础目标,指在会计目标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并体现了会计主体对会计活动最具体要求的基础性目标层次,包括财务会计目标和管理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指会计信息系统按照其所特有的运转机制和原理,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程序,生成并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主要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讯息;管理会计目标,指会计信息系统按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依托企业内部的标准成本系统、预算系统、责任会计系统等,通过规划、组织、制约、考核等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支持讯息。

二、确立符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目标

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上市公司仍然采用直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只有少部分的资金从资本市场上筹集,主要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还是一种受托关系;另一方面,我国正逐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社会资源的再配置,通过资本市场形成资源的受托关系,间接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对与决策相关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或决策有用观,而应将决策有用观作为一个发展趋势,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同时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这样做比较符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在这一会计目标定位下,会计信息首先应有利于资源委托人对资源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做出评价,以便决定是继续这种受托关系还是终止这种受托关系。同时,会计信息还应兼顾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

三、保证会计目标顺利体现于会计信息的机制

确定了符合我国实际的会计目标,如何能顺利地使会计目标在会计信息中得以体现呢?这取决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结构。因此,优化内部机制,提高行为主体的素质,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是优化会计行为,解决会计数据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途径,而这就要求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重会计行为的约束机制。

(一)政府约束机制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会计行为的约束机制构成包括:财政部依照有关会计法规、制度的规定,对所有单位实施的以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为重点的全面监督检查;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的审计监督和检查;税务部门依据税收征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国家税收为目的,对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实施的与会计收支核算、账本资料有关的监督检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券监管部门依据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对所监管的金融、证券、保险等单位以及上市公司实施的以保护国家、出资人和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行业性监督管理。
政府约束监管的行政权力的行使是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后盾的。我国政府相关权力机构处理不良会计行为主要有两种手段: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刑事制裁。政府监管体系作为我国当前会计行为外部约束机制的主体,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工作,改善外部监督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和对非法会计行为的惩处力度。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约体系为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制约制度。内部会计制约制度是内部制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内部会计分工制度,即企业内部为保障会计处理的正确及时及资产的安全性所采取的一论文导读:由于我国企业存在形式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非统一性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侧重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将面对更大的变化。这种环境的转变,更增加了会计的重要性,而会计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能力将会随着规范的科学化和手段的先进化有所加强,会计目标将会有所明确,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将会得到实质
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措施,包括组织分工、不相容职务分离、业务流程制约、岗位职权划分、凭证传递制度、审核手续等内容;部门间牵制监督机制。会计信息是以价值为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的反映、其记录是否准确、及时,有无贪污私占行为,需要通过与其它生产业务部门的实物、统计资料进行核对加以验证,这就需要建立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机制;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在于评价有关内部制约的合理性以及根据内部制约制度对会计信息加工过程及其相关经济业务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其被有效执行的程度,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于管理层,以起到查错防弊的功能。

(三)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制约,或称外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在我国现有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对的产品市场变激烈了,但仍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形成了六套组织结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新三会),但相互之间责权划分不清,实际运作中出现了许多理由,会计不是兼顾投资者和责权人的利益,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因此,首先应完善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其次,规范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对新老三会进行必要的整合,明确责权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机制。三要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完善独立审计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处于多重契约关系中的会计行为而言,构筑于社会民间的防范体系无疑代表着更为广泛、超然的力量。由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签证已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下,会计信息取信于外部各方的必要环节,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独立审计真正的“独立性”以及有关报表使用者对审计意见重视的基础上。没有“独立性”,审计将成为与企业“合谋包装”报表数据欺骗投资者的工具;不重视审计意见,则独立审计的报表签证只是一纸空文。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褒有贬,评价不一。不可否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约束企业会计行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实质独立性、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建立规范的行业诚信档案和信用惩戒机制,提高报表签证质量,使其成为会计信息流入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督屏障,仍然是会计界应该努力的方向。
总之,由于我国企业存在形式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非统一性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侧重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将面对更大的变化。这种环境的转变,更增加了会计的重要性,而会计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能力将会随着规范的科学化和手段的先进化有所加强,会计目标将会有所明确,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将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会计通过自身所提供的信息使得会计更为有用。
参考文献:
[1]潘飞.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袁淳.内部会计制约规范[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1.
[3]罗伯特·N·安索尼.会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