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74 浏览:67429
论文导读:
【摘 要】 由于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进入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新时代。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1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的全称是“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简称CF),它是会计理论中最实用的部分。
(1)概念框架的定义。1940年著名的美国会计学家W.A.Paton和A.C.Littleton在出版的会计经典著作《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把会计的基本理念组合起来,构建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建立起对公司会计准则的说明,这个会计理论的框架应当成为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
著名会计学者吴水澎教授认为CF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内外协调一致的体系,目的就是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指导。
其实,国内外关于CF定义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即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内外协调一致的体系,目的就是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指导。
(2)概念框架的作用。关于CF的作用,FASB的观点最具代表性。FASB认为,CF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指南,以保证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②在缺乏权威性文件的情况下,为从未出现的会计理由提供会计确认和核算的参考依据;③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④由于CF的优点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根据CF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心。
2 构建事业单位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CF作为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理论,旨在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而不是对现行会计实务处理的归纳与描述。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事业单位CF来指导和规范《准则》的制定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具体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1)构建事业单位的CF是制定《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借口和依据。(2)构建事业单位CF是与国际会计趋同的需要。
3 关于准则的适用范围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一般是指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包括医院、高校、测绘事业单位、地质勘查单位等,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将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的事业单位。
4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新特点
新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具有较大的创新之处,具有操作性与规范性。(1)新准则体系更具完善性。会计系统所提供信息的质量会受到准则体系是否合理完善的影响。与制度相比新准则显著的改善就是体系更加科学完善、思路更加清晰,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严谨规范,其构成包括了总则、信息质量要求、资产等章节。(2)会计信息目标的多元化。新准则规定:“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预算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新准则与修订前相比更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明确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双重目的性,另一方面满足受托责任的要求。(3)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的使用者。事业单位提供的信息使用者较为复杂与多元化,具有公共品特征。然而制度的信息提供者的行为较为模糊性,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会计信息。(4)新准则增强了可操作性。在新准则中,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较为详细的解释,提出了“同一事业单位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和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不得随意变更。”
5 关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比较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包括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报表、附则共九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异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则方面的不同。①适用范围不同。《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②准则体系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没有建立具体准则,具体核算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以明确。③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财务会计的逻辑起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没有明确提出财务会计报告目标。④会计记账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在总则中进行明确,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核算一般原则中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一般原则主要包括: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而《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3)会计要素方面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两者之间即使要素名称相同,但在实质含义还是有较大的区别。(4)会计计量方面的不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会计计量在一般原则中第十九条规定了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6 结语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记账策略以及会计报表体系等都出现了巨大变化,这是对我国原来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创新,适应了经济社会的论文导读:
发展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新就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行政资产和财务,2012(16).
[2]窦淑娟.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J].企业研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