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782 浏览:107665
论文导读:留在对完美君子形象的抽象说教,而是具体阐述了仁、知、勇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关于君子的仁,孔子认为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的就能称得上是仁人,这五种品德便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即君子做到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呵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
摘要: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士或君子等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人才。孔子认为君子要符合仁、知、勇之道并且具备优秀的品质。在如何达成这一目标上,孔子认为教育者应诲人不倦,善于引导;受教育者则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践行君子标准。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启迪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激励成才结合起来,推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合力作用;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策略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孔子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实现策略 启迪
从人类社会步入阶级社会开始,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现象就随之产生。在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宣传其统治思想,灌输统治意识,教化民众,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儒家思想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对儒家思想的阐述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因此,探究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策略有助于增加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了解,同时,可以得出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一、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从总体来看,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士或君子等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人才,试图通过“六艺”的教育以实现教化民众,维护统治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深入分析。

(一)君子要符合仁、知、勇之道

孔子提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认为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是仁德、智慧、勇敢。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恐惧。这三点是孔子对君子的综合要求和评价。孔子并没有停留在对完美君子形象的抽象说教,而是具体阐述了仁、知、勇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关于君子的仁,孔子认为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的就能称得上是仁人,这五种品德便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即君子做到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呵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关于知,孔子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夫”,即君子要广泛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孔子还提出“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像器具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他认为君子一定是要博学多才,无所不通的。关于勇,孔子认为“君子无忧无惧”,即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因为君子能做到“内省不疾”,即君子问心无愧、行为坦荡就没有恐惧。他还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认为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的、没有勇气的表现。但是,在义和勇的关系上,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他指出了君子的义是最尊贵的,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可见孔子十分注重仁、知、勇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君子应该要以仁义为上,博学多才,行为勇敢坦荡。

(二)君子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孔子通过多次拿君子与小人作比较,来具体说明君子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首先,君子有道德,仁义为上。孔子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他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即君子怀念道德,关心法度;小人怀念乡土,关心恩惠。其次,君子懂得团结,讲求和而不同。孔子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即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并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符合,小人只是盲从符合,却不肯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再次,君子行为坦荡,不傲气凌人。孔子指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所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即君子安详舒泰,却不傲气凌人,小人则恰好相反。

二、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简单地讲,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君子。我们分析孔子的言论可以看出,他对于君子的培养主要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来阐发。外在因素主要指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和教化,内在因素主要指个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因此,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即君子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者要诲人不倦,掌握教育策略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特别是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他强调教育者要通过不懈地学习来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并且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本身也能够给受教育者起到激励和榜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一定要有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同时,孔子主张教育者要掌握正确的教育策略,首先,孔子认为教育学生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启发式教育策略,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要求教育者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其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鼓励受教育者,肯定其进步和优点。正如孔子所言“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即赞成别人的进步,不赞成别人的退步。他举例说明,如果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美他的干净,不要死记住他的过去。

(二)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践行君子标准

在自我学习方面,孔子认为君子要做到“敏于言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即要做到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匡正自己。同时,孔子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君子要时时处处学会学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在自我修养方面,首先,孔子认为君子要注重内省。他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其次,君子应该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他认为“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即一个人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就能够高道德。孔子特别指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他看来,一个人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是让人忧虑的。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gzzzlw/lw42249.html上一论文:研讨对性学习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反思